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要轮作倒茬,良好前茬是马铃薯、豆类作物。

糜子是旱地作物,秋季深耕是做好秋雨春用、蓄水保墒是糜子获得全苗和高产的关键措施。一般在秋作物收获之后应及时进行秋深耕,耕深20cm左右,封冻之前要及时进行耙耱。

北方糜子播种季节风多雨少,蒸发量大。表土极易干燥,糜子因籽粒小不宜深播,因而认真做好春季耙耱、镇压等保墒工作,才能保证糜子发芽出苗所需要水分。

夏播糜子的整地是在小麦收获后进行,由于"三夏」时间紧,往往灭茬不彻底,坷垃大、播种质量差,造成缺苗断垄。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在麦收前饱浇"麦黄水」,麦收后及早浅耕灭茬,以利于耙耱整地和播种。


糜子是水分高效利用作物,糜子是半干旱区的主要秋粮作物,生长期与雨热基本同步,在多数年份水分不成为限制糜子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糜子种子发芽需水量仅为种子重量的25%,而高粱、小麦和玉米则分别为40%、45%和48%。所以,在干旱地区当土壤湿度下降到不能满足其它作物发芽要求时,糜子仍能正常发芽。糜子比谷子、玉米维持了较高的叶水势水平,遇旱后,糜子蒸腾速率比谷子、玉米降低幅度大,蒸腾调节优越,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在同样干旱条件下糜子的抗旱能力胜过高粱、玉米和谷子三种作物。糜子品种生育期可塑性比较大,可以播种后等雨出苗,也可以根据降雨情况等雨播种,是重要的避灾作物。 糜子是水土保持的优良作物,糜子的生长发育期与降水规律相吻合。在其生育期内能有效增加地表覆盖,强大的须根系对土壤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由于覆盖降低了地表风速,从而减轻或防止风蚀,同时,还能起到减轻雨滴冲击、阻止地表水径流的作用,使更多的雨水浸入地下,减少水土流失。另外,覆盖地表还可以防止地表板结,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从而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