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艺术,我觉得应该有属于中国本土自身的特点。动漫的优势是人物场景不受限制,可以无限拓展想像创造。

那么中华民族的优势在于五千年深厚博大精深的文化沉淀。曾经辉煌繁荣的历史。而这些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发扬。但是就拿经典名著,圣贤经书来说,不仅内容晦涩难懂,而且大部分是古文。很多人想学习,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枯燥,就算有兴趣初学者也大多看不懂而放弃,而动漫经过讲解揉和与方便有趣性却弥补了这一劣势。

而又有我们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比如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百鸟朝凤 天女散花 女娲补天 嫦娥奔月 皇帝战蚩尤 神农尝百草 以及后来真实的历史 四大发明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 古楼兰消失的文明等等…… 动漫可以将想像神话以影视表现出来,在加上好的故事情节。融入国画 工笔 水墨山水 的手法,即有趣又优美,不仅娱乐而且起到教育作用,老少皆宜,不愁不能成为动漫艺术经典。


动漫其实是动画和漫画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合称。经常可以看到漫画改编成动画片,或者动画片发行漫画书。它们在创作上也有相似的地方。我们的某位领导人大手豪气地一挥,表示要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于是,就出现了「动漫」这个颇有中国特色的名词。

动漫产业由很多不同的环节组成。简单地点可以划分为上游的内容创作、中游的发行上映、下游的周边及衍生品开发。整个产业都健康良性发展了,动漫内容创作有经济回报,才能有持续的产出能力。

现在流行IP开发。IP就是知识产权,这个路子漫画已经走得轻车熟路了。日本的漫画产业非常兴盛发达。有很多漫画先在杂志报纸上连载,火了之后出单行本。再火就被改编成动画片,这就是IP开发。美国漫画在这点也做的非常好。我们常常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些超级英雄,蝙蝠侠、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等都是漫威漫画公司里漫画作品改编来的。这些漫画作品就是现在的超级IP。

中国动画界,也有2个大IP,喜羊羊和熊出没。这是目前最赚钱的两个动画品牌了。但它们不是由漫画IP改编来的,而是动画片多年沉淀培育的。

那为什么这些IP会这么火爆呢。因为他们在创作出来之后不能可以上映或发行赚票房,更重要的是可以赚衍生品开发的钱,比如说玩具、手办啥的。赚不到钱的内容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更不要谈发展成品牌。此处举个栗子吧。喜欢看国漫的朋友,一定都看过夏达的《子不语》,这是在日本都深受欢迎和认可的中国漫画作品。还有她的《长歌行》,这部漫画在漫友中也享有非常高的声誉。据说有电影公司看上要改编成电影,但是在谈合作的时候没谈成功。所以真的是非常遗憾,这个漫画界的大IP没能被合理开发出来。

因此,中国动漫艺术的出路,不仅在自身创作的内容好,更在于产业开发要到位。产业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下面就聊聊动漫内容生产上的出路吧。

要想创作出成为超级IP级的作品,一定要满足两个方面。

一是角色要鲜明。造型、性格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你看哆啦A梦、樱桃丸子、蜡笔小新、路飞等,都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二是要有吸引人的富有正能量的故事。比如说火影、路飞等。

题主所说的村上隆、草间弥生、奈良美智,其实都不是动漫艺术家,他们是艺术家。

夏达是画长篇故事的是漫画家。还有一些画短篇故事的漫画家,中国也有很多知名的,他们的画风都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完全没有美漫或日漫风。这点题主可以放心,我们的动漫产业正在成熟和崛起。下面就随意贴几张,让大家感受一下。

本杰明作品

寂地《my way》

阿梗《踮脚张望 》


说实在的,在动漫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有其独特的风格,日本也有其独特的风格,甚至港漫,也有自己的风格,而大陆的国产动漫,却很少有能被称为自己风格的作品。究其原因,可以说是非常的无奈。

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美国的卡通动漫风格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出现,1926年华特就成立了迪士尼,27年已经制作《幸运兔子奥斯华》。发展到如今,已经有接近百年历史。而日本,自从手冢治虫开创日本现代动漫,也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经历,在这段时间里,美日经济发达,人民物质水平无比丰富,由经济基础建立的精神市场的需求,有力地支撑了动漫行业的发展,使得社会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有能力的高级动漫制作人员,而这批制作人员在更新迭代中又不断创造出了新血,老牌的制作人带著新人一批批得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在制作优秀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动漫制作技术,最终发展成了现在符合自己市场需求的一整套世界。

