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另外一個答案,十年前已經有設計界的一些聲音提出simple is the best 已經變成simple is bored.繁複化在不少奢侈品裡面已經成為風潮,最經典的就是gucci這兩三年推出的繁複程度甚至不亞於dg的設計款,克里姆特風格讓人心醉,這裡圍繞著的目的是"美"。

然而,簡化繁體字的意義不是為了美,是為了容易使用。

日用商品的簡化,當初也是為了工業化而已,真要大量那種九曲十八彎的雕塑裝飾的鏡子,有幾個作坊做得了,幾個人買得起?

某些堅持簡單為美而否認繁複美的-------Out dated 了。

我說的字體外觀繁複是和大塊面對比的而不是自己旁邊的小格子。

比如左邊田更繁複但右邊更有設計感。

不好意思正在設計桌面很亂。

用logo簡化來舉例子簡直是偷換概念,logo是為了增加消費者腦中印象的。簡化有助於更好的在腦海里留下記憶而不是單單"美觀"。但如果你要說簡化過更好看的logo個例來說我只能說相當杠了。

而且你那個狼隊的最新的logo講真沒前幾年的好看,但的確是更容易記了。這裡說的是,看著好看,而不是作為logo的實際價值。

"這種說法等於否定了極簡主義的價值",至簡主義的簡單之美和簡化繁體字有一分錢關係?

--------------------

作為設計師,去掉文化對比從設計角度來侃一侃。

繁體簡體處於同種字形的前提下,繁體為什麼多數時間看著好看的原因是:

疏密不一樣,產生畫面節奏的不一樣。

直接畫個例子:

這是一個不規則幾何圖形。

然後給它加幾筆。

然後我們再加幾筆。

感覺是不是不太一樣。線多了,塊面就細了,大小不一的塊面對比產生不一樣的畫面節奏。

再看看從熱帶過度到溫帶的植物葉子大小變化。

熱帶枝幹直徑-葉直徑大概1-40

6-1左右。

30到20-1左右。

大多人會發現,熱帶雨林和溫帶的銀杏樹都比中間枝幹比不上不下的樹好看。

差值越大整體看起來越精緻繁複。

隨手畫太爛。

拿幾個名家的對比。

比如,最經典的口字,日字,田字到蒙德里安的經典風格。

日字最大塊面和最小塊面對比是1-1。田是4-1。蒙德里安就是(數字胡掰)10-1,20-1,30-1,48-1等等等等。

個人最喜歡的一張是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

點線面構成聽不到卻看得見的節奏。

回到繁體簡體對比部分:

華麗的華

無情的塊面分割。

塊面大小差距越大塊面越多,看著越精緻好看。

評論也有朋友補充到到對稱問題,沒錯,東和繁體的東,華和華,重心看著就不穩了。

雖然塊面比例不能決定一切,但很多農村自建房中西結合在一起看著很土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這些不上不下的塊面。

羅馬柱混瓦片--------混血來啦。

所以我自己看怪物電影,怪物越大看著畫面越可怕越有氣勢呃!

畫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A

B

好像哪個都不可怕。

聰明的你們應該會get到我的意思的。

----------

我不是靈魂畫手,我是不走心虛偽畫手。

來幾張我正經的。


簡體字混進了草書寫法,草隸混合不搭。


不是全部簡體字都難看,也不是全部繁體字都好看。

大部分簡體字都是俗字扶正,這種比較有美感,但也有不少是臨時造字或者替換得不合理,一點設計感都沒有,比如漢、權、雞的「又」在繁體字都對應不同的字:漢、權、雞,還有「進「是前鼻音但「井「是後鼻音,同樣的還有「鄰「。「後「和「後」合併也是個槽點。

繁體字里也有些結構多得過分的字,還談什麼設計感,比如:鬱、龜、籉、齲,還有差異太小的「書」和「畫」。


這實際上是心理作用。

以前人們還會覺得西方文字更有美感,設計物件時經常要加英文呢。

現在中國發展了,強大了,於是有了文化自信,不像過去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是鄙視唾罵的態度(比如說漢字是齷齪中世紀茅坑),代表傳統文化(僅限中國大陸)的繁體字自然就會受到更多推崇。

至於繁體字為什麼能在中國大陸代表傳統文化?其實原因正是簡化字運動,簡化字運動客觀上造成了一個效果——現代的東西都是簡化字,古代的書籍、牌匾、碑刻等文物則大多都是繁體字,兩者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區分。在台灣、香港,繁體字則是不能代表傳統文化的,因為他們現代的東西也是繁體字。


記得上大學時候,教密碼學的台灣老師曾說:「你們大陸寫得簡體字很像寫書法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