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凌煙閣24功臣畫像是太宗晚年為懷念一起打江山的謀臣、將領而畫的,所以除了24人本身的功勞以外,李世民對其的親近信任程度也決定了他們排名的前後。比如,如果按戰功算,那衛公李靖當之無愧為第一;按政績算,萊公杜如晦應為第一。然而並不是這樣,24人之首是趙公長孫無忌、第二是趙郡元王李孝恭,他們一個是李世民妻子的哥哥,玄武門政變的謀主,一個是是唐朝宗室,所以了他們的排名當然靠前。李世民賞識的人,如魏徵,以前是太子幕僚,歸順李世民後凡事知無不言,據理力爭。死後李世民稱其為」人君明鏡」,可見李世民對他的賞識和信任,所以排於房杜之間。並且玄武門之變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比如名將李靖,政變前拒絕李世民拉攏,而莽將軍尉遲恭在玄武門親自射殺了齊王元吉,所以他排在李靖前邊。其他將領不如這些人有名,但排名前後也都是根據這些來確定的。


直接把剛纔回復秦瓊為什麼排最後轉過來就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了。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的原則說起。很多人總以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是按照功勞大小排的,其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真正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位置排序是按照擬定名單時每個人的官職大小排定的。如果擬定名單的時候有的人已經去世了,則按照死後皇帝給的「贈官」(死後的哀榮)來評定官職。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貞觀十七年確定的。排名第一的就是長孫無忌,因為他當時的官職是位列三公的「司徒」,官最大,所以排第一。排第二的李孝恭,第三的杜如晦,第四的魏徵,是因為他們在貞觀十七年之前就去世了,所以「贈官」都是三公的「司空」,並不見得他們的功勞就比排第七的尉遲恭、第八的李靖高。

同樣的道理,秦瓊貞觀十二年就去世了。因為去世的比較早,所以太宗皇帝給的「贈官」只是「徐州都督」,這個官職在整個二十四功臣中屬於最小的了,所以只能排在最後。


因為他死得早。要不是死得早,杜如晦和魏徵排名應該在房玄齡之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