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流行歌啊,老师们一定要听态度」

这句吐槽,应该是大张伟非常切身的体会,长久以来对乐评人们的深深怨恨。

而第7期的标题正是:大张伟首秀开怼专业乐迷。

又是乐评人被拉出来溜街的一期。

上次是痛仰、这次是旅行团,都是人气选手,唯二两支微博粉丝超过节目组的乐队。再加上一直分数不错的海龟先生。

乐评人充分找到了存在感,以一种饱受争议的方式。

在淘汰还激烈的阶段,乐评人还以一种科普知识的身份出现。到了比赛节奏趋缓的阶段,乐评人已经被当成靶子立在台上了。

乐评人在录制时是强势的,能投票,能评判。但在节目播出的时候,就等著被剪辑安排了。

有个现实中存在的矛盾,以戏剧化的形式在舞台上表现了出来:因为乐评人自己的好恶,或不管什么其他原因做出的评价,会真实影响到一个乐队的发展。

而因为不喜欢某种风格,给出有失公允的评价,导致一个乐队被淘汰,还振振有词,觉得是坚持自己审美的个性?

比如刘阳子就是这么做到的,说痛仰无聊,说黑撒实在太差,这次是旅行团。关键是他的理由,并不能称作专业,无法服众。但他却拥有投票权和话语权。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乐评人评价完别人,也要做好准备,接受更多人的口水了。

相比之下,也有态度客观,能圈粉的乐评人。

在节目播出之前,所有这些人应该对在综艺里露面没有太多预设,没有准备好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是比较真实的反应。水平如何,都拿出来溜溜了。

而回到现实,乐评人、媒体对乐坛有没有过促进?对大众审美有没有过提高?有没有因为太私心的缘由、作出过一些对音乐人发展有毁灭性打击的言论?恐怕几者都有。倒在悠悠之口下的不少,而作为曾经受害不浅还能挺住的代表人物的大张伟,来怼乐评人,是得火力全开。

以下先按出场顺序:

盘尼西林x欧阳娜娜:来吧,我年轻的艺术家们!??

盘尼西林不太好评价,唱的都是舒适区和老作品。

不过,除了学乐理之外,建议也和欧阳娜娜学一下英文……什么memorey了,什么set me frey了……

最后来一句「来吧,我年轻的艺术家们」,又土又可爱,已经让人黑出感情,下不了嘴了。你看娜娜都忍不住笑……

还回复大张伟说:他(大张伟)其实也没抄?

据说大张伟现场问小乐:有人说过你装吗?你一直就这样吗?你以后的人生路会很坎坷的。

这段对话节目预告里也放了一段。大张伟作为集中国摇滚各种矛盾为一身的活体,上这个节目太合适了。

面孔 x 罗琦:真·重回光芒万丈的老摇滚年代

能感慨的太多,但连张亚东和老狼这些亲历者都说不出话来。

不过这首《欢乐颂》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爆炸。

其实从第一期就做好单写一篇面孔的打算了,当时的分数还真是在淘汰边缘。没想到老哥们一次次走到了这么远。

Mr. Woohoo x 古拉莉:这次大叔有了主题

歌词还是有点别扭,但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主题,主题的主角还就在台上,在一个营造出驻场氛围的台子上。

曾经说Mr. Woohoo油腻,有一大部分来自于「要电话号码」的桥段,先不说关于「音乐性」和「文学性」谁高谁低的争论,Mr. Woohoo的歌词和主题肯定是短板,前面几首不知道在唱什么内容,这首,完全知道了。

这首歌还是挺打破这份成见的。一看到名单可能会觉得,请自己妈妈来助力有拉感情票的成分,但表演的完成度打消了这种想法。

观众乐迷分不高,可能因为这个主题没有预热。屏幕前看节目的人,充分了解到演出背景后,应该能给更高分。

新裤子 x Cindy:太骚了!!!

您的骚王庞宽终于上线。

看完庞宽你会醒悟:这可能是在场唯一能够驾驭的了C皇的乐队。

反正是全场最能跳的乐队的,包括但不限于跳水。

但我觉得花丫头存在感还是最高的,蹦来蹦去就算了,那个躺姿是怎么回事。

九连真人 x VAVA

选歌是《招娣》……明显就是为欧阳娜娜选的啊。

从效果来看,VAVA比欧阳娜娜更适合这个主题,女王气场来场一首重男轻女主题的歌,很反叛、很摇滚。

因为这次合作,九连真人的歌里,终于出现了张亚东所建议的普通话,虽然Rap同样也是听不太清楚。

九连真人控场能力真的强,阿龙很能讲,还能freestyle,小全才。

刺猬 x 斯斯与帆

斯斯与帆提供了和石璐完全不同的气场,硬和软的碰撞,然后同时重回了青春。

阿童木重温青春,曾经的歌、曾经的人都在身边,但早已物是人非,哭得值,票也值。——话说回来,她对这个舞台真的很有想法、会比赛,加Rap,加大提琴,加斯斯与帆,都是加分项,但并不显得特别刻意。

旅行团 x 周洁琼

之前看有人说旅行团这次滑铁卢是因为现场有车祸的地方,如果是这个原因,分低还可以理解,但没想到这么低。旅行团这次是完全放开了,伴舞团都上了,但这确实不是一个主流舞台,对流行元素的容纳力很低,加上对旅行团乐队的某些固有成见,可能造成了低分?

之前有个问题是,五月天如果来参加节目是什么结果。现在可以参考旅行团了。

说起来《周末玩具》,是一首新歌,去年出的歌。不管这个录制现场的乐迷们怎么看待,旅行团终究还会继续走自己的路,继续跑自己马拉松的旅途。

海龟先生 x 薛凯琪

镜头再次在专业乐迷的票数上停留了足够长的时间。一场充满「特别好」的节目上,冲突点全靠专业乐迷来带动了。

旅行团和海龟先生,都是老家广西,一路北上的真北漂乐队,离中国摇滚、或者北京摇滚圈子隐约有著距离感。一来没有那么苦大仇深,二来没有那么憎恶流行。盘尼西林的小乐,也是上大学才来北京,但混School,混鼓楼,很在圈子里。

说打分只是凭现场表现喜好,旅行团和海龟的分是不是受到专业乐迷和现场乐迷日常喜好的影响?如果受到影响了,还是不是公平的?


这是《乐队的夏天》观后感连载,标题里的BB,是想给《乐队的夏天》找一个简称,自己意译是the Summer of Band,简写SB,顺便致敬一下1967年的「爱之夏」(the Summer of Love)。结果看官方海报翻译是the Big Band,那就BB好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