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资传匠工坊成立   首创传统修复技术人才培育基地
▲文化部文资局首创的文资传匠工坊,今天揭牌,将成为全台第一个文资修复人才培育基地。(图/金武凤摄,2019.5.31)

台湾文资修复人才面临断层,文化部文资局首创「文资传匠工坊」,成为传统修复技术培训及教育基地,今天由文化部次长萧宗煌、文资局长施国隆等人联袂揭牌后,首场举办「无我境界,李秉圭凿花修复技术展」,希望透过老师傅经验,传承保存重要手工技术。

文资局「文资传匠工坊」揭牌典礼,邀请超过200年历史的梨春园北管乐团展演,突显无形文化资产传承的重要。文化部次长萧宗煌致词表示,文资传匠工坊,全台唯一,可望成为传统修复技术培训及教育的基地。文资局长施国隆则表示,文资园区致力发展成为文化资产典藏,研究和展示场域,传匠工坊就是新里程碑。

▲获得凿花技术及传统木雕技术保存双国宝认证的李秉圭,畅谈为父亲修复神轿的传承往事。(图/金武凤摄,2019.5.31)

文资传匠工坊是利用文化资产园区空间,辟设一间占地600多坪的专业教室,并斥资近300万添购多组大型专业机器,宛如现代化私塾,提供明亮、宽敞,符合工安法规空间,及大批专业木作机器,对吸引年轻人投入文资修复有很大助益。

配合传匠工坊启用,首场展览推出「无我境界,李秉圭凿花修复技术展」。现年71岁的李秉圭,是文化部认证的凿花技术及传统木雕技术保存双国宝。出身木雕世家的他,已传承第六代。在展场有座神轿,是民国37年李秉圭父亲完成,3年前委托李秉圭修复。李秉圭说,父亲完成「鳌峰宫神轿」时,他还没出生,能修复爸爸的作品,也是一种传承,别具意义。

文资局表示,「传匠工坊」首次研习课程是「重要大木作技术」,由许汉珍司阜「传统大木作」核心课程的传习,「司阜」是对具有特殊工艺的匠师尊称,他是台湾传统大木司阜第三代,全台现存少数具备寺庙设计、绘图及落篙能力的大木司阜。许汉珍也捐赠过去使用的工具、绘制的图稿等给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典藏、展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