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石導言


《一週商業洞見》是礪石商業評論每週日早7點推出的固定商業欄目,匯聚一週國內外最優秀企業家與管理專家的商業洞見。


世紅 | 作者

金梅 | 編輯


01 | 王石:全球化首先要做好亞洲一體化



我談兩點,第一點就劉燕華先生提出來的,我們面對全球化的創新。我昨天剛剛從日本回來,在東京大學和三位諾獎獲得者召開座談會。我們知道,過去18年,平均下來日本是一年一個諾獎獲得者。講到創新,我們說靠人才創新,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相比之下,顯然這方面我們的基礎研究工作和真正的突破性還有相應的差距。

  

第二點,我們現在講到全球化本身就有一個亞洲化的問題。如果我們連亞洲化都亞洲化不好,怎麼講全球化?說到亞洲化,我們亞洲現在面臨一些困境。我們知道不是邏輯必然是這樣的,它帶有相當的不確定性。比如海峽兩岸問題,中日兩端的釣魚島衝突問題,當然還有朝鮮半島,北朝鮮核擴散問題。今天我們談的不是一個外交話題,是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怎麼從經濟貿易上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覺得全球化方面,首先我們面對一個亞洲化的問題,如何來解決好我們中日關係、中印關係、朝鮮半島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如何面對的,我覺得下一步CCG應該在這方面來進行加強。


從現代化,全球一體化當中,第一個走上全球化成功的,無論是現在的經濟,面對未來日本應該是比較好的,我們在同一個東亞圈裏,實際上日本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一個可喜的現象是,預計明年中國到日本的遊客會突破1千萬,過去的四五年有了非常高速的增長。當然很遺憾地說,相對於日本方面,中國的日本遊客沒有增長。顯然,現在對於日本的理解,應該說通過遊客更多的訪問和了解,有了深度的改善,但是相對來講反過來是沒有的。昨天攜程的代表提出來,我們現在出國遊客大增,反過來講,不僅僅是日本對中國的遊客沒有增加,整個到中國的遊客沒有增加。這裏不僅僅是經濟的平衡問題,現在更多的旅遊是貿易逆差。我想交流、瞭解、對話是非常重要的。(來源:王石在“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上發表的演講)


02 | 任正非:極端困難的外部條件,會把我們逼向世界第一



CNBG未來十年會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打一場混戰,除了堅定不移的戰略方向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也非常重要。要保持戰略耐心與定力,面對困難,要心有驚雷,面不改色。我們要有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你們誓師大會的背景圖是一架二戰中被打得像篩子一樣、渾身彈痕累累的伊爾2轟炸機,仍然在天上,螺旋槳還在飛轉,最終安全返航。它比較形象地比喻了你們現在的處境。我擔心西方一些國家現在在一些小事上,開始選邊站,會不會退回到冷戰時期的陣營對立,還充滿了不確定性。網絡安全只是技術演進潮流中的一個局部問題,千萬不要成了冷戰的工具,5G畢竟它不是原子彈,對人類沒有破壞作用,只會更加促進社會的進步,促進物質生產與精神生活的豐富。現在有些政治家選錯了抓手,5G僅是一種技術工具,是通訊技術自然的發展演進與技術迭代的產物,它本身沒有意識形態,也沒有多大的社會效能,外界誇大了它的作用。網絡安全問題是可以通過建立統一標準來解決的,類似GDPR,基於標準國際立法來監督所有企業必須遵守,不必擔心過度。若果,社會不改變這種思維,你們的前進會困難重重。

 

但困難從來都是更大勝利的前奏、挑戰更是堅強隊伍的磨刀石,我們也要從作戰隊列中選拔英雄與骨幹,我們在極端困難情況下,要英勇奮鬥,我們不能像一隻病貓,等待着,幻想特赦。敢戰方有前途、善戰才能勝利;不能爲保銷售而犧牲質量、研發質量、生產質量、交付服務質量、商務財務質量……實在做不上去的國家允許合理收縮。我們不是上市公司,不用拼一張財務報表。我們的隊伍既要英勇奮鬥,又要靈活機動,戰爭是產生名將的土壤,我們要不拘一格選人才,未來的領袖將在這場戰爭中誕生。(來源:任正非在“CNBG誓師大會”上的講話)


