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無限放大難度係數 要求全民一致同意徵收房產稅 你說可能嗎

  房產稅的問題,已經說了很多,但是,依然爭論不斷,不得不說,特別是,有些專家和經濟學家,還在不懂裝懂,錯誤地解讀政府的房產稅的政策,有的甚至根本不瞭解兩會有關內容,就按照自己的錯誤理解,進行分析。給社會造成很大混亂,對人們判斷市場造成很大影響。

  有人對比去年和今年《工作報告》關於房地產稅立法的描述,發現從“穩妥推進”改成了“穩步推進”,他們認爲,“一字之差”引發無數遐想。我查了一下,穩妥的解釋是穩當可靠的意思,而穩步釋義爲步履平穩地行走。筆者學疏才淺,看不出這兩個詞有多大的差別。但是,有人據此認爲,房產稅出臺不了,真不知道,從何而來?

  有人也是脫離事實,製造話題。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確實是吳曉求率先對房產稅會開炮,而賈康在論壇上也恰巧對房產稅進行分析,賈康基本上是否定了吳曉求的說法。看熱鬧的永遠不怕事大,兩位經濟學家講到房產稅時候,後來兩個人證實,他們根本不知道對方在說這個話題,可是媒體的報道是,從隔空“互懟”升級到同臺“互懟”。

  哪裏來的同臺互懟?吳曉求主持賈康的演講之前,首先講到,自己無意回答房地產問題,因爲自己是金融學專家,對房地產不懂。在講到房產稅的問題時,吳曉求直接講到這個問題,應該問賈康,自己並不瞭解這個問題的根本之所在。根本就沒有在同臺上進行爭論,更沒有互懟。

  吳曉求都已經承認這個問題要問賈康了,經濟學家管清友,還說贊成吳曉求的觀點。實際上吳曉求啥觀點?沒啥觀點!你還怎麼贊成吳曉求的觀點嗎?吳曉求的觀點是聽賈康的,這不是和你的觀點相悖了嗎?

  還有一些人說贊成吳曉求的觀點,不過是拉扯大旗罷了,吳曉求可能並不那麼重要,其實,重要的是吳曉求背上刻着的人民大學副校長這個金字招牌,纔是吸引人們贊成的關鍵因素。這種攀龍附鳳的習氣真的要不得,中國知識分子,最大的特質就是能夠獨立思考、堅持原則、爲真理而戰。

  管清友認爲,房地產稅不該徵,而且房地產稅、空置稅短期內都難出臺,即便進入立法程序,也不代表它能夠馬上出臺。討論清楚這些問題之前,先不要說(房地產稅)徵不徵收的問題。我們應該(讓這個問題)達成一個社會共識,(因爲)這是和中國老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

  咱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社會學家,我就搞不明白,關於房產稅這個問題,怎麼達成社會共識?難道是要全民公決嗎?即使是全民公決,那麼也不是共識啊?從十來年房產稅的討論、試點、進入政府工作日程的過程來看,這個問題的爭論到今天,還很尖銳對立。你說,非要達成共識,還不如直接說,炒黃了算!

  最近,筆者對有關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進行了調查,表面看,好像挺民主的,選票決定一切,其實,哪裏啊!沒有錢,你連登記參選的權利都沒有。誰能當選?誰能代表最多獻金者的利益,誰就能當選。這個問題,在我們有些農村的基層選舉中也有出現。房產稅這個問題,就是針對這多套房的投資客來的,房子越多課稅越多,普通自住需求,免徵房產稅,你說讓這兩部分人達成共識,這不是胡扯嗎?

  管清友還說,這個(房地產)稅不是不可以收,討論清楚是可以收的。但是從公共財政、從國家政治體系現代化的角度來看,這個稅收完了用來幹什麼?怎麼用?用多少?那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告訴納稅人。不能這個事沒說清楚之前就開徵,那會引起巨大的社會矛盾。

  討論清楚是什麼意思?管清友好像自己沒弄明白,房產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財政部已經多次進行過解釋。房產稅是將交易環節的稅轉變成持有環節的稅,把對所有房屋交易的業主徵稅,改爲針對多套房的投資者徵稅。根本目的就是要貫徹“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你說,這個房產稅應該用在什麼地方?原來用在什麼地方,現在還用在什麼地方,這麼回答行不?

  管清友也承認,因爲中國內地市場情況與香港、歐洲、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不一樣的,每個地區房地產市場特點都不一樣,到底該不該徵收我不知道。但是,他又說,空置稅也好房地產稅也好,短期內都很難推出。即便是房地產稅進入立法程序,也並不表明它馬上就能出臺。這話真是不好理解誒,該不該徵收,你說不知道,但是,又像是很有把握地說,短期內不會出臺。

  根據財政部“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只要立法完成,各地就會按照充分授權的要求,出臺徵收房產稅細則,各地不同,時間也不一樣,內容和標準也不相同。怎麼會不能馬上出臺?立法程序已經開通,就不會無限期拖下去,肯定要加快進度,因爲,房產稅承擔着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作用,怎麼可能這樣產期爭論下去?管清友說,房產稅要全民充分討論,形成社會最大公約數的一個過程,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你說這怎麼可能嗎?【本文由“馬躍成”賬號發佈201904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