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茅藥酒在老年人中可謂耳熟能詳,這個「神葯」經過多年發酵之後,在洗腦幾近完成之時,終於要真相大白了。

在各大電視台轟炸式的洗腦,鴻茅藥酒不是首創,從中華鱉精、太陽神、三株口服液到腦白金,甚至藿香正氣液都採用這樣的手段。其中有藥品、有保健品,甚至還有虛假產品,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依託於歷史悠久的中華醫學寶庫,他們針對的消費者群體基本是50後、60後等有錢、有閑的老年群體。

當年,中華鱉精成為風靡大江南北的保健品,說是從中華鱉中提取了大量的營養物質,配合中草藥,能夠起到益智強身、補腎養腦的功效。在當時馬家軍教馬俊仁一句「我們常喝中華鱉精」的推動下,幾乎成了一個國家品牌。後來,這款神品被發現是「一隻鱉能生產一卡車中華鱉精,最後這隻鱉還活著。」它的主要成分是糖精。

廣告的力度有多大,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年紀大的人認為中華鱉精有效果,只是死於某種陰謀。

鴻茅藥酒不同於中華鱉精,它是貨真價實的藥品,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批准的。2016年,鴻茅品牌在電視廣告投放達到150億元。在這種狂轟濫炸的廣告中,老百姓徹底被洗腦了。它是藥品,所以有療效,老百姓不會理會它作為藥品的副作用和毒性。電視上宣傳的治病的東西都號稱自己是「國葯准字」,在中國老百姓的認知里,藥酒只要不對酒精過敏,基本沒有副作用。這是葯,也是酒,老百姓就把它喝了。

如同當年中華鱉精選擇馬家軍作為形象代言人,鴻茅藥酒也是精心設計了自己的廣告。他選擇了以同仁堂故事為背景的《大宅門》,代言人也是百草廳掌柜白景琦扮演者陳寶國。由此將自己「幾百年歷史」與中華醫學、醫德的影視形象綁定,他抓住了老百姓經常有利於電視虛構與虛幻之間的特點。

然而,這個神葯終於還是被質疑了。如同它野蠻的廣告宣傳,它維護自己品牌形象的手段更是野蠻,先是跨區域抓人,然後起訴自媒體作者。一系列動作的背後,顯示了這個商業是建立在原始、狂暴的基礎上的,沒有任何商業文明可言。

一般而言,若要達到信者眾多的目的,需要設定一個對大眾來說迫切而又可達到的理想狀態,並將這個狀態建立在玄而又玄、模稜兩可的基礎上。現在電視媒體上的這些醫藥或保健品廣告大多循著這個思路來設計。然而,眾多的老百姓真就信了!

這些廣告宣傳的產品大多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產物,至少相信他們的人是循著中國傳統醫學的思路。

在自然科學和科學思想高度發達的今天,中華醫學似乎沒有擺脫古代醫學的玄黃理論基礎,醫學實踐也沒有脫離古代簡單的經驗主義路徑。發現並提取了青蒿素的屠呦呦雖然給傳統醫學打開了一扇通向科學的大門,但是離現代自然科學還有很遠的距離。現代醫學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自然科學從實驗室論證已經走向分子化學的分析當中,而中國傳統醫學似乎還在中國傳統哲學的範疇內遊走,更像是民間的社會科學。

鴻茅藥酒不能當做一個獨特的個案對待,它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產物。而中國傳統醫學不應在洗腦中宣傳與推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