03 | 陳春花:成爲領袖,你要先學會領導自己



“領導力”這個詞在十九世紀末開始出現。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索引裏,這個詞的索引有170多萬條;在亞馬遜上有關領導力的著作,有18萬本。所以可以想見,領導力是極度被關注的。我們之所以關注它,是因爲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找到真正的領袖,還有一部分人非常希望成爲真正的領袖。但事實上我們發現,無論你去找領袖,還是你希望成爲領袖,都不容易。

 

爲什麼領袖如此的重要?爲什麼如此重要的領袖,我們這麼難找到?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真正成爲領袖的人,需要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你得領導你自己。很多人無法真正成爲領袖,就是因爲走到最後,他其實領導不了自己,或者約束不了自己。

 

我常常跟企業家交流,我說,對於企業家來講,最後的挑戰實際上是對自己的管理,而不是你去管理別人。怎樣成爲一個真正能領導自己的人?應該有兩個訓練:一個是訓練你的認知,讓你能夠理解環境;一個是訓練你的能力,讓你能夠拓展可能性。


我們很多時候不能成爲自己的領導,是因爲我們對環境的把握上不夠,我們常常抗不住誘惑,抵抗不了挑戰,接受不了更大的衝擊,這說明我們的認知不夠。當我們不能夠真正領導自己的時候,常常是因爲我們發現自己有侷限性,很多問題我們無法去解答。事實上,如果你有認知,你就能夠真正地擁抱環境,當你真正擁有能力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是有無限的可能性。(來源:陳春花在“戈14沙8”出征日發表的講話)


04 | 李斌:創業的本質,就是你永遠無法在當下找到最優解



提問:創辦蔚來後,有什麼事會讓你覺得“如果當初這麼做就好了”?

 

李斌:我自己不會有後悔這種情緒,我知道自己不完美,不可能保證每一件事都那麼高瞻遠矚,算無遺策。很多事情你只能有一個大方向,再逐漸尋找最優解,因爲我們的很多嘗試都是沒有先例和經驗數據的。你要做到的,就是儘量確保自己做對的事比做錯的事要多。


提問:你是連續創業者,也投資了許多公司,對你來說,創業似乎永遠是“始於此刻”的事。你想過不創業去做什麼嗎?

 

李斌:沒想過,好像我也只會創業,過去20多年,我一直在創業。蔚來肯定是對我挑戰最大的一次創業,如果不說最艱難的話。創業的本質就是做難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別人早做了。每次創業,或者每一個重要階段,我都希望跳出來,剖析一下自己做錯了什麼,怎樣可以做得更好。我比較享受這樣的過程。創業是我跟自己交流的方式。(來源:《YiMagazine》對李斌的專訪)


05 | 寧高寧:均好纔可持續



模型的外圍是四個部分:社會、客戶、股東、員工。從人類社會誕生企業這種組織形式開始,其目的無外乎讓生產更有效率、讓人們生活更好。即便我們今天不討論使命和價值觀,我們這個組織的存在也無非是爲了社會好、客戶好、股東好、員工好。因爲我們是國有企業,股東好也就是國家好。在實際運作中,這些要素是運動、循環、交織在一起的,很難分開。因此,每個層面都必須好,就像一個人,眼睛、耳朵、鼻子都必須好。

 

大家試圖從這四個角度理解對標,恰恰這四個角度就是一個企業存在的目的,恰恰教科書也是這麼寫的。但今天,我們不是抄書,也不是誰強迫我們接受的,而是我們經過研究討論,發現應該從這個角度去看問題。

 

如果單獨把它寫下來,寫到另外一張紙上,我們有社會責任,我們要給員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這些講起來很好講,但是講完以後沒有邏輯關係在裏面,人們就會忘掉,也沒法放到大體系裏面來理解。但一旦把它們放到一起,有邏輯關係了,你發現這是一個模型,裏面任何一個因素漏掉的話,其他部分就受影響。

 

我們提到均好性、持續性,提到國際領先的企業幾十年以來持續進步,而在中國企業能活五年、十年已經不錯了,過去這一兩年幾乎每天都有大企業出問題。這就是差距,因爲人家可以做到均好,從而實現穩定增長。當然,均好也會帶來問題,就是太慢了,太保守了,創新不夠了。不過,這也只是有可能,並不是必然。(來源:寧高寧在“2019年高層戰略研討會”上的關閉總結)


06 | 高瓴資本張磊:這個世界只有一條護城河



從高瓴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和投資者就有一個約定,那就是高瓴要做能夠“make sense”的投資。可不要小看這個“make sense”,這實際上是一個最大的門檻,因爲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並不make sense。作爲投資人,就需要我們在看問題的時候迴歸到本源,用第一性原理去做價值判斷。


