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思想食堂(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將向何去……

  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將向何去?

  這是任何時代都會橫亙在人類面前的一個問題。

  而在今天,這個問題愈發顯得無法回答。

  經濟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全球一體化在一定程度愈加深化。

  而同時,區域和國家之間的競爭、博弈進入到新的階段,文明、信仰之間的衝突仍然此起彼伏。

  “黑天鵝”時常迅疾飛起

  “灰犀牛”會在不經意間發起突襲……

  “黑天鵝”時常迅疾飛起,“灰犀牛”會在不經意間發起突襲......

  對於這些現象,我們見識過太多的評論與解答,令人困惑和苦惱的是,各類解答錯綜複雜,甚至連問題本身都顯得晦暗不明。

  那我們就有必要深入到問題的核心和源頭,去重新梳理,方能找到正確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和思路。

  4月13、14日,思想食堂特邀四位社科與歷史領域的知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解讀。

  1

  課程一

  2017年11月包剛升老師在上海授課

  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全球驚呼保守主義的擡頭。

  中東的局勢依然動盪,而歐洲飽受移民問題的困擾。

  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與美國的貿易戰愈演愈烈。

  如何理解這一系列的事件,是意識形態、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還是政治與經濟間的博弈?

  當今的世界,到底遵循着怎樣的運行規律和法則?我們去看待種種事件,又可以有哪些角度?

  復旦大學國務學院的包剛升老師將做《當前世界的格局與趨勢》的分享,給出他的見解與思考。

  包剛升老師講授

  《當前世界的格局與趨勢》

  一、理解世界的理論視角

  1.康德世界:自由主義視角

  2.叢林世界:現實主義視角

  3.何時自由主義?何時現實主義?

  二、當前世界的主要分歧

  1.文明的衝突

  2.意識形態的分野

  3.大國權力的角逐

  三、十九世紀以來的經驗

  1.爲什麼和平?

  2.爲什麼戰爭?

  3.權力轉移的不同路徑

  四、三大軸心的政治選擇

  1.西方文明:格局與選擇

  2.伊斯蘭文明:格局與選擇

  3.中華文明:格局與選擇

  2

  課程二

  2018年7月許紀霖老師在杭州授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拿南北之間的文化差異開玩笑。

  無論風俗還是飲食,甚至是語言、形象和思維方式。

  大家也知道,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南北間不斷融合的過程,而在融合的過程中,塑造了今日中國不同區域各自的文化。

  而這背後,其實是幾種不同的文明形式在相互博弈、彼此作用,驅動着中國歷史的發展。

  直到今日,我們也能感受到這些博弈留下的印記,一如許紀霖老師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怎樣理解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所描述的那樣。

  從文明博弈的角度看待中國的歷史,來解釋今日區域差異中的點點滴滴,會更能感受到中國歷史的多元性和複雜性。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的許紀霖老師將做《三種文明塑造的中國歷史》的分享,來解讀“遊牧-農耕-海洋”三種文明之間的博弈。

  許紀霖老師講授

  《三種文明與中國歷史》

  一、爲什麼說中國是“多元一體”的

  文明複合體

  1.胡煥庸線分割出東部中國

  與西部中國

  2.中國人心目中的“天下”具體指什麼

  3.王朝不斷更替

  “中國”始終存在嗎

  4.大漢族主義爲什麼是錯的

  5.爲什麼大一統經常由遊牧民族完成

  6.新天下主義如何適用邊疆

  兩岸和國際關係

  二、 “農耕-遊牧-海洋”三種文明

  如何塑造中國

  1.中國文化爲什麼有南北之分

  2.北方農耕-遊牧文明的融合優勢

  3.新的海洋文明在南方崛起

  4.南方商人爲什麼不同於西歐商人

  5.從朱元璋到改革開放

  南北之爭最終誰贏了

  6.爲什麼政治中心始終在北方

  3

  課程三

  2016年8月李宏圖老師在上海授課

  說到近代東西方的分流,西方得以後來居上,都不能不提到“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思想啓蒙運動”“工業革命”這幾件大事。

  而其中,思想啓蒙運動是特別重要的一項,它重申了個體權利的重要性,讓自由、民主等理念深入人心,爲後來資本主義商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思想啓蒙運動塑造了今日的西方世界,或者奠定了現代文明世界的理念根基。

  但在中國,我們說起啓蒙運動,往往會只提及法國的啓蒙運動,而忽略另外一場幾乎同時的啓蒙運動,那便是以亞當·斯密、大衛·休謨等人爲核心的蘇格蘭啓蒙運動。

  蘇格蘭啓蒙運動留下的“市場、法律和道德”理念,與法國啓蒙運動留下的“平等、自由和博愛”相比,對於今日中國則更有實踐層面的借鑑意義。

  復旦大學歷史系的李宏圖老師將做《英法啓蒙運動的比較》的分享,讓我們重新思考何爲啓蒙,以及在今日中國該如何將啓蒙落地。

  李宏圖老師講授

  《英法啓蒙運動的比較》

  一、概念解析:什麼是啓蒙運動

  二、理性:法國啓蒙運動的傳統

  三、“舊制度”:法國啓蒙運動的批判指向

  四、法國啓蒙運動的主要思想家及其意義

  五、另一種啓蒙:蘇格蘭啓蒙運動

  六、蘇格蘭啓蒙運動

  和法國啓蒙運動的比較

  七、市場經濟與商業社會

  八、結論:什麼是啓蒙運動

  4

  課程四

  2017年3月吳思老師在上海授課

  我們常常說中國古代的歷史是一部帝王家史,講來講去,無非是改朝換代。

  而看待西方歷史時,我們又會感慨於東西方之間的差異,爲何西方在近代能夠走上另一條道路。

  但是,人類的歷史真的沒有共通性嗎?表象之下,到底又遵循着怎樣的共同法則?

  假如把理論的地基建構在人性最基礎的層面,我們將會得出怎樣的結論?

  對於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是否會有幫助?是不是可以更好地理解普世價值,而走出一直以來概念上的誤區?

  著名歷史學者吳思老師將帶來《血酬史觀解讀人類歷史》的分享,用他自建的歷史觀重塑大家的歷史認知。

  吳思老師講授

  《血酬史觀解讀人類歷史》

  開頭的話:我們的歷史觀

  一、血酬定律

  1.定律概述

  2.成本問題:血汗心財

  2.1生命與財產的關係:命價問題

  2.2機會成本:血汗替換率

  2.3道德成本:管子定律

  2.4財務成本:

  裝備給養勞務的投資回報率

  二、暴力集團與生產集團的關係

  (經濟制度)

  1.拉弗曲線

  2.老子曲線

  三、暴力集團內部關係

  (社會政治制度)

  1.原始社會

  2.奴隸制

  3.封建主義

  4.官家主義

  5.資本主義

  四、總結:不同史觀的適用範圍

  4月13、14日,在杭州

  2天課程,4位明師

  解析歷史發展和世界趨勢

  點擊按鈕參與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