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博士学位,精通9国语言——辜鸿铭:大师是这样炼成的

来自专栏民国风雅3 人赞了文章

辜鸿铭,曾任张之洞幕僚及外务部左丞,后为北大教授。13个博士学位,精通9国语言,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大师如此不凡,不只是天赋异禀,还是长辈精心栽培和自己勤奋苦学的结果。

中葡混血儿

辜鸿铭的先祖本姓陈,世代在闽南捕鱼为生,勤劳持家。到了陈敦源那一代,因染有嗜酒习性,家事由之而衰,后陈敦源酒醉失手伤了人命,为避官府缉拿,携带家眷,摇著自家的渔船,远渡南洋,最后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登陆落户,旅居时间比英国人还早。事过境迁,陈敦源罪疚之心难以释怀,于是干脆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

辜鸿铭的曾祖父辜礼欢,作为「当地最可敬之华人」,被初登马来半岛的英国殖民者委为地方居民的行政首脑——首任甲必丹 (Captain)。祖父辜龙池为吉打州政府公职人员,被赐予拿督勋衔。父亲辜紫云,帮助英商布朗(Brown)经营槟榔屿的牛汝莪橡胶园,颇得老板的信任。辜鸿铭为次子,取名汤生(Tomson)。

辜鸿铭的语言能力,除了自身天赋,也得益于他的家庭:父亲一口流利的中国闽南话、英语和马来语,母亲说萄语及英语,他不仅鹦鹉学舌得快,而且记忆惊人,入耳不忘。

天才初显

辜鸿铭的博学则来自于他义父布朗的悉心培养。8岁那年,布朗夫妇在辜家赏春闲谈,布朗诗情大发,吟诗一首,不想被身边的小汤生记下,随即一字不落流利地复吟一遍,诗约有二十来行,连布朗都没信心完整复述,叹为「神童」。

这也让布朗欣喜——当年,布朗的绅士父亲期望儿子有朝一日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学者,可他却认为自己没有读书的天赋,最后做了个商人、富翁,牧师,十几年来,布朗一直为违背父亲的愿望而内疚。又因膝下无子,便利用走遍世界各地做买卖的机会,留心找个聪明小孩来培养,让他来替自己隔代实现父亲的遗愿。众里寻他千百度,布朗由是选中小汤生为义子。

1867年前后,布朗夫妇将牛汝莪橡胶园交给辜紫云代为经营,带小汤生返苏格兰老家,他要用整座庄园,来换一个小汤生。仆人认为太不可思议,须知这数千公顷的庄园可是他一世的家业。布朗却说,一百年后,世界肯定不会记住这里的庄园主,却会记住我造就的奇才!

做母亲的舍不得儿子远离,布朗表示:请你们相信,在英格兰民族的土壤上,我一定要把这棵幼苗培育成世界首屈一指的参天大树。

由此,11岁的辜鸿铭随义父开启了他的游学之旅。

学语言,先背书

先是抵达苏格兰,游览具有两百年历史的爱丁堡城,布朗还带小汤生参观了被看作是爱丁堡象征之一的司汤达纪念碑,并且明确地对小汤生说:希望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中国的司汤达、坎普,为了这个目标,从明天开始,你就要接受英国的正规教育。

布朗为养子的学业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要使汤生将来有所作为,首先须攻克语言关。因为生长在英据殖民地,母亲又是欧人,小汤生的英文水平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如今又身处苏格兰,不愁学不成英文。学识渊博、卓有远见的布朗做出了耸人听闻的决策:先教小汤生学德语,英语次之。

在教授德文字母的第一天,布朗拿出一本厚书对小汤生道:「我们西方有句话『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在我们西方,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这本书就是歌德的名著《浮士德》。要想把德语学到手,非把这本书背熟不成。」

这可难不倒小汤生,当初在马来他就跟著父亲在书房背《大悲咒》呢。于是,布朗说什么,小汤生嘴里就模仿著念一遍。 半年后将这本书背熟之后,布朗才给小汤生逐句讲解内容涵义。

接下来,布朗搬出了弥尔顿6500多行的《失乐园》,要汤生倒背如流。这一关过后,是一厚摞莎士比亚作品,布朗说《失乐园》可先不求解,待日后慢慢体会,莎士比亚戏剧则可以随时讲解,以助通达人情世故。

有了之前背书的基础,小汤生背莎士比亚戏剧一开始半个月一本,后面两礼拜可背书两三本,很快,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全部输入他的脑袋里。