We are Entrepreneurs who happen to be investors. 我們既是投資人,又是創業者。高瓴希望能做提供解決方案的長期資本,能夠跟這些不斷的瘋狂創造長期價值的企業家攜手同行。因爲你的品牌、渠道、零售、規模、知識產權等等,都不是護城河,這個世界只有一條護城河,那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的瘋狂的創造長期價值。


我們要做穿越週期的、全天候的、全階段的、不拘泥於任何形式的長期投資人。不論是早期種子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還是上市公司投資、併購投資,高瓴都能做長期的資本服務支持方。有很多企業家在很早的時候就和我們相遇相識相知,也有些企業家是我們剛剛認識的新朋友,我們有機會繼續投資他們,繼續跟他們做長期的朋友。我們發現優秀的企業家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終身學習和研究的能力。他們把學習研究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


做投資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高瓴是非常重視研究的,很多人說執行是很重要的,我可以告訴大家,很多實際中出現的問題不是執行的不足,而是執行的強大掩蓋了戰略的不足。那怎麼樣能讓戰略做得更好?戰略的核心是研究,只有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只有更準確的判斷才能做出更好的戰略。(來源:張磊在“與時偕行 洞見·非凡 2019瓴峯會”上發表的演講)


07 | 楊浩湧:第一名,四六不算贏,競爭要帶節奏



首先,我們要問一下自己,第一名到底怎麼界定?如果只是四六開,我不覺得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我們都知道第一名有很多優勢,越是寒冬第一名越能達到更爲前面的位置——用戶和資本都會更傾向於選擇第一名。第一名要意識到,對於大部分市場來說,四六格局這個差距要麼被放大要麼被縮小;一定要專注於拉開差距,只有當差距放大到二八纔算穩定、這纔是有意義的第一名。

 

擴大勝局是很重要的。要把你的資源用在鎖定勝局而非其他上。沒有人能在戰爭期間搞建設,這太難了——先把戰爭結束才能搞建設。每個人的勝局定義是不一樣的。只有清楚知道你的終局目標,你才能爲每個階段的戰爭制定正確的勝局KPI。

 

ToC公司有一些值得借鑑的經驗是,增速往往一年翻好幾倍,消費者的認知也很難改變,所以ToC的產品先發優勢很重要,第一名的優勢很難被翻轉。除非出現一個做得好上20倍的產品,但大部分時候第二名的產品做得更好往往是 “自欺欺人”,用戶是很難感覺到的。

 

四六開且資金足夠的時候,第一名要竭盡全力帶節奏,快速拉開差距。花錢最重要的其實是要算大賬而不是算小賬,能有兩億的資金快速去解決戰鬥,比你在後面去慢慢摳,效率高得多。

 

絕大部分情況下的公司其實都是這樣子的。ToB的公司有些邏輯同樣是有效的。先發優勢,早期的阿里同樣需要讓客戶產生一個先入爲主的認知。ToB行業一樣是第一名有機會拿到更多融資,擅長花錢的人可以用這筆錢帶來更好的團隊,研發更好的產品。

 

好的創業者能把一處的能力轉化爲公司整體的優勢。整體優勢的意思就是,我不但錢比你多,團隊也比你多比你強——這是不斷強化的勢能。當我的兵力是你兩倍的時候,我贏得當然很輕鬆。穩定下來以後,第二名會很痛苦,怎麼幹都幹不過。因爲第二名的客戶質量差、流量小、錢少不夠做投入,所有的問題都會加倍放大。主戰場壓着第二三名打,他們是很痛苦的。

 

這就是帶節奏:把對手拉到你的節奏上,你的節奏就是——你開始掏錢的時候他必須跟着你掏錢,但是他錢不夠資源不夠,跟也痛苦不跟也痛苦;你在前面跑,他在後面只能不停追。你所經歷的痛苦,他因爲資源少,他的解決能力會差很多。

 

但你要注意的是,你要盡力讓自己跑到安全的第一名的位置,而不是在危險的第一名的位置上沾沾自喜。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比例,四六是我舉的一個例子。(來源:楊浩湧在“億萬學院”的授課內容)


08 | 徐井宏:企業走出去戰略要清晰,不要爲走出去而走出去


 

