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纪录片何时能“仰望星空”?

导读:当“人文”成为纪录片创作的基调,遥远的星空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文 | 背景板

随着《流浪地球》在票房上的成功,以及它把国产科幻片的水准终于带到了及格线上,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科幻元年”的到来。在电视荧屏的另一端,泛科技类的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多,《机智过人》《加油!向未来》《最强大脑》《我是未来》等让“科学”这两年也成为关键词。

《星球大战》《火星救援》《星际穿越》……提起科幻电影,人们耳熟能详的基本都来自国外。在纪录片领域,这种困惑与瓶颈也长期存在。提起有名的科学类纪录片,或者想要给孩子科普天文时才发现,始终没有国产纪录片的身影。长期以来,科学类纪录片也一直是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不论是知识专业性还是制作水准,其他国家鲜有与之相抗者。从BBC到Discovery,它们无论在内容的成色,还是传播的影响力上,都是国产纪录片在“追星”路上的学习样本。

国产纪录片何时能“仰望星空”?

为什么国产纪录片没“宇宙”?

宇宙,充满神秘,不着边际;宇宙中的星系、黑洞、大爆炸不仅牵引着各路学者孜孜追求,也激发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无尽想象和期待。但长期以来,国产纪录片在讲科学,尤其是展现地球之外的事上,似乎胆子不够大,在此类选题上鲜有涉及。

而在2008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制作发行的一部科普纪录片《旅行到宇宙边缘》,由伊尔·阿巴斯执导,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记录的影像展示了远距离天体的科学和历史。这部纪录片长90分钟,影片从离最近的月球开始,一路探索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的“边缘”,细致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奇幻的气象变化,同时也详细展示了恒星如何诞生、宇宙的终极命运、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以及最神秘也最骇人的现象黑洞。

国产纪录片何时能“仰望星空”?

让人感慨的是,这部十年前的纪录片,已经能把天文学家望远镜中的遥远景象,用3D制作出真实的效果,把大多数人脑海中想象的宇宙具化了下来。

怎样不仅讲好知识,还让每一帧都能变成壁纸,充满艺术感?

由演员摩根·弗里曼进行解说纪录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讲解了宇宙的虫洞、时间旅行等的理论。该片通俗易懂,每一集的开始用摩根·弗里曼小时候的一个感受作为引子,开始我们关于宇宙的探讨,用大量的电脑模型,照片、甚至是动画、类比,让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些深奥的概念。

国产纪录片何时能“仰望星空”?

《宇宙时空之旅》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FOX电台共同播出的一档纪录片,该片是1980年首播的卡尔· 萨根《Cosmos: A Personal Voyage》续篇,新节目将述说如何发现位于时间与空间中的座标,重新改造原始系列中备受赞誉的元素,包括宇宙日历和想象力之船,带领观众以最宏观和最微观的角度来审视宇宙。除了视觉上让人身临其境,本片由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主持。

除了此类稍显严肃的科学类纪录片,《现代炼金术士》非常吸引眼球的科普秀,大都是初级的化学知识,但是一些来自博物馆的珍宝展示让我们看到了化学研究最初的模样。从“炼金术士”这个话题入手,在故事中注入不少化学的知识,纪录片的场景设置和音乐渲染都十分讲究,像是在看科学版的《神探夏洛克》,为了热场子,主持人一开始就会给我们抛出神秘的问题: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把廉价“铅”变成价值连城的金子,这真的可能吗?

国产纪录片何时能“仰望星空”?

据了解,国外的相关制作播出机构一般涵盖了科技、自然、历史、探险和世界文化等多个人们充满好奇的领域。例如Discovery主要栏目有《Discovery 之最》《科学新疆界》《重案夜现场》《动力特区》《动物寻奇》等,从考古发现到名人伟业、从工程突破到小玩意和小发明、从神话传说到谣言传闻、从犯罪心理到动物世界,只要是能满足人们好奇心的,都可以成为 Discovery 频道的报道内容。 同时,节目一般用完美的故事讲述方式和精美画面、流畅剪辑来使观众产生融入其中的感觉。

不止于人,要把理论变成故事

纵使国产纪录片在“仰望星空”上的胆魄不够,但它在工程类的表达上却佳作频出。

《超级工程》连续三季在工程类科技纪录片中应属难得的佳作, 它着力展现了中国人近年来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创造:科技的力量》,将以科技为视角,以全球化的历史视野,立足于科技、考古等多学科最新成果,以实证和复原等科学手段,关注中国的创造发明诞生的过程、细节;《汽车百年》两季则将目光聚焦在汽车发展历史中的两个百年,对汽车的变化和将要带来的影响做出全面解读,剖析和描绘汽车与人类生活的未来图景。

国产纪录片何时能“仰望星空”?

能够看到,这些科学工程纪录片都有较为宏大的叙事野心,它们没有过多的在建筑、车辆、船舶、飞行器, 以及各种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及理论实验上铺开,而是最终都讲“人”在创造的故事。

接地气,却缺乏高度。而且这种高度是仅仅凭借创作者单方的努力无法达到的。

事实上,相较于纪录片导演愿意花好几年去磨的现实题材纪录片,这种科学类纪录片更考验一种整体的配合。因为它的功能之一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了做好这一点,创作团队不仅需要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市场论证,从互联网、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寻找相关系统的知识,还要通过有趣的讲述,大大提高纪录片的科学性和传播力。

Discovery制片人指南中曾明确提出:“观众肯定不想从节目中听到一场科学讲座,他想通过节目身临其境。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给观众一种体验,其中含有他未曾预料的科学信息。”因此Discovery频道在制作中把“故事性”和“娱乐化”的元素融入节目中,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鼓励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欣赏”的气氛。

国产纪录片何时能“仰望星空”?

此外,从国产纪录片的人才扶持路径也能看出,目前整个体制,无论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官方扶持计划,还是各大纪录片节展的选片倾向,都没有明确对此类纪录片的支持,也没有对完整工业体系的整体设想。但如果能借助其他类型影视产品在发展红利,我们也能有所期待。

更重要的是,纪录片的创作不涉及到明星嘉宾的巨额片酬等,资金能够很大程度地投入到场景、道具、特效等制作层面,我们也相信,国产纪录片对于科学和科普本身的认知运用其实可以更加大胆,更加多样化。

虽然在国产纪录片的创作上,还没有《流浪地球》一样里程碑式的作品出现,但得益于近年愈加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日渐成熟的产业化发展,一定程度促使整个行业在调转视角,更愿意看向国际,看向未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