而在同样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在干什么呢?其实我们的动画起始也很早,最初的《铁扇公主》动画是1941年创作的。而广为人知广受好评,甚至影响到了日本的《大闹天空》其制作时间是1964年,可以说,我们的时间起跑线,并没有如何落后于美日,如果我们能同样发展的话,现在或许也有一股中国风的动漫产品成为世界动漫界的一极。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动漫这个东西毕竟是娱乐性的,是属于精神文明的一项消费品,其架构基础是人民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得是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以,大家可以看到,41年,全中国大部分人还无法保证温饱,又是终年战乱,即便能制作出铁扇公主,但其市场是狭小的,人员是无法稳定的。而即便到了64年,大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依然非常低,大量贫困人口还无法保证温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固然国家能找齐一个团队来制作出高水平的《大闹天宫》,但这是属于国家的面子工程,而并非是真正的市场需求,所以根本无法自己生存。所以,无论是哪个,包括我们知道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都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便没落了。

而更惨的是,在我们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时候,美日却是加速发展不断超越,而等到我们有了一定物质和市场基础的时候,他们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我们,而我们的市场必须开放,一开放,又面临著用落后的技术去和他们高级的技术比拼的窘境。市场,需求,技术,人员,世代,我们欠缺了太多,而这些都需要补课,再加上他们发展这么多年以后,基本上把新鲜的路都走完了,我们这时候想要走出一条新路,著实太难。所以,个人认为中国动漫,要想发展首先只能学习,然后在内容方面加入属于中国的特色,在有了一定的市场后逐步改善,最终找出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而这些,也需要时间。

文:编导


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总结的中国动漫的路: 天、地、人、法则。

天,指的是未来,也可以说想像力。中国人擅长描写当代、挖掘古代,而不太擅长想像未来。动漫作品需要的就是大胆的想像力,在动漫作品中深入的探讨一下时空,探讨一下人工智慧,这些概念本来也没有什么结论。另外中国很快要取代美国成为第一经济体,放眼全球市场思考人工智慧、虚拟现实等问题也算是一种世界语言吧。

地,指的是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元素。题材上具有未来属性,风格上一定要有浓郁的中国风。比方说《星际穿越》或《盗梦空间》和道教文化做一个结合?

人,指的是人心,人性。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对任何一个作品来说做一个直指人心的片子都是很难的。这需要作者我们要踏踏实实好好研究编剧。

最后是法则。法则指的是创新。天是题材,地是风格,人是主心,法是形式。题主说,现在世界上有欧美风,有日韩风,也有港风,但是中国却没有太明确的中国风,缺少对形式风格标签化的沉淀。所以我大胆预测中国动漫的未来在设计上。如果能在造型设计上舍得花时间不断锤炼提高形式上的艺术性,再结合天、地、人,我想中国动漫在世界崛起还是大有希望的。

这就是我认为的中国动漫的未来。


中国的传统漫画内蕴十分丰富,由于中国特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使中国漫画别具一格,与西方的漫画、卡通以及新兴的动漫(Animation&Comic)形象均有区别。小编认为中国动漫在于创新,在于弘扬传统文化。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动漫吧!

首先,中国漫画的大部分作品产生于近代变动不安的中国社会,严峻的民族危机使中国漫画以直接的手法表达了争取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与此相应,多年的反侵略、反分裂战争使中国漫画充满战斗力和反抗性,它们自觉地承载著深重的救国救民责任。这与以娱乐为主的卡通(Cartoon)、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在本质上已迥然不同。

其次,中国漫画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善从中国文学中挖掘素材,借用典故和风俗习惯表现当前事物和现象;并引用其中的人物角色,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手法来表现,所以很易为读者接受,就算文化水平参差不等的读者,也容易领会。

再者,中国漫画还多以中国独有的传统水墨技法创作,其特点是变幻无穷、意境悠远,表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

纵览中国漫画史,由古代漫雕(即具诙谐、幽默趣味的雕刻类作品)如汉代石刻画像追源起,至清末民初的报刊讽画,可说是经几千年历史沉淀而形成;在紧贴政治气候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记录著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民的生活态度,由此组成一部奇特的中国近代历史图解。

特色

中国的漫画因为中国特定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与西方的漫画、卡通以及新兴的动漫形象有著本质的区别。

具独特中国民族特色

中国漫画的大部分作品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严峻的民族危机现实使中国漫画内容蕴涵著争取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与此相应,多年的反侵略反分裂战争使中国漫画充满战斗和反抗意味,它们自觉地承载著深重的救国救民责任。这是中国漫画具备鲜明民族特性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风格上,中国漫画既体现了中国民族的风俗爱好和欣赏习惯,以及大众的生活特点,尤其顾及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亦爱从构思阶段就采用中国人民熟悉的比喻、习语、谚语等民间艺术,力求通俗生动,言简意赅。因此,构成中国漫画更鲜明的民族特色。

