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操作系统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厂家都死于非命,无论是WP还是WEB OS、FIREFOX OS,这些大公司的系统都是怀揣著美好的理想死去。想要打破Android和IOS双足鼎立的局面无数厂家都尝试过,但成功者寥寥无几。而国产操作系统已经是一个老生长谈,曾经也一度陷入造假争论,但是这真的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吗?其实从现在来看倒是未必。

首先打造一个OS来说,不是一个单单技术性的问题,也不单单是商业的问题,而最大的突破口说白了就是政策和理念。

百万条商业手段敌不过一条简单的政策。

大家都说造一个操作系统不难,难的是生态。那么国内对付生态最好的武器就是简单粗暴,一条能让国内主流互联网企业为国产操作系统开发新的应用的政策和风向就可以了。

就国内android碎片化现象和整个奇葩的生态恶性竞争的大环境来看,急需一个合理的整合。

但是从长远看android本身就是一个即将落伍的系统,已经不值得再去花大功夫做优化和统一。

为什么?接下来的时代必将是个5G、IOT、大数据、强AI的时代,一个仍旧依靠虚拟机,遵循上世纪的运行规则的Android显然不再适合继续服役。谷歌绞尽脑汁开发新的比如fuchsiaOS等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因为生态起不来可能很难获得像android这样的成功,再好的理念和技术也是白搭。

因此打造一个新的,更强大通用、数据互通更有效率、让硬体性能能更好发挥的系统是一箭多雕的做法。但是这箭光靠企业现在已经很难射出去了,因为市场环境如此。

而反过来说只要有一个在国内起步的生态,新的更具有竞争力的「OS」又必将会引领一番革命。

这个包袱虽然华为一再推脱(实际背后偷偷再搞),但是早晚有一天必将降到华为头上。因为在通信领域有发言权的不是BAT,而是华为。

这一天的到来不是因为任正非说的Android不让中国用了,而是再不用就错过了黄金一样的机遇转折点。

辛辛苦苦搞了5G,辛辛苦苦设计SOC,如果不加紧系统方面,这些努力很快就会前功尽弃,被其他国家的强大的企业抢去下一个时代的发展先机。

纵然中国的技术实力相当强大,但是花在窝里斗、恶性竞争的资源实在太多,不管是win还是Android,各种他国鲜少见到的毒瘤软体和奇葩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些都是程序员们的血和泪,以及目光短浅的资本主义老板们作的恶。

如果把这些技术实力整合到一起,做一个良性竞争,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也就是- -IT时代的共产主义。对所有中国的伟大开发者们都将是一个福音。

这个系统名字我也帮忙想了一个,就叫做MARX。(马克思)

那么MARX应该是个怎样的系统呢?

首先是从5G说起,5G的优势是低延迟和极高的速率。

那么就从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的「微信」来说,视频、照片和文件上限都不再需要被压缩了。如果说现在的微信仅仅是提供预览和简易文件传输,那么5G加持下的微信就是一个高效率个人的信息处理终端。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微信势必要重新设计交互和整合理念。

MARX第一主打的就是大应用「BIG APPS」。BIG APPS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一个大应用整合了一个大型互联网公司旗下所有服务包括游戏、新闻、视频、电子商务等。

这些数据都将被打破信息鸿沟,用户不用在零散的APP中花时间一个个找,而是通过一个BIG APPS的解决方案,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服务,并且这些服务间互帮互助而不是单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这些用户数据可以用于迎合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不同的优惠,而不是杀熟。

我们知道开发维护运营一个独立产品实际上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就阿里来说,旗下口碑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阿里云等等等等,个个APP或者说业务全部处于半独立状态,期间造成了大量的数据冗余和资源浪费。

BIG APPS并不依赖手机端的性能,而是依赖云端,因为他可以极大程度避免多应用间的来回切换,通过主页可以即便不用启动应用也可以实时获取应用内的活动信息,甚至通过非启动的方式直接执行应用内所需要的操作。

MARX第二主打的是IOT。这个IOT实际上也是一个BIG APPS。因为他不仅整合了家电之类的电器设备,更整合了地图、汽车、周边活动以及商品促销信息、他可以随时连接到任何一个联网的资料库、公共设施,服务到用户的一切衣食住行。

就4G时代,我们都用了无数的平台,为了衣食住行更加优惠和高质,我可能需要下载50个以上的APP,这些数据又是分裂的,也让手机变得极度臃肿和低效。

在5G时代,将这些厂家整合以及合并,各自经营自己专精的部分,共同开发一个BIG APPS是一个必须的课题。这个整合并不是强迫的,而是这个名额早到有晚到无的问题。

未来这个IOT BIG APPS可能更加助力于AR领域,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个理念可能听起来有一家独大和垄断的嫌疑,让中小型互联网企业彻底没有饭吃。实际上,互联网领域最需要的是深度整合,而实体经济部分才需要的是细分差异化竞争,一个高度整合的平台会让中小型服务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主打的则是B2B领域,也就是已经被特朗普怼怂的「中国制造2025」,俗称工业4.0。

实际上这个计划并不需要拘泥于「工业」,而更确切的说法应当是是「产业」4.0。为企业提供高度实时化的信息服务,大幅提升业务效率。B2B的BIG APPS将会高度针对业务而定制,不仅要整合ERP、CRM、SCM、DWH,更需要将联网生产设备和物流链高度集成,提供一个更直观、操作更简易的平台,以便于BTO( BUILD TO ORDER),将产品按照客户订单生产,按照用户的需求制作。这将会创造一个新的强大的商业模式,为企业节省下不可估量的成本。

当然这个B2B BIG APPS并不是指华为一家去做到位,华为只是提供一个开发平台。实际的开发者应该主要是阿里京东这样的企业。

最后说一下MARX的硬体。

主要的自然还是移动领域。但是随著可折叠设备的普及,「移动」这个领域可能会更进一步模糊,因为他可以提高大屏幕的操作体验,打破PC和手机的界限。

在短时间内,可能还是无法取代Windows,但是win这个平台已经彻底丧失了创新能力,处在风烛残年,微软砍刀部实际上已经对Windows虎视眈眈,将来微软可能更加著重发力于Xbox娱乐领域和企业服务领域。

未来需要的可能仅仅是,一台可两次甚至三次折叠的大屏「手机」和携带型键鼠。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坟头草三丈高的TNT还有不存在的Surface Phone,TNT的产品概念是对的,老罗说这种模式将会主导下一个10年也是对的,错就错在他生错了时代以及彻底高估了自己公司的技术实力。这是一个时代人积累的过程,不是一家小小的科技公司一个晚上能做出来的。

至于平台,我认为于RISC-V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较于ARM和X86,RISC-V指令集架构可以设计伺服器CPU、家用电器CPU、工控CPU和感测器中的CPU。

他是一个模块化的架构,不仅短小精悍,而且其不同的部分还能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在一起,从而试图通过一套统一的架构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

RISC-V 也号称是解决国产民用处理器困局的终极方案,不受限各种专利,天下苦ARM久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