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上海車展之前,零跑在北京舉行了小規模的媒體溝通會。

會上主題大概有兩個,一方面歸納總結一下 2018 年的工作成果並且公佈了 2019 年的公司規劃;

另一方面,零跑提前劇透了下一款 SUV C-More 的相關信息。

先說工作成果,零跑給自己 2018 年工作打的分是:達到預期。從企業形象建立到量產車前期準備以及上市節奏他們都在預期內完成了。

至於新一年的規劃,簡單概括就是會着重擴大研發團隊的規模,但會精簡人員,公司總人數要控制在兩千人左右。

產品方面零跑表示會繼續堅持研發,做到每三個月一次整車 OTA 的迭代節奏,爭取年底用上 2170 電芯,進一步完善自動駕駛芯片的功能。保證新車在第二季度順利交付,於此同時在全國 20 多個核心城市鋪開銷售服務網絡。

零跑的首款量產車零跑 S01 從發佈到上市以來,其外觀一直是外界爭議的焦點,用零跑副總裁趙剛的話來說,「人們對於這臺車的審美評價非常兩極分化」。

隨着 2018 年這臺 Coupe 轎跑的頻繁亮相,零跑設計師的車輛設計專業性也遭到了很多質疑,壓力可想而知。

今天 C-More 的官圖發佈頗有一些爲自己正名的意味。

閒話少敘,首先 C-More 是從尺寸定位到智能化水平對標特斯拉 Model Y 的一款產品,NEDC 續航五百公里以上。

趙剛說這臺車設計之初其實是跟一家大型設計公司合作的,零跑團隊和設計外包商共同出方案,再進行內部比較。

最後呢,零跑自己設計團隊的方案被通過,趙剛說對比下來,還是零跑自己人更懂適合自家的設計。

言外之意呢很簡單:我們的設計團隊不輸專業設計公司,花錢找的乙方雖然術業專攻,但還是沒有自己的設計師更懂自己的產品。

如果要我評價 C-More 的外觀,確實這臺車的設計確實沒啥槽點,審美層面絕對高於 S01 一個臺階。

當我把新車渲染圖發到董車會的讀者羣裏,有兩位董事提出了直觀評價:有點像賈躍亭的 FF91…..

還別說,車頭造型還真有點法拉第未來的意思,但車頂弧度更大,整體造型不像 FF91 那般扁平修長。只能說一眼看上去和 FF91 以及拜騰屬於同類型的設計取向。

對了,零跑還強調了一下這臺車的燈光設計,前後的矩陣式 LED 能夠通過千變萬化的燈光對外進行交互,官方稱之爲「點線面的燈光藝術」。

從我個人審美來說挺好看。

從渲染圖上來看,零跑 C-More 的內飾設計也稱得上不錯。

整體是 10 英寸+ 15 英寸雙屏的簡約佈局,座椅支持獨立可調,採用 Nappa+麂皮雙色拼貼,高級感有了,看起來包裹性也不錯。電動調節啊、加熱通風啊這些都會是基本操作。

另外,後排中央扶手配備了傳統豪車纔有的控制面板,前排椅背也搭載了交互系統。頭頂着「穹頂式天幕窗」還挺敞亮的。

不過話說回來,最終會不會量產 LYF,趙剛表示,他們管這個叫「準量產車」,不是概念車。既然是準量產,也就意味着設計基本凍結定型了。

除了設計,這臺車搭載的所有智能科技配置同樣的「準量產」狀態。

比如從零跑 S01 開始就配備的「指靜脈識別解鎖」+「人臉識別啓動」、首次應用的 AR-HUD。要知道 AR-HUD 的量產應用是很困難的,例如怎麼控制擋風玻璃的成本,怎麼保證光學投影的合理性避免駕駛員使用起來不犯暈等等。

最重要的是,這臺車上市就將搭載 L3 自動駕駛功能,且具備升級 L4 自動駕駛的硬件條件。不過這臺 C-More 要在明年年底才能上市,2021 年初量產交付,那個時候自動駕駛的大環境究竟如何,現在還不好說。

以今年行業的續航標杆來看(NEDC≥500 公里),屆時零跑 C-More 五百公里續航肯定談不上優秀。

零跑董事長朱江明對此的解釋就比較佛系啦,他認爲不能一味地追求續航,不惜成本把「油箱」造大並不難,零跑更關心的是百公里能耗這樣的指標,把能耗降下來是關鍵。

噢對了,性能這塊零跑沒細講,只說了雙電機,五秒破百。不過按照他們的規劃,這臺 C-More 應該肯定是要應用目前最先進的 2170 電芯了,單電機賬面數據應該爲 160kW 和 300Nm。

至於這臺車究竟會賣多少錢,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但零跑的理念一直都是「高性價比」。

“手機不應該是奢侈品,汽車我們也要做性價比”,今天華爲出身的趙剛還感嘆老東家把手機越賣越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