英文已经不错的汤生今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看英文著作了,但且慢,布朗说卡莱尔的 《法国革命史》不可忽略。这次,小汤生前所未有地哭了,书中复杂的语法和长句太难了!当布朗得知汤生每天背三页后,吃了一惊:汤生,你背得太多了,每天读一页或半页就行了。要熟不要快,快而不熟,等于没学。并调侃似的安慰他:你哭吧,等你眼泪哭够数,你的学习就够份了。

在对小汤生进行语言教育安排的同时,布朗一刻也没放松充实他的科学基础知识,不仅亲自教他数学,还高薪聘请苏格兰最好的老师住在家里,教他数理化,为此还专门在家开设了科学实验室。

多所大学就读

14岁那年,汤生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义父为他开设的各种课程,被送到德国学科学,不久考入莱比锡大学,获得土木工程文凭。

布朗还带他去墓地「拜访」歌德、黑格尔、贝多芬,告诉他:凭吊亡灵,能洗涤灵魂;瞻仰墓碑,可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在这里,可以处处感觉到伟人们的存在,好像他们只是睡著了,或是外出去喝咖啡了。

作为大富翁家的养子,汤生的生活完全贵族化,可他毕竟是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是为欧洲人所瞧不起的黄种人的一员,自然成了为数不多的种族歧视的对象。刚人英国时,他脑后的辫子就曾引起当地人的惊奇和性别误解,只是因为父亲的嘱咐言犹在耳而坚持不剪。这次到德国,公共场合的女服务员老把他当成姑娘,他想进男厕所,却被抓进女厕所方便。在一个可爱的女同学劝说和央求下,汤生一时冲动,把父训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伸手要过剪刀,立时把伴随了自己十多年的黑辫子剪下,送给这位颇有兴趣赏收的欧洲女郎。

回到苏格兰后,汤生旋被义父送入英国古老的名牌大学——爱丁堡大学就读。开学之际,布朗亲自带他叩拜父亲的生前友好一爱丁堡大学校长,英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批评家卡莱尔,卡莱尔对这位可做他孙子的晚辈说了一大通近乎交心的话:孩子,你是一位中国人,来自于我心目中的伟大东方古国,我要告诉你的是,现在的世界,已经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人的行径、社会组织、典章文物,都是根本错误的。人类的一线光明,就是你们中国的民主思想。可叹的是,民主在中国始终没能实现……

在爱丁堡大学,汤生遨游于西方文化的大海,最终栖息到浪漫主义的文学海岛之上,卡莱尔、阿诺德、爱默生等人的格言,汤生烂熟于心。他还坚持学希腊语、拉丁文等。1877年,20岁的汤生摘取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的桂冠。这个令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学位,却也让人望而却步,因为它必须通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两门古语,以及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和修辞学等众多科目的学习和考试。

爱丁堡大学毕业后,汤生又到牛津大学进修了一段时间,尔后赴义大利、奥地利、德国等地游学。取得德国柏林一所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后,旋赴巴黎——布朗要让他学习优雅的法语,进一步了解西方的世故人情。布朗毫无保留地告诉养子:伦敦、巴黎、华盛顿是世界上最大的强盗大本营,什么皇帝皇后总统都想著掠夺世界的资财,奴役世界的人民。

最是出奇的一招, 布朗还匪夷所思地安排养子与法国一位贵妇相识。这位贵妇的英、德文都不错,还想学希腊文、拉丁语。汤生在巴黎大学读书之余,便做她的业余教师。出入贵妇府上的都是法兰西有头有脸的人物,当汤生从义父口中得知贵妇竟是巴黎名妓时,傻了眼。布朗却道:这些女人对那些风云人物的了解,可能比任何人都多些。看了那些衣冠楚楚的正人君子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嘴脸,你才能更彻底地了解人世百相。

数年间穿梭般求学于莱比锡、爱丁堡、伯明翰、柏林、巴黎等著名大学,汤生凭著自己的天才和勤奋,获得了包括文、理、工、哲等多科的十几项文凭、学位,已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能言善辩、笔走飞鸿、大器早成的青年学者。

这时,汤生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早已离世,他恨不能生就一对翅膀,飞回东方,飞到父母墓前。

布朗理解汤生的心情,支持他东返。践行时,布朗轻拍著汤生的肩膀:汤生,你在英国学的是文史哲学及社会学,在德国学的是科学,欧洲之学已通,现在送你回东方,你再把中国的经典著作学深学透,然后,将中西文明融会贯通,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人的生活。

回到祖国的汤生,深感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继续拜师学知识…

(内容源自《辜鸿铭全传》,图自网路)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