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堂课  拥抱悲伤

前提摘要:

这个故事来自一位青少年的故事,看完这案例,相信你们将如我一般内心微疼,也许含泪地问这孩子后来命运,但我想分享的是悲伤这件事。

....................................

a1a7a61bgw1f1naylzkouj20c80e8myc.jpg

自有记忆以来,他就不断被父亲殴打,被打的理由很多元,统整来说,不是自己做错事,而是做得不够好,他这么安慰自己,但帮助有限,因为那只是让自己更觉得无能而已。

于是他又自我安慰:爸爸就是脾气不好,不是自己不够好。因为妈妈每次帮自己帮腔,也是换来爸爸一顿拳脚,所以结论是爸爸真的脾气太坏了。

然而,弟弟出生后,好像这论点被挑战了。因为爸爸几乎不对弟弟打骂,而自己依然改变不了时时被打的命运。

一日,他战战兢兢低头装乖吃饭,尽量避免和坐在对面的爸爸四目相望,免得爸爸突然有灵感找出理由打他了。

他低头用余光扫向最接近自己的菜盘,抖著手探出筷子,但有个说法,完全可以解释下一刻的发生,就是莫非定论,凡是可能出错的事都会在未来出错,越不想发生的事,越易发生啊。

一瞬间,空气顿时凝结,心跳扑通的回音声重重拍打著耳膜,让他无法动弹。

吼!男人咆哮声在耳边隆隆作响,随及自己衣服被揪起脱离了椅子,那瞬间他的灵魂仿佛也离了身。漂浮在空中的他望著餐桌前他夹碎豆腐,半截豆腐掉入盘中溅起了菜汤,一、二滴散落在桌上。然后他蹲在地上,蜷著身体,双手护著头,任爸爸在他身上踹,弟弟好奇地望著他,妈妈则大哭拉扯著爸爸。

唉,这次被殴打的理由就是夹破豆腐,这理由很瞎,但就是这理由,老子就是老大,能说甚么?

「你怎么就不能像弟弟伶俐一点,他夹豆腐从不会夹破,你怎么次次犯同样的错…」夜里,妈妈边帮他擦药,边唠叨著。

他没吭声,不是他不服气,而是痛得无法言语,对于夹破豆腐是个错的说法,也著实不知该怎么回应。

「最近我在找可以住宿的学校,找到了,你就转学,到学校住吧,住得远远地…」妈妈哽咽说出她的计划。

他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妈妈见状便搂著他哭了起来。

念高中时,他终于住校了,体悟到接近天堂的感觉。

但没多久,妈妈打电话说她也离家了,只剩爸爸和弟弟在家。

爸爸暴跳如雷,载著弟弟四处寻找妈妈。

爸爸来到学校附近拦截了他,把他揪到车上,不断质问妈妈去处,但他真的不知道妈妈去处。妈妈为了保护他,刻意换了电话也不告知去向,所以爸爸逼问不出所以然,便把他放了。

「哥,爸爸最近很可怕,我好害怕,可以带我离开吗?」弟弟打来求助,但他哪敢啊?

他向妈妈转述弟弟状况,但妈妈太害怕了,担心一切都是爸爸的诡计。

于是再接到妈妈来电时,就是噩耗了。「你爸爸带著弟弟一起死了…」

顿时他的耳膜又传来扑通心跳声,灵魂仿佛再度出窍地看著这一切的发生。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他不断反复自责,都是他没救弟弟。

于是天堂的感觉,又离开了他的人生。

他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只知道哥儿们要他做甚么,他都做了,那天他如听弟弟的恳求,不顾一切地带弟弟离开,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所以当哥儿们让他吸毒,他也照做了,误以为毒品让心头紧紧的痛可以松开一点,但并没有改变甚么,不过他已然无法控制地继续吸毒,也就在妈妈报警间,不断逃亡了,离开曾经带给他如天堂般感觉的学校。

看完这案例,相信你们将如我一般内心微疼,也许含泪地问这孩子后来命运,但我想分享的是悲伤这件事。

悲伤教会我们人生不完美的课题,认清现实的人生总交织著悲伤与失落,一点都无法回避。悲伤不代表沮丧、绝望,而是意味著:如何接受、同理悲伤并学习走过困境而淬炼出成长。

例如,在很多悲伤的故事中,我们累积了悲伤经验与感受,因此有了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存在。被害者可以拨打113求助,让公权力介入家庭,核发保护令,禁止加害者继续的伤害行为,还有令加害者离开住所地的迁出令及远离令等。

至于吸食毒品,也有许多勒戒处所,在经过观察勒戒后没有继续施打的倾向后,少年法庭也会「不付审理」。所以如果愿意,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不被毒品牵制的人生。

也许有人问保护令有用吗?勒戒有用吗?难道这么做,就不会有悲剧的发生吗?不一定,但我们懂得求助,就有机会,我们懂得拥抱悲伤,就能成长。所以你不妨试试列下自己的悲伤清单,条列出求助的路,也许那正是你为自己擘划的成长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