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五穀加紅棗,勝似靈芝草。”……流傳在我國民間的這些飲食諺語,充分說明了紅棗在我國養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其實,早在遠古時期,紅棗的保健作用就被人們發現和利用,其食療價值也得到了現代科學的認可,在原衛生部公佈的首批藥食同源(既是食品又是藥品)名單中,紅棗就位列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紅棗在預防癌症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

紅棗在古代被視爲“上品”

棗樹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已發現了炭化棗核,標誌着農耕文明尚未興起之前,紅棗已被廣泛利用;西周時期,人們開始利用紅棗發酵釀造紅棗酒,作爲上乘貢品,宴請賓朋;戰國時期,紅棗已成爲重要的果品和常用中藥,並與桃、杏、李、慄一起並稱爲我國的“五果”。

傳統醫學認爲,紅棗屬補氣藥,具有養胃健脾、補血益氣、和解藥毒、保護肝臟、增強肌力等功效,可潤肺、止咳、治虛、養胃。紅棗藥用始載於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用典籍《神農本草經》,書中將大棗列爲“上品”,稱其有“安中養脾肋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等功效。漢代“醫聖”張仲景在其所著《傷寒論》中,列有113個藥方,其中有65個藥方用上了紅棗。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爲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謂治病和藥,棗爲脾經血分藥。”

吃紅棗禁忌,一定要掌握

紅棗可護肝、護膚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支持與治療委員會有關專家表示,從營養的角度來說,紅棗富含鉀、鈣、鐵、錳、銅和硒等礦物質以及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E等營養素,是果品中的“補品王”。不僅如此,紅棗還是植物類營養素的“富集地”,如環磷酸腺苷、蘆丁、紅棗多糖、三萜類物質等,這些活性成分爲紅棗帶來了多種保健功效,比如抗氧化、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肝臟、美容護膚、抗疲勞等。

紅棗能抵抗三種癌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紅棗在預防癌症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另外,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的研究人員也發現,紅棗中的某些化學物質能使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癌細胞產生“自殺反應”,從而破壞腫瘤的結構。

第一,紅棗富含環磷酸腺苷和環磷酸鳥苷,研究證實,這兩種活性成分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並誘導其成熟分化。第二,紅棗還富含三萜類化合物(如山楂酸)和二磷酸腺苷。三萜類化合物大都具有抑制癌細胞的功能,其中以山楂酸的作用最強。二磷酸腺苷雖不具有抑制癌細胞的能力,但卻有調節細胞分裂的作用。二者協同作用,可以使異常增生的癌細胞分裂趨向正常。第三,紅棗中富含的多酚類活性物質能阻止細胞突變,防止細胞癌變及進一步發展。第四,紅棗中還含有β-D-葡聚糖,動物實驗研究證實,該物質可遏制腫瘤生長。

轉自:泰報微健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