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9点多的研究生办公室

人呢?大概进门的时候掉到黑洞里了吧 * /*


作为一个身在非996互联网圈的前生物狗,觉得还是工作更轻松哈哈

喜欢女神颜老师微博上的这段话:

「招的博后多了,也能看出其他一些实验室的习惯了。我经常告诉我实验室的孩子们:做任何事情要成功,肯定需要努力和付出,但成果不是靠时间堆积出来的,你得做好三件事:1.基础扎实,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避免从根上犯错而不自知;技术上也要扎实,尽量避免误操作,特别是避免同样的错误。一次误操作浪费的时间不知道要熬多久才能补回来。2.合理的方法:比如同样一套实验操作,我发现在我实验室不过两三天,有些孩子按照之前的习惯却要几周才能完成,于是我明白了为啥有人总揣度我们得多玩命了,要是按照一些孩子带来的旧方法,要达到我实验室现在的productivity,那真是没时间吃饭睡觉了;3. self-motivated: 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没有热情,还是尽早退散。那种靠打卡管理实验室的估计自己也没啥信心。做科研是一件好玩有趣也确实辛苦的事情,重复实验、失败的苦闷、眼看同学出成果的不甘......谁没有经历过呢。但是当自己的课题突然突破、柳暗花明那一瞬间,就会觉得之前的一切不过为了这一刻!

而换个角度说,如果住校还好,如果是住在校外的,非得按照「正常」时间上下班,那想想多少宝贵时间得浪费在路上啊?做科研的只要不讲课,什么时候不能工作,又什么时间不能度假呢?我经常劝我的学生们跟大众错峰休假,这样子景区都便宜不是?不过要和家人协调,这种错峰就不方便了,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科研上的这种自由度」


分两种。

一种是每天打卡深夜汇报周末开会型,多见于需要多人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大型试验、长时间试验、处理数据、洗瓶子)才能推进研究的领域,跟996差不多。

一种是本组的无为而教型,各人研究内容有关联但少有依赖关系,所以每人分配个任务定个Deadline然后你们自己搞去。这种组的特点是早上来的时间不做限制,偶尔不来也没人介意,但有任务时的下班时间就比较飘忽,一个bug卡住搞到晚上两点的也不少。

这两种情况下,人员的体力压力孰轻孰重是明显的,但心理压力就不好说了。此外,未毕业的博士们,心理压力可能普遍比职场996人员高一些。


科研人员没有996,科研人员有24-7。争论的本事并不应该是996,而应该是self-motivate的996还是被迫的,二者有著本质的区别。


目前研一,按照我们老板规定的打卡制度,上午8:30-11:30,下午15:00-17:30,20:00-22:00,刚刚好,把你的一天分割成数个等分让你动弹不得,随便一个时间段都刚好掐住了黄金时段。

虽然规定的时间,加起来只有七个半小时,但是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提前到或者晚点走。

像读博的师兄师姐们一般都是晚上十一点左右离开实验室,996对于我们实验室来说真的像个笑话,昨天有个同门开玩笑说我们实验室8117,可以说很有道理了……

为什么是7呢,因为老板要求周六早上8-10点打羽毛球,缺勤一次罚款100,迟到一次罚款50,而且我们自己要凑钱订场,可以说是很无语了……

然后周天晚上8-10点,实验室组会,每周都开

至于节假日,一般的安排都是,假期第一天打羽毛球,最后一天组会。比如五一放假,放假第一天上午打羽毛球,放假最后一天晚上开组会,活生生把假期砍掉两天,真的很难受了

所以在我们实验室是不存在996的……


996一般还是指强制打卡或者晚到惩罚这样的吧,科研人员就另说了,实验室师兄9点到晚上11点多走,一周七天,没人监督纯属自愿怎么算?有的实验室这要求早晚打卡可能更接近工作的996吧。


科研这种工作,效率比凑时间更重要。除非是生化那种每天要搬砖的劳动密集型科研。


研究生一般都9107吧,博士生就更不用说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