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金针产销第1班共有11名班员,全部是以生产金针为主业,不像别班的农民有兼做民宿、体验等休闲农业,每一位可以说都是专业的农夫。班长李应含说道:「种金针已经有40几年的历史,早从六十石山尚未开路,上下山都得靠两只脚步行开始,一直到现在汽车可以直接上山,变化实在非常的大。」李应含指出,目前金针的种类共有6种,不过大致上只会分成高山种跟平地种,高山种的口感比较软也比较甜,是一般市面上看到的品种,其一公顷的产量大约在1500台斤;而平地种的口感较粗,煮起来容易烂,市场的接受度比较差,但是在平地种的产量一公顷可以达到4000斤左右。此外,高山种的金针采工的费用也比平地种的金针来的高,由这样的比较就可以得知,在高山栽种的成本远高于平地,售价自然也会有差异。


对于种植金针,李应含表示,最大的敌人是杂草,由于杂草通常隐密在金针叶下,因此除草的工作变得非常费工费时。不过种金针也有方便的地方,金针的母株种植下去以后便会自己分株,每年不断地繁衍下去,不需要像稻子收割完便要重新再耕种。对于目前金针花销售的规范,政府已经禁止金针花在采收时浸泡二氧化硫,对此李应含的见解是,检验的方式跟程序似乎仍有讨论的空间。无论如何,消费者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考量,许多法规与程序,应该是保障农民和消费者,这样才能让确保更安全安心的饮食。

1.jpg 

(第一班班长李应含先生)

 

每年8、9月金针花开的时节,著名的六十石山便是游客结伴赏花的好去处,也是富里乡金针产销班第2班开始忙碌的时候。2班共有18个成员,其中有14人开设民宿。班长黄德森说,这是从2000年开始接受农业处辅导至今,经过多年努力才将生产、加工及服务这一、二、三级产业成功串连。从1999年开始,黄德森就接触有机的耕作方式,转型的前两年完全没有收入,而且改为有机栽种后,成本又大幅的提升。例如除草的工作,以目前耕作2公顷面积的金针园为例,顾工人除草的费用一次就要6万元左右,每年至少得除草4到6次;此外,刚开始用有机种植的时候,由于栽种的技术不够,直接造成产量的大幅减少,这些都是农民要转成有机栽种所必须面临的问题。黄班长说:「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有机栽种的技术上已然成熟许多,像是在面临虫害的时候,利用辣椒水加上米酒和醋喷洒在花上,就可以有效阻隔病虫的入侵。」也因为技术的改良,相对地产量也比最初的时候提升不少。


黄德森自信地表示:「2班是目前全国唯一得到无毒农业有机认证的金针产销班。」不但对于土壤、水质和有机肥都非常注重,转变成有机耕作时,金针的加工过程也有改变,以往金针收成后会先浸泡二氧化硫,目的是要增加金针花的色泽鲜艳、保存期限和口感脆度,现在采收后直接烘干,不再经过药水浸泡,因此颜色不若传统制法的金针散发艳丽的橙色,而是呈现比较灰白的黄色,卖相明显差很多。

刚开始推出市场时,消费者的接收度的确不高,经过这几年政府的推广和业者的努力,消费者对有机作物的接受度大为提升,因此目前该班所生产的有机金针能顺利销售,而销售通路多半在花季时直接贩售给游客。黄德森更指出像2008年的花季,有4名班员所生产的金针在花季期间就贩售一空,根本用不到其他的销售通路。黄德森自己也建立「德森有机农庄」,每年在花季时提供民宿和餐饮的服务。他说:「休闲农业的导入的确让班员们得到更多的收入。」六十石山的金针花、山上的农户和外地的游客交织成一个休闲农业美丽景象。不过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有机无毒的条件下才能永续经营,而这也是每位班员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

 2.jpg  

(第二班班长黄德森)

从花莲县富里乡的金针产销班的第一、二代可以看见,产业如何进行转型以及复合式农业的前途光景。在县府的农业转型培训计划之下,首先先经由当地长期种植金针花的农民来组成第一代的产销班,主要目标从短程开始,换言之,先做金针花产量的提升以及品质的保证,透过专业的金针花农提出的各是经验与办法的架构下,来达到金针花产量有可以行销的基础存在。如富里金针产销班第1班班长李应含认为他最得意的事是将金针卖出好价格;而他未来愿景是希望政府对检验金针的法规可以放宽,有讨论空间。政府已经禁止金针花在采收时浸泡二氧化硫,然而要怎么样才能让消费者可以吃得更安心,应该开放让专业的种植金针花人式来共同参与,除此之外,农民的权利也需要透过法制化来受到保障,否则被觊觎此利益的团体盯上后,农民往往只能付出劳苦心血换来微薄的金钱。故在第一代时期,完全先从农业的角度来看金针花如何增质产量与销售,偏重的还是以当做经济作物为主要优先考虑。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样的方法之下,是可以建立一个健全的生产模式与销售基础。

 

随著时代变迁,民众注意到除了努力于工作之外,应该都娜一点时间到户外走走。于是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慢活」、「Long Stay」…等等,许多的产业也因此更上这股潮流,如捷安特的脚踏车业造就了新一次的经济奇迹。农业无法故步自封,所已出现了许多产业升级与复合式经营的模式产生。在第二的金针花产销班当中,18位就有14位学员有开设民宿,并且透过最流行的无毒、有机的生产方式,来打响金针花的品牌。并且利用当地风景的优势,让金针花不仅是经济产物,更是吸引游客来到六十石山的工具之一。来到此处,除了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产销班研发出的金针食品之外,来可以欣赏到媲美小瑞士的风景以及体验农村生活,获得无法在都市里买得到的慢活步调。经产业转换成复合式,除了可以一方面行销自己的农业产物之外,另一面可以创造新的附带价值,来达到永续经营的结果。花莲富里乡金针花产销班的个案值得更深入研究,如何将它的模式推广给其他类似产业的农民来参考,也是我们必须要作的,让农业产品不仅是拿来吃之用,而是共同型塑出新的价值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