企業走出去可能有一定的必要性,什麼時候走出去,或者你怎麼走出去,完全取決於每一個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和你自身的能力。就像我過去曾經講,永遠不要把創業當一個噱頭,不要爲創業而創業一樣。今天我同樣的觀點,不要爲走出去而走出去,而是爲了你企業發展的真實需要而走出去。你走出去要做什麼?是要提升研發能力?還是要擴大產品市場?還是要增強生產區域降低成本?還是要通過投資、併購等來擴大產品線?這些都要有清醒的認識。

  

所以怎麼走出去,戰略上一定要清晰,永遠不要爲走出去而走出去,我們大量的併購案例和盲目的走出去所產生的失敗比比皆是。所以我也想,中國的企業面對所有這些,既要有這樣的志向,又要能夠真正的冷靜。所以企業在走出去的願景下,需要不斷地培育自己的能力。而這裏最核心的,是你這支團隊,你的人才結構是否具備無論是“一帶一路”的國家還是歐美的發達國家,還是其他的任何一個地區,具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其實“國際化”的另一個詞彙我覺得就叫“本土化”,就像很多海外公司,爲什麼到中國很多東西覺得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我說因爲你沒有真正的瞭解中國的國情、中國的文化和中國的規則。同樣,我們到另一個國家也要對它的文化、法律、規則能夠有清醒的認識。我們如果按照我們在中國的思維,按照我們在中國的交流方式,這種做生意的方式,完全搬過去那你一定頭破血流,其實很多國外公司到中國也同樣是頭破血流。(來源:徐井宏在“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上發表的演講)

 

09 | 衛哲:推動未來市場發展的三大人羣



第一個人羣是95後。95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籤:小康1.0,而85後是溫飽1.0。十年前,阿里巴巴招員工是85後爲主,特別喜歡招苦大仇深的,所以那時候沒人糾結996。最近苦大的不多了,仇深的就比較多,也就意味着996要討論了。

 

第二個人羣是二胎。去年中國的嬰兒出生只有1500萬,預計今年還會降低,但是去年和前年發生質的變化。過去二胎在新生兒佔比不到10%,2018年超過50%。一對夫妻生二胎也比一胎時收入提高,二胎的消費能力比一胎高2-3倍。二胎的消費帶動,不僅僅是對母嬰行業的推動,我們周邊有多少人因爲生了二胎考慮換大一點的車,考慮換一套多一間房的房子?二胎晚了十年,否則對經濟的推動早就顯現出來了,不要懷疑二胎對經濟的推動。

 

第三個人羣是非主流人羣。非主流人羣有兩個代表,一個是藍領,一個是農村人口。拼多多也好、頭條、抖音也好,都是被中國非主流人羣推動的。過去做投資,都是聚焦於沿海發達地區,三四億白領成爲中國的潛在中產階級,對藍領和中國農村人口的關注是不夠的。(來源:衛哲在“第13屆中國投資年會”上發表的演講)


10 | 張泉靈:沒有滿足需求、效率、定價權的生意都會很痛苦



好生意都滿足了一個真的需求。這個需求不是自己覺得很酷,而是市場上很多覺得真有用。

 

好生意真的提高了效率。我們今天說已經在互聯網信息如此對稱的一個時代裏,如此透明的時代裏,爲什麼有一些事情需要公司來做,一個公司存在的本質是公司內部的效率比外部做同樣事情的效率高,纔有必要成爲一家公司。所以本質上,你如果真的做了一門好生意,一定是你做這件事情比別人做的效率高,比同行業,競爭對手做這件事情效率來得高,纔有可能變成一門好生意。


很重要的是一門好生意,一定在產業鏈當中最終形成定價權。如果你發現對上游沒有定價權,對下游也沒有定價權,兩邊都可以隨時擠壓你的時候,哪怕做成很大的規模,未必是好生意。也許對某平臺有好處,但未必是好生意。對上下游都沒有定價權,隨時可以被擠壓的生意是非常痛苦的生意。


在產業鏈當中有定價權的,我認爲本質上有兩件事情會讓你在產業鏈當中形成自己的定價權,一個是品牌,另外一個是供應端的效率提高。如果我們在供應端的效率始終無法提高,有可能規模會做得非常大,但是依然無法在上下游獲得你的定價權。(來源:張泉靈在“全球木蘭論壇暨2019(第十一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上發表的演講)


品牌傳播 | 企業專訪 | 投稿合作
請添加微信18514460011


| 極 · 物 · 精 · 選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極物精選商城,get更多生活好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