星辰六子叩響太空之門?

v.youku.com圖標

開個熱點


斷網了


最早我曾專門寫文章建議小鮮肉的粉絲們為愛豆發射衛星慶生

結果王俊凱的粉絲第一時間響應了我的建議

這次,我的又一創意落地生根了

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基於我對中國航天商業化所做的貢獻

我覺得某院應該給我發一枚一噸重的勳章

另外,雖然出於低調的目的

婉拒了節目組找我做顧問的建議

但若是節目組送個紀念品以資鼓勵的話

我是不會拒絕的。


第一集我認為可以打90分。

把航空科普融入綜藝,我們可能第一印象是「無聊」,但《挑戰吧太空》第一集70分鐘的節目,我沒有快進,津津有味地看完了,總結了一下,可能是有以下原因。

1.緊湊不拖拉。節目一開始就是嘉賓到達航天中心,分派任務,去練習去考核。沒有過多「收拾行李展示行李、長篇大論表達激動之情、訴說激動之情」之類的雞肋鏡頭,也沒有綜藝節目一貫有的「故意衝突」,所以觀眾看起來是很爽的。

2.嘉賓選得好。王寶強、田亮、張雨綺都是口碑很好的藝人前輩,路人緣很好,前兩位更是參加過很多綜藝,有經驗,知道怎麼突出主題和製造歡樂。朱正廷吳宣儀作為新人,能帶來很大流量,吸引年輕人看,兩位也是性格開朗身體素質不錯的。素人小哥哥低調有實力,謙虛十分討人喜歡。這樣的組合,是很和諧的,也極度適合這個節目。其實想表揚一下朱正廷,在做旋轉椅(忘了專業名詞)任務時候,第一次嘗試失敗,在聽到專家說第二次基本不可能成功的,還是去嘗試了第二次這種身體十分難受的項目,加起來差不多轉了七分鐘,想吐的時候偷偷咽下去還小聲給自己鼓勵,雖然還是失敗了,但真的是個很勇敢的小男生。

3.嚴謹的專業性。無論是貫穿整期的小科普,還是直接去航天中心體驗宇航員的項目,都是實實在在的最真實體驗,沒有太高深的理論知識,觀眾看了會覺得很有意思,甚至想自己試試。

4.許多有趣的小細節。比如找線索的那個黑板,十分有趣,融入了「偵探懸疑元素」,測量身高體重時的小笑點,木雕設計,測試時對王寶強忍俊不禁的工作人員(突然就從高大上到接地氣了),雖然這個節目不能給我們爆笑,但你一定會會心一笑。

亮點是bgm!不知道我有沒有聽錯,有好多段bgm是單機遊戲《缺氧》里的bgm,這個遊戲是在太空上建造家園的汽車遊戲,無敵好玩,很驚喜了!

更重要的是,這個節目把嘉賓體驗的難度和航天員的難度列出來,讓更多人感受到,航天事業的不容易,希望有更多人在看了節目後,更加尊重和了解航天事業從業者,甚至是有志向有才華的年輕人投入到航天事業中。


第一集節目蠻緊湊的,挺專業的。通過節目嘉賓的親身體驗,能夠讓普通人了解載人航天領域的知識,困難和突出的精神力量,是一個非常好宣傳航天事業的契機。航天事業是一個系統性極其強的領域,其成果的轉化也能夠輻射的很多很多普通民眾,例如太空輻射選種對於農業的幫助,太空檢測測試的技術對於民用感測器技術的幫助,衛星技術對於通訊,遙感,天氣預報的絕對貢獻等,不勝枚舉。這個領域的發展需要幾代人不懈努力奮鬥,才能拾級而上,真正為中國人,為地球人造福,這樣的事業需要許許多多人前仆後繼的奉獻,大規模的推廣和宣傳對航天事業是非常有利的,對我國科技發展,國家技術力量增強也是非常有益的。

我是航天專業的研究生,高考選擇航天專業,也是源於一個航天科普節目的契機。初中有一段時間正值神舟六號發射,央視新聞頻道大篇幅大面積地報導了航天相關的很多信息,那時我了解到了航天器相關的基本知識,發射入軌的各個階段的困難挑戰,航天員如何選拔,要經歷什麼樣的關卡,航天員訓練的有趣事項,如何在地球模擬失重環境……這對於少年的我非常新奇,非常有吸引力,從那時起,我常常關注航天的一些動態,也正是冥冥之中的這種聯繫吧,高考後選擇了航天相關的某個專業也是順理成章。

母校的航空航天氛圍非常濃厚,既有《航空航天概論》這樣的必修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航空航天素養(對不喜歡背書的我,航概是我的例外),也有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社團俱樂部滿足課外的航空航天興趣,我度過了充滿知識和趣味,非常滿足的大學時光。進入研究生階段,通過自己的課題(非涉密研究性質課題)更加了解到這個航天系統的龐大和複雜,一個研究人員只能處理一個非常細分的問題,而正是許許多多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人齊心協力,才有我國航天事業的光輝成績。