糅合中西的漫画风格

中国漫画的众多优秀作品中,又清晰可见糅合了西方漫画表现形式的痕迹。30年代的漫画主力张光宇曾致力于漫画画法的探索,他利用丰富而多门类的创作经验,同时汲取西方现代美术的特点,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特色与西方各学派画法杂糅起来,经过自己的琢磨、消化,形成装饰画法的漫画风格。这种个性鲜明的装饰画法使张光宇成为中国漫画装饰画派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现代派美术的探路者之一。受其影响,张正宇的创作也充满了装饰风味,如他的《南海美人鱼》、《桃园》、《火奴鲁鲁蛮舞》等,艺术手法十分大胆前卫。胡考的《新锺馗辟邪图》也是中西画法结合的一个突出典型,漫画选用粗重的西方装饰线条勾画身体轮廓,造型却选用中国传统戏曲年画的方法,富形式感。受德国讽刺漫画家乔治.格罗斯(George Grosz)影响颇深的蔡若虹,在创作上亦充分体现了中西画法的结合。他与格罗斯的画面调子和手法相似,但线条运用则具有个人风格。此外,受西方绘画影响的丁聪,也善于使用具有装饰味道的线条进行细致刻画,使作品中西合璧,别具一格。

通俗易懂的象征手法

中国漫画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象征、比喻、夸张等。漫画常以此突出描写对象的特质,由此更形象、通俗地阐述主题,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化。如钱病鹤在《老猿百态》中巧妙利用「猿」与「袁」的同音比喻袁世凯,既突出了袁世凯的滑稽可笑、诡计多端,又具有深刻的寓意。又如谢缵泰的《时局全图》也恰如其分地以猛兽比喻列强来凸现各帝国主义的野心。

夸张亦是漫画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夸张的目的在于把事物的某一基本特征有意识地加以放大,以突出事物本质,使是非、美丑的对比更加鲜明;而夸张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人物形象,还有内容和本质上的夸张。如华君武的《误人青春》就让小伙子满脸胡须,姑娘们满头白发,揭露讽刺了会议空洞冗长的发言带来的弊端。刘庆涛的《第一步「诊断」》,画了大夫不是首先给病人看病,却是拿看牙齿的手电筒照病人的衣兜,看看带钱了没有,这种夸张表现既让人发笑又讽刺味十足,同时又不会让读者感觉失真,恰当地揭示了事实的本质。

活用传统艺术精粹

中国漫画是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体,它既不同于传统绘画艺术,却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学、戏曲的影响。

首先,中国漫画除了应用国际通用的绘制材料和绘制技法之外,还结合了中国绘画独有的传统水墨技法。而中国漫画本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重视以形写神、传神写意和线条勾勒。它强调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夸张手法,去捕捉人物精神,传神地描绘。在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年画里,诗与画的契合往往使画面表现意境深远、韵味绵长。而诗画配合也是中国漫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表现形式打破了画面形象的局限,使表达的含义更深更广,感染力更强。除给人以中国艺术品独特的审美享受外,中国漫画兼采了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方式,也使画意更富韵味,涵义更凝练、深刻。

同时,中国漫画的构图也讲究形式上的美感。在人物、道具、环境的安排、线条运用的疏密方面,都经过画家的精心设计。

第二,中国漫画亦善于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代文学中挖掘素材,引用格言、寓言、成语故事和戏曲内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等,创造通俗易懂的共鸣感,借用典故和民俗来表现当前事物和现象,很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就算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也能够领会其中的意义和幽默。

漫画不讲求晦涩难懂,因而读解起来往往毫不费力。但通俗易懂的风格并不代表内容的肤浅和表达的有限,正相反,中国漫画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糅纳于自身,加以提炼,形成了深入浅出的艺术效果。漫画家吸取了传统艺术的精华,结合自身的知识修养,掌握漫画创作的基本规律,才创作出简洁明了而寓意深刻的作品。

社会意义

在各种绘画艺术当中,中国漫画最能即时反映现实斗争,并有效动员和组织群众。 正如米谷曾说:「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上海的作家们已经锻炼成可以在一二小时内创作一幅漫画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会议,甚至用电话联系,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组织和收集起我们所需要的全部画稿。」无论是反帝反封建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斗争中,漫画创作都以批判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各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