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会客室〉多一点心 教养更开心

图/swawa.com
图/swawa.com

如果大人能经常在生活中想些小点子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怀,与孩子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桥梁,那么是不是教养冲突就不会发生了呢?

〈教战守策1〉香蕉留言 搭起沟通桥梁

文/糖果妈咪

女儿的学校里没办午餐,鼓励家长为学生准备便当。便当天天换菜色,偶尔会更替水饺、通心面、比萨等料理,且没忘了饭后水果。

水果里最方便携带的自是香蕉,不必洗切,直接搁入水果盒里即可。

某一日又轮到了香蕉登场,那天女儿正因天冷赖床被我骂了几句,拉长著脸,我突然想起以前读过有关于英国纳尔逊将军,小时候冒著风雪上学的励志故事,念头一转拿起原子笔往香蕉皮上写下:「黎明前的一刻总是特别黑暗,成功前的刹那总是分外辛酸」,再不动声色地将写了字的香蕉放进她的水果盒里。

那天下午女儿放学回家,我早已忘了这档子事,却见她笑咪咪地赞我有创意,还会在香蕉上题诗。

「什么题诗,那叫励志小品。」

「管它是什么,反正都让我被同学羡慕,说我有个有创意又很爱我的妈。」女儿得意地笑,又亲又搂地抱紧我,将早上出门前的满腔怨气忘个精光。

既然女儿喜欢,动动脑筋为她在香蕉上留言就成了我每周必备的功课,有时是心灵鸡汤,有时是令人莞尔的小笑话,而若是遇到了母女俩起了勃谿,香蕉上的意见沟通,更成了能让我们分享彼此想法,解决歧见的重要桥梁。

「惟有相爱才能让世界和平,彼此仇恨只会带来遗憾」、「爱护动物、珍惜能源、保护地球」、「如果有来生,我还是要当妳的妈妈」、「嗷﹏这是狼叫!吼﹏这是狮叫!妈咪﹏这是晴晴在叫!」诸如此类的留言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我现在已能想像多年以后,每当她回想起这段辛苦的国中岁月时,肯定少不了这些「爱的香蕉留言」了。而每当我在新闻里听到有孩子跷家或和父母产生冲突时,总忍不住要想,如果当妈妈的能经常在生活中想些小点子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怀,与孩子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桥梁,那么是不是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了呢?

〈教战守策2〉手心题字 时时提醒

文/美女瑰

日前参加一个研习,讲师是网路上爆红的「老苏」,他的教学锦囊中有许多法宝,收服不少令人望之却步的学生,用心之处,令人激赏不已。他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尤其他在孩子的手心写字的这件事,让我这个近来在教学现场饱受学生「精神霸凌」的老师,对教育又重新燃起希望!

今年升上六年级的小奕,是家中的独子,几年前父母离异,让他成为单亲隔代教养的孩子,因为父亲常在外地工作,由奶奶一人独力照顾家中就读国中小的三姊弟。由于奶奶年事已高,对小奕的约束力相当薄弱,加上小奕对读书也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学业成绩经常都是敬陪末座,唯一令人安慰的是他从不会缺交作业,而且在田径及球场上,也常有令人赞赏的表现。但最令人头疼的,是他那缺乏思考的行为,尤其上科任课时,他总能惹得老师火冒三丈、爆跳如雷,同学们私底下投诉他的纸条,更有如雪花般不停的飞来。

其实几次私下约谈,他都能静静的听著,他也深知自己这样的行为不应该,但就是没有办法控制那张嘴巴,随口就会飘出不甚礼貌的言语或不屑的表情。于是我仿照老苏的做法,请他在手心写下「上课专心」、「注意礼貌」等字眼,请他紧紧握住,每回要去上科任课前,总要再叮咛他一下,请他打开手心再看一次,若字体模糊了,一定要再写上去。

下课时,我忐忑的偷问了一下班长,果然有进步,当下让人振奋不已,赶快趁胜追击,叫他来当面夸奖一番,看到他眼中那股战胜自己的光芒,我们相视而笑。

孩子!自己的人生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希望这些握在你手中的秘密,可以稍微弥补你在亲情上的缺口,陪伴你在这不顺遂的人生道路上,平安长大!

教战守策3〉再两分钟缓和紧绷感

文/喻珈

许多年前,我的孩子还满小时,有次在卖场购物看到一幕,一位妈妈认为孩子坐电动马已经够久了,想强拉孩子起来,而孩子却紧抱著马头不放,坚持要继续玩,弄得妈妈怒不可遏,而孩子也哭红了脸。

站在一旁的外婆突然灵机一动说:「好,我们再让恩恩坐两分钟。」真是奇妙!待电马一停,这孩子真的乖乖让外婆抱下来。

回家后我便如法炮制,每当孩子黏著要人抱的时候,或沉迷某个玩具而拒绝洗澡,以致亲子冲突将起时,我只要说:「好,再抱两分钟、再玩两分钟。」通常孩子真的就不再耍赖了。

待他们稍大上学后,每天清晨叫起床,我也是先拍拍孩子熟睡的双颊,然后告诉他:「两分钟后,妈妈再来叫你。」这个方法让我这么多年来,不曾有过孩子赖床或该起床的未起、而不该起床的全被吵醒的气恼。

在我参与的读书讨论会中,每当有较内向的成员因紧张而不愿发言时,有经验的主持人会说:「好,先请下一位,你先准备两分钟再讲。」通常也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保留一些空间与台阶,让双方都有一个缓冲的机会,较能避免因过度紧张或紧迫盯人而造成冲突;任何一种人际关系莫不如此,尤其是亲子之间更需要有「再两分钟」的相处艺术。譬如当双方因意见不合争执将起时,或被孩子不可原谅的错误激怒时,或孩子因而显得害怕不安时,父母亲若能善用这个方法:「让我们彼此都再想一下」、「我暂时离开两分钟」、「你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来和妈妈谈」,双方必可避免掉入情绪的陷阱,或把对方逼入死角,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只要愿意试试,就会发现许多更好的解决及教育方法,都在这「两分钟」之后源源不绝涌出了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