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我們應與難民共享互聯網的未來

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西旺卡·達納帕拉表示,聯合國難民署的目標是成為人道主義領域的數字領袖。

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西旺卡·達納帕拉。聯合國難民署供圖

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整個社會帶來了更大的數字鴻溝風險。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西旺卡·達納帕拉認為,如今,難民與因技術發展而進步的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個問題亟須克服。他表示,我們應與難民共享互聯網的未來。

互聯網為幫助難民提供巨大機會

新京報:互聯網技術如何為難民提供幫助?

西旺卡·達納帕拉:互聯網和相關技術的發展為扶貧和幫助難民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具體體現在數據管理、教育、就業及提升公眾意識等多個領域,互聯網可以協助難民解決教育、就業等多方面問題。

一方面,互聯網改變了我們收集和共享數據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數據源,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權衡相關問題。比如聯合國難民署與世界銀行合作,在哥本哈根建立了一個新的數據中心,這為我們的相關工作提供了大量幫助。

另一方面,互聯網可以幫助難民克服很多困難。以教育為例,很多難民兒童可能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互聯網能夠讓難民獲得世界各地的學習平臺和大學的課程。例如,聯合國難民署曾與沃達豐基金會和難民社區開發了一個即時網絡學校(INS),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一些學校提供設備和在線學習材料。目前,剛果民主共和國、肯尼亞、南蘇丹和坦桑尼亞建立了31所這種即時網絡學校,初步數據顯示,該項目提高了四個國家的學生出勤率,提高了教師積極性,提高了考試成績。

互聯網還為我們提供了提升認知、教育和動員羣眾等的新方法。藉助互聯網,我們可以分享與難民相關的照片和視頻,這讓很多從未接觸該領域的人認識到有難民這一羣體的存在,使更多人能理解難民問題,產生同理心,協助解決問題。此外,互聯網還為我們在全世界範圍內,籌集難民援助捐款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難民救助,體現大國擔當

新京報:如何評價中國在全球範圍難民救助方面的表現?

西旺卡·達納帕拉:在我看來,中國積極承擔自身的國際責任。聯合國難民署與中國政府的合作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印支難民危機,中國對於來自越南、老撾和柬埔寨的難民表現出了非凡的慷慨,並為他們提供了許多社會服務,體現出一個大國的國際責任擔當。近年來,中國持續通過南南合作積極向全球難民提供幫助。

新京報:未來,聯合國難民署將與中國在哪些方面開展合作?

西旺卡·達納帕拉:聯合國難民署將繼續與中國在多個方面開展合作,包括製定庇護難民的相關法律等。我們還將在教育、應急管理和救援物資採購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

聯合國難民署與中國也將繼續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展諸多工作,我們將通過南南合作等平臺向全世界的難民提供支持和援助。我們還希望中國政府能提供多方面支持,協助我們去解決全球範圍內流離失所難民的問題,使他們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安全、持續地返回家園。

我們應與難民共享互聯網的未來

新京報:從聯合國難民署的角度來看,您認為,如何進一步推進“智能互聯開放合作”?

西旺卡·達納帕拉:截至2018年底,全球約有7080萬人因迫害、衝突、暴力而被迫流離失所,其中2590萬人是難民。現在,難民與得益於技術發展而進步的人之間差距越來越大,這個問題亟須克服。

聯合國難民署的目標是成為人道主義領域的數字領袖。改善難民數字服務將加強我們提供保護和援助的能力,包括登記數字身份、重新安置和提供服務等多個方面。互聯網還可以通過教育、培訓和遠程就業等方式賦予難民權利,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

一些難民可能已擁有移動電話或者2G網絡,他們也可能去網吧上網,然而,他們的網速或者硬件水平與我們相差太多。不僅如此,由於高額的網絡使用費用或者相關法規限製,大多數難民都上不了網。我們需要關注如何將難民納入網絡空間的共同未來。

聯合國難民署認為,我們可以通過關注四個領域來提高難民的數字包容性:能源、聯結、政策和可及性。如果不能確保難民被納入發展的範疇內,確保他們能夠掌控自己的數據和數字身份,我們的社會就不夠完整,未來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共享。

新京報:結合互聯網的發展,您對未來幾年保護難民方面有何期待?

西旺卡·達納帕拉:我認為,難民理應享有互聯網身份的權利,他們也應該去使用互聯網。在聯合國難民署看來,所有難民都應該能夠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存儲他們合法的身份認證信息,並利用互聯網享受各類社會服務。

現在,聯合國難民署正在探索製定數字身份技術(digital identity technology),我們有三大目標:

首先,要賦予個人權利。無論身處何處,難民都有權利去獲得其法律身份、教育記錄、健康記錄和就業曆史相關信息;其次,建立並健全政府民事登記和身份認證系統。我們希望通過與政府的密切合作,確保系統保護隱私相關內容;最後,改進聯合國難民署及其合作夥伴提供服務的能力。數字身份系統可以讓我們準確確定援助目標,讓救助準確惠及正確的受益人。

此外,我堅信,互聯網可以幫助難民克服他們的許多障礙,讓他們回歸校園、找到工作、重建生活。

【同題問答】

新京報:2019年是互聯網誕生50週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西旺卡·達納帕拉: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世界各地的人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彼此聯繫。互聯網讓即時共享信息、知識、圖片和視頻成為可能,並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這種便利。對我們來說,一切都“理所應當”,但對難民來說,卻“難上加難”。

新京報:你認為5G時代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西旺卡·達納帕拉:鑒於難民在接觸互聯網等方面都有很大困難,我不確定5G時代會在短期內直接給他們帶來多大變化,我們希望未來5G能給難民帶來的好處和其他人一樣。像在線教育等領域,假如難民所在的地區能有5G的接入,那極快的下載速度一定會給他們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相關企業和部門在建設5G方面,應該考慮到難民,也讓他們受益。

新京報:你對未來一年有什麼期待?

西旺卡·達納帕拉:我們希望,即將於今年12月召開的全球難民論壇繼續對《全球難民契約》提供大力支持。這一契約旨在減輕難民接受國的壓力、加強難民自力更生的能力、擴大獲得第三國解決辦法的機會,並為改善原籍國狀況提供支持,使難民安全和有尊嚴地返回。

我希望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領袖,無論是來自政府還是企業部門,都能思考他們的政策和企業如何能成為難民問題可持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聯合國難民署已經在避難所和科技等領域與企業進行合作和創新,我們希望為使用互聯網的難民開發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創造力的問題解決方案。

新京報記者 徐美慧

編輯 丁天 校對 李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