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真是操碎了心,很多媽媽私信問我:「小梵老師,我給孩子買了很多畫具,可他畫一會兒就沒興趣了?」也有人問「孩子畫得興緻勃勃,可我們完全看不懂怎麼辦?」

那麼,咱們就來說說教幼兒畫畫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適當教孩子認識線條,圖形和顏色。

女兒在塗鴉期時,我花了兩周左右的時間教她認識基礎線條(橫線、豎線、斜線、曲線、鋸齒線),圖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色彩(紅、黃、藍、綠、白、橙、紫)。

這些都是繪畫最基礎的東西,告訴他們並不是局限孩子的創作,而是要他們對這些有一個最初的,模糊的認識。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認知具有差異性,前期先打基礎,中後期再慢慢學習。

二、最好不要照本臨摹。

晚上逛超市,發現有很多臨摹填色的畫本,非常精美好看。這些畫本都是教兒童學畫畫的,但我從來沒有買過,總覺得那樣是為了畫畫而畫畫,不是孩子在自由創作。之前的文章里講過,為什麼盡量避免孩子臨摹范畫(鏈接)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孩子一旦形成臨摹習慣,那麼在自己創作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受影響。而真正的創作靈感只來自於生活,如果孩子有體驗有感悟,自然就會通過各種媒介表達。他們對成人式的審美是無所畏懼的,他們畫得畫只有自己能夠理解描述,雖然會讓大人覺得莫名其妙,但那就是孩子在表達情緒。這麼好的溝通橋樑,在幼兒時期怎麼捨得讓臨摹范畫給破壞掉呢?

三、家長不應用自己的觀點看待孩子的審美。

孩子有孩子的視角,成人有成人的審美。家長在引導4-12歲孩子畫畫時尤其要注意,不要用大人的觀點去看待孩子的創作,或者強迫要求達到「像」的標準。孩子的作品充滿童趣,雖然幼稚卻純真可愛,這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大人早已喪失的。如果要求孩子從一開始就像大人,那大人和孩子還有什麼區別呢?

四、和孩子分享作品而不是評價作品。

有家長就問了,既然不允許父母對孩子的畫評論,那麼看不懂孩子「過於抽象」的畫怎麼辦呢?這時,正是鍛煉孩子情感表達和語言能力的好時機,引導孩子開口描述。

女兒幼兒園小班時,有次畫「我的爸爸」,長方形的臉長方形的身體和四肢,長方形的眼鏡長方形的公文包,走在長方形的路上。如果她不講述,打死我也不知道畫得是她爸爸。但我很高興,無論如何,孩子已經學會了長方形,有自己的評判標準,觀察到爸爸戴眼鏡的細節。

五、讓孩子隨心所欲的塗鴉。

央美上學時,有次教授和我們閑聊,說他給小孫女只準備了畫板和畫筆,也不指導或管太多,如果她想畫,就隨心所欲塗鴉好了。我們都詫異教授這種「放養」模式,教授卻說,「作畫應該是一種快樂,有時孩子全神貫注在創作,家長萬不可時常打擾,一會提醒這樣畫不行,那樣畫不對,或者不要弄髒手,或者提醒不要浪費畫紙……在孩子初學的時候,這些都是大忌。」

有孩子後,我聽從恩師的建議,盡量不打擾不妨礙她,讓女兒盡情塗鴉,肆意天馬行空地想像創造,還在陽台做了一面黑板牆給她畫。

事實勝於雄辯,這種看似「無為而治」的教育反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她目前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寫作能力(包含想像力,創意力)令我欣慰。

在此,我把自己教孩子畫畫的幾點心得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在育兒路上成長&共勉!


寫在最後:

我是一個會畫畫,懂育兒的36歲職場媽媽,央美畢業,在台灣做了5年插畫師,目前從事在線少兒美術研發工作。

7歲以前的育兒走過很多彎路,結合身邊的實用案例,希望能給有需要的父母一些幫助。

最近網購了一些原創電子繪本,需要的知友請加個人微信 17392862976,備註「知乎」,免費分享給大家。對在線少兒美術感興趣的家長,可另行諮詢~

PS:平時上班較忙,添加不及時煩請大家見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