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衰落,俄罗斯的无奈

◎文/李涛

摘要:为了谋求地区地缘政治、石油利益最大化和寻求连任,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主导了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俄罗斯与利比亚存在「密切」的能源和军售关系,但是,其对卡扎菲政权的态度发生了180°的大转弯,由反对西方军事干预利比亚内政,到声明「卡扎非已失去其合法性,应当离开」。本文认文俄罗斯态度转变的原因有三个主要方面:俄罗斯实力不济,与法国利益交换,梅德韦杰夫希望借此提升与西方国家关系。

一、利比亚战争的背景

2010年底发生在突尼西亚的街头小贩自焚事件引发了整个「阿拉伯之春」运动。革命浪潮很快波及卡扎菲独裁统治的利比亚。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街头爆发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后引发起义,反政府武装同利比亚政府军展开激烈的军事冲突。

西方国家趁火打劫,大肆干涉利比亚内政。

法国是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军事行动的急先锋。萨科齐放话称:「卡扎菲必须立即交出手中的权力。」卡扎菲则回应称:「我的朋友萨科齐一定是疯了。」

为什么萨科齐和卡扎菲这一对曾经的「好基友」,忽然撕破脸皮,弄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地缘政治

1912年,利比亚成为义大利殖民地。1943年,义大利败退北非,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联合王国,伊德里斯一世成为国王。利比亚邻国阿尔及利亚长期作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以阿尔及利亚为跳板向利比亚渗透。因此,浪漫的法国人对利比亚有著「旧情人」般的「感情」。

面对英、德在欧盟内部的强势地位,萨科齐希望在地中海地区发挥主导作用,以扩大其在欧非两大洲的影响力。2008年7月13日「地中海联盟」在巴黎成立。法国的设想是,由法国、义大利、西班牙和希腊与所有地中海沿岸国家建立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盟,法国担当该联盟「领头羊」。地中海北岸国家提供技术,北非国家提供原材料,特别是石油,从而建立地中海地区的自由贸易区。但是,卡扎菲认为该联盟下的北非地区应由其主导,这遭到了萨科齐的拒绝。于是,利比亚没有加入地中海联盟,卡扎菲声称该计划是「可怕而且危险的」。萨科齐和卡扎菲在北非地区的竞争恶化了两国的政治关系。

2、石油利益

利比亚石油储量和产量都极为丰富,让法国垂涎欲滴。利比亚石油储量位列全球前十,在战争爆发前,其在国际原油交易额中占10%的份额。卡扎菲在上台以后,就收回了西方对利比亚油气资源的控制权,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借助石油贸易的巨额收入,卡扎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工业体系,以及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免费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甚至为部分群体提供免费住房。利比亚国民福利水平较高,其国民生活发展水平在整个非洲都首屈一指。

法国长期参与经营利比亚的石油产业,有著盘根错节的石油利益。数据表明,战前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

因此,法国希望通过支持利比亚反对派,建立亲法政府,从而攫取更大的石油利益。

3、萨科齐谋求总统连任,希望通过对外军事行动为自己加分。

因为推动备受争议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支持率一度跌至20%左右,是近几届法国总统所获得的最低支持率。为了塑造强势总统的形象和转移法国民众的视线,萨科齐急需发动一场对外军事行动。

总之,利比亚局势的动荡,为法国和萨科齐谋求政治和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萨科齐毫不犹豫地向曾经的「好朋友」举起了屠刀。

二、俄罗斯的抉择

苏联解体后,新生的俄罗斯一心扑向西方国家,希望从美欧那里得到经济发展援助,并且被认可和接纳为西方的一员。但是,「休克」疗法,西方口惠而实不至以及严重的金融危机让俄罗斯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欧美压根没打算让俄罗斯加入西方俱乐部。

重振俄罗斯经济,重塑俄罗斯大国形象成为普京继任后的主要目标。得益于石油价格的上涨,俄罗斯的经济起死回生,并试图恢复在前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存在感,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普京最开始是作为小布希总统的「好朋友」形象上台执政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普京是第一个给小布希通电话的外国领导人。普京承诺无条件同美国分享有关恐怖组织的情报信息。但是,发生在乔治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颜色革命,北约步步紧逼的东扩进程,美国在东欧地区加紧构建反导系统,西方这些举动让俄罗斯深深感到自己未得到西方的尊重,乃至强烈的屈辱感。普京第二任期内,俄美两国关系陷入停滞。

普京钦定接班人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力图与美国重启双边关系。2010年4月,梅德韦杰夫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布拉格签署新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该条约成为当代国际安全体系的基石之一。奥巴马评价称:「梅德韦杰夫是美国稳固可靠的盟友。他是一个充满想法、面向未来的人……有能力在21世纪正确领导俄罗斯。」

