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宅大院深幾許 社會 第1張

【緣木求魚】“看門人”總是在關鍵時候找不到人影兒,你讓“主人”怎麼能放心?

木木

在北京,要想在公立養老院裏佔到一個牀位,實在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說得難聽一點,上一個人不走,下一個人就別想住進來。

公立養老院收費實惠,又有政府背書,有需要的人會本能性地把它當作首選。無奈“僧多粥少”,若執拗到非此院不進的地步,那就只能老老實實排大隊。其實,別的選擇也是有的。這幾年,北京也建了不少民營養老院,而且條件都挺好。但這種地方,收費都比較貴,許多養老院對入住者還有健康要求,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不是被拒之門外,就是加收很高的費用,沒有經濟實力的,就連想都不要想。

昌平濱河森林公園附近就有一家這樣的“貴院”,老徐認識的一對老兩口,就住在這裏。據老人說,入住時,先交了100萬元的“押金”,然後每月再交月費,老兩口小兩萬的退休金,交完月費之後還能剩下點零花錢。收費雖貴,但兩位老人對養老院的條件和服務,倒還挺滿意。剛開門營業的時候,養老院只收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不過,隨着入院老人中陸續有人發病、生活不能自理,養老院在加強康復護理力量之後,也開始接受生活難以自理的老人了,收費當然就高出許多。

公立養老院屬非營利性質,有財政支持,收費低,但這也決定了其稀缺性。民營資本投資養老院,雖不能排除確有先富者是回報社會,但絕大部分還是抱着賺錢的目的來的,巨額投入,要想盡快回本、賺錢,肯定就要高收費;有嫌收“人頭費”掙錢慢的,還會動動小心眼兒,發掘一些其他的賺錢門路。

相對於其他的投資路徑,開養老院賺錢,實在是一個慢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不確定性很多,風險不小。性急的資本,顯然幹不了這個活兒。這就難怪國家要出臺多種鼓勵措施(比如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支持手段),以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這個領域。不過,即使國家很支持,資本的興趣也未見變得更大,或許,比養老更賺錢的項目還很多,或許,投資養老產業賺錢實在有點難。

就此而言,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河北袁府”事件,當事方拿“養老中心”的說辭招架各界質疑,手段就比較拙劣了——不但無助於質疑的消除,反而還落一個態度不好。一個養老項目,精雕細琢、磨磨蹭蹭好幾年,何時能開門營業還一直沒說法,饒是像泰康這種實力雄厚的行業先行者,恐怕也耗不起。而所謂“袁府”的主人,即使狠賺過幾個錢,也肯定耗不起。

僅從媒體粗線條的報道看,即使腦子注了水的,也能知道這個“袁府”是打着什麼如意算盤建起來的。從第一鍬鏟下去,這就是一個如假包換的違法違規工程。這個違法行為的最大看點何在?在如此“高壓”的形勢下,仍一意孤行,一干到底,在一片農田之中,圈出一個深宅大院來,簡直比早年間土財主的做派,還要“土財主”。深宅大院勝利完工,主人攜着一家老老小小、男男女女住進去,在高牆內過優哉遊哉、自成一統的小日子,居然也能過舒服?局外人看着肯定不舒服,但局內人卻一定會覺着很舒服,這大約就是一切矛盾的源起之處。

從這個角度說,“高壓”還不高,其實何止是不高,在許多人眼裡,簡直就形同無物,否則,這樣的違法工程也不會一干就是好幾年,方方面面的監管都是“稻草人”,平常嚇唬嚇唬小麻雀還可以,面對稍大點兒的“鳥”,簡直就什麼都不是。可怕之處或曰讓人悲觀之處,就在於此,“看門人”總是在關鍵時候找不到人影兒,你讓“主人”怎麼能放心?

或許,推土機、挖掘機及時進場拆除這個不知深深深幾許的深宅大院,是恢復整個系統健康的唯一選擇;類似的違法違規一露頭就打,而且一打必定打深、打全,一個也別想僥幸脫身——沒有例外,沒有下不為例,也沒有變通、罰款、轉正,大約也用不了打幾次,大家就都養成好習慣,再往後,別管什麼地方、什麼市場,所有的事情就都好辦。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作者:木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