畢業後由於非我所能控制的因素,我沒有繼續從事航天事業。工作數年,和航天二字遠了很多,一些相關消息也是通過公共的網站媒體社交網路獲取。了解到《挑戰吧太空》這檔節目的契機,是因為吳宣儀參加了這部綜藝。說來也是峰迴路轉。

當時被朋友邀請看了幾集創造101,最後兩三期有兩次發言還是有點打動我這個比較成熟的成年人,所以之後時常有關注她的動態。那兩次打動我的東西和我自己的心境有部分吻合的地方。一是她說「哭過笑過不服過,但從來沒有認輸過」。很多事情對芸芸眾生來得都不容易,難免有挫折,有逆境,但是那股子不服輸的勁兒,才是最重要的。很多領域的發展也是這樣,像中國航天,起跑較晚,但就是憑著航天精神,憑著許多人的努力奉獻,結出了碩果。二是總決賽公布名次時的發言,「那些事情是真的很難過,但是要把最美好的笑容獻給大家」。面對不順遂,整理心情,積極應對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其實很難。說實在的,畢業工作了,瑣碎的凌亂的東西也和大家一樣,其實有些時候會忘記一些東西,可是看到那個小姑娘面對難過的事情時努力調整,努力工作,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會像看到鏡子一樣對照自己的行為,有所鑒,有所得。剛畢業時我很尊敬的先生對我說,無論在哪裡,都要認真工作,做好自己的事情。有很久的一段時間,我是沒有做到的,這次也是一個契機,讓我認識到,如果我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設計出很好的演算法,在我的領域肯定有所裨益,在未來,也未嘗不會對航天領域有所幫助。

除了綜藝本身的航天知識,引發我對別的事情的思考也很多,啰啰嗦嗦寫下這個答案,也是想埋下一段痕迹,或許偶然會變成另一個契機。帶個我這個契機的那個小姑娘,祝你一路順遂,你在你的演員歌手之路上帶給觀眾好的作品,而我在我的專業領域,精進技術,做出貢獻。

契機就是——人生總是兜兜轉轉,柳暗花明,雖然不知會在哪裡相遇,但終究那些未曾忘卻的東西會在某個時刻閃回。


這個節目真的很正能量,很有意義,航天事業科普的話真的十分必要。

看完感覺熱血沸騰的,嘉賓們都很好,朱正廷這個男生是偶像團體出來可能會有人對他有偏見,結果轉椅那裡主動扛下來,很拉好感,沒有唧唧歪歪的,很堅強很讓人有安全感。

希望優酷宣傳能好一點吧,為什麼要零點發布……根本沒多少人知道,而且一個熱搜都不買太可惜了。

衷心祝願這樣的科普類正能量節目能火起來,如今多元素綜藝里還是很缺少這種。


點了昨日份微博熱搜,發現了《挑戰吧太空》這個綜藝,抱著睡前倍速觀看助眠的態度打開了,沒想到竟然是個驚喜。全程70多分鐘,沒快進沒倍速,科普與娛樂的結合,輕鬆中帶著緊湊感,也非常燃。第一集可以打90分。

1.製作宣傳。優酷和cicc聯合,高大上。第一集的實景在航天城,作為普通人可能真的鮮有機會可以看到航天城的實景,可以通過綜藝觀看到航天員的日常訓練基地、體會他們的不容易,真的蠻有意義。科普項很到位。後期畫面也很贊,有大片的感覺,可以看出優酷真的用心了,一如既往的專業,但是宣發太弱了,這麼好的東西沒有宣發到位,實在可惜。

2.人員配置。嘉賓的配置很多元化,國民度高的王寶強、張雨綺、田亮;新生代流量偶像吳宣儀、朱正廷;還有素人學霸陳凱傑。他們的表現堅強也堅韌,穿上印有國旗的訓練服,就是戰士,都很敬業了。特別提一句吳宣儀這個小姑娘,給我的印象一直是小公主,但這裡表現超出預期,細節中展現了敬業和有趣。

3.劇情方向。類似航天版的真正男子漢吧。訓練和體驗蠻辛苦,但是暫時沒看到人設,也沒有撕逼的故事線。細節之處很用心,比如摩斯密碼,比如航天員實景體驗,很認真的看了他們做旋轉椅,自己竟然有了嘔吐感,很真實,參與感極強。

期待第二期,期待更多的驚喜,期待能給所有有航天夢的孩子、和我們這些曾經有航天夢的大人,更多的體驗和感動。

面對太空,我們都是孩子,可是我們的目標,永遠是星辰和大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