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每到清明節前後,我們總會思念逝去的親人、革命先烈。他們的後人,每當看到和他們有關的物品,總會睹物思人。4月2日,市民趙智君找到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希望報社能幫她完成一個心願:在清明節前後,將她爺爺、淮海戰役特等戰鬥英雄趙法英的遺物獻出去,並辦一個遺物展,用這些遺物講好紅色故事,讓英魂回家,讓英雄精神被更多的人傳承下去。

淮海戰役紀念塔管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趙法英烈士是修武縣西村鄉西村人,1921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3年參加了八路軍,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等職。1948年,時任中原野戰軍九縱二十六旅七十七團三連政治指導員的趙法英在淮海戰役中壯烈犧牲。

戰鬥英雄趙法英部分獎狀。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最激烈、最複雜、持續時間最長、殲敵最多、傷亡最大,人民支前規模最宏大的一次戰役,被稱爲世界著名戰役之一。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傷亡12萬餘人。英模人物不勝枚舉,英雄事蹟感天動地。

1947年,在橫(水)新(安)阻擊戰中,趙法英率領部隊打垮敵人15次衝鋒,守住了陣地。在洛東戰鬥中,他和連長帶隊伍巧妙穿插,一舉殲敵300餘名,繳獲大量武器彈藥,他本人榮立一等功。在攻打楊四麻子的戰鬥中,他帶領部隊主動出擊,3分鐘即突破敵防線,激戰2小時,俘敵130餘人,繳獲各種武器100餘件,上級授予他特等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1948年,在淮海戰役攻打黃維兵團的戰鬥中,他帶領的部隊擔任突擊任務。爲攻下雙堆集,全殲黃維兵團,他戰鬥中身先士卒,連續6次負傷,仍頑強戰鬥,因流血過多,不幸壯烈犧牲,享年27歲。戰後,上級部隊黨委追認他爲“模範共產黨員”“特等人民功臣”。他的事蹟在位於江蘇省徐州市的淮海戰役紀念館中陳列。

趙智君告訴記者,父母曾到淮海戰役紀念館祭拜過爺爺。趙智君聽父母說,那裏還有爺爺的照片:身着退了色的粗布軍裝、腰繫皮帶、雙腿裹有裹腿。“爺爺看上去眉清目秀,照片下面用莊重的宋體字寫着:特等戰鬥英雄趙法英烈士。”趙智君說。

去年10月份,今日頭條“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項目與淮海戰役紀念塔管理局合作,爲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後人尋找後代,最終找到了趙智君,這讓趙智君特別感動。

作爲趙法英烈士的後人,趙智君特別感到驕傲,因爲自己的身上流淌着英雄的血,她想把家裏珍藏的爺爺的遺物獻出來辦展覽。

這些遺物被趙智君精心包着,有立功報喜獎狀、光榮紀念證、革命軍人家屬證明書、書信等7件物品,都是趙智君的太奶奶當寶貝一樣保存下來的。“那時候,太奶奶逃荒、要飯,都隨身攜帶着這些遺物。家搬了好幾次,她都不會把我爺爺的遺物扔掉。”說着,趙智君流下了眼淚。

趙智君一直想爲爺爺做點什麼。如何才能讓英魂回家?今年清明節,她打算把這些遺物捐給市烈士陵園或者其他有條件的單位,辦一個遺物展。這既是告慰爺爺,讓爺爺真正回家了,也是想通過這些遺物,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先烈精神。

趙智君的心願,您能幫她實現嗎?

如果您願意幫助她,

請撥打記者的聯繫電話13782731816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改玲 攝影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爲《焦作日報》(微信號:JZRBWX)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主編:王晨光/統籌:王 鵬

責編:趙曉曉/校審:陳 婷

編輯:李季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