俄罗斯曾经在利比亚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与卡扎菲政府签订了高达100亿美元的合同。但是,当法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干预利比亚内政时,俄罗斯却选择了「忍气吞声」。笔者认为俄罗斯的「沉默」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俄罗斯实力不济,远水救不了近火

如今的俄罗斯已经不是当年叱咤国际的苏联。俄罗斯在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基地只有叙利亚的塔尔图斯军港,这也是俄罗斯海军在前苏联地区以外唯一的军事基地。俄罗斯海军已经被堵在黑海和波罗的海,长期的资金紧张让俄罗斯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大幅削弱,其已难以向西地中海区域投送军事力量。

卡扎菲政府军战斗力堪忧。一方面多是雇佣军组成,战斗意志薄弱;另一方面军事装备落后,先进武器极少。在俄罗斯看来,介入利比亚战争将使俄罗斯蒙羞。

2、利益交换

俄罗斯与法国在2010年12月份宣布,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将与法国DCNS公司在法国圣纳泽尔的STX造船厂建造两艘"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还将按照许可在俄罗斯建造另两艘。次年一月份,两国签署了购买直升机航母的政府间协议。西北风」直升机航母具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强大的通讯装备,指挥中心等等。它所采用的全方位融合推进器,使船体航速可达18.8节,作战航程高达到10800公里,经济航程更是接近19800公里。此外,它能一次性运送一个海军陆战队,搭载16架重型直升机或32架轻型直升机。可以说,它是俄罗斯梦寐以求得到的先进装备。

法国萨科齐政府为了迫使俄罗斯默许其军事打击利比亚,有意威胁延迟甚至取消该项军售交易。俄罗斯无奈选择了让步,这也体现了俄罗斯务实主义的外交风格。

3、梅德韦杰夫个人因素

梅德韦杰夫的外交政策较普京而言更为「西方化」和民主化,更加积极地寻求与美国关系的改善。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卖西方国家一个人情,可能有助于提升俄罗斯在西方国家中的正面形象。

关于梅德韦杰夫与普京的内部斗争导致梅与普京唱反调的说法没有确凿证据。当时的俄罗斯政府仍然由普京及其「影子内阁」主导。梅德韦杰夫的外交决策受到普京的决定性影响。

为了寻求连任而恶化与普京的关系,梅德韦杰夫既没有这个实力,也没有这个必要。普京重新开启第三任期后继续选择梅德韦杰夫担任政府总理,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大选而严重破坏。梅德韦杰夫在一些问题上与普京「反调」,不排除是有意凸显俄罗斯政治民主化的可能性。

综上,由于俄罗斯自身实力限制无法「保护」卡扎菲政权,与法国达成了利益交换,希望与西方国家站在同一阵线从而提升与后者的关系,俄罗斯无奈选择了「放手」。


手码,望赞,望关!


流氓会得到无赖的帮助吗?卡扎菲为什么最终没有得到俄罗斯的帮助。

第一,卡扎菲不算什么枭雄。他就是一个独裁者,通过政变获得国家最高权力,统治利比亚几十年,腐败荒淫堕落,利比亚也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卡扎菲用来不是改善民生,而是维护腐败的统治阶级,最终在阿拉伯之春被人们所抛弃,当他无尽渴望的时候。最终也没有得到俄罗斯的帮助。

第二俄罗斯其实口碑不怎么好,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其大国沙文主义以及俄罗斯民族骨子里面那种蛮性和征服欲让他们的邻居都很警惕,所以苏联解体之后纷纷加入欧盟或者北约以求保护。固然我们常说西方分化瓦解,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部矛盾才是最主要矛盾,内因决定外因,堡垒永远是从内被攻破,试想一下,如果利比亚苏联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很好。老百姓生活过得很好,谁会想著要推翻自己的国家呢?谁会帮助外人打自己的国家呢?

两个启示:一是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被挨打。所以我们必须要发展,必须要稳定,必须要强大。努力把经济搞好不断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二是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普京再硬面对强大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也不敢撕破脸皮,公然与美国对抗,因为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俄罗斯已经很虚弱,其国民经济总产值还不如我们南方一个大省。所以天助自助者,我们永远得靠自己,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就算外部实力在嚣张,我也只有一句:他横任他横,清风拂山岗!


国家利益至上,俄罗斯让人意外地放弃了卡扎菲

2011年,阿拉伯世界爆发了一场针对专制政权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利比亚也爆发了反对卡扎菲专制统治的示威抗议,进而演变成内战。让人意外的是,一贯视卡扎菲为朋友的俄罗斯人突然放弃了卡扎菲,任由法国为首的联军空袭利比亚,最终导致卡扎菲死在了自己的人民手上。

是什么原因导致俄罗斯人让人意外地放弃卡扎菲呢?

首先,卡扎菲的出尔反尔、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个性,让卡扎菲在国际社会很少有真正的可靠的盟友。

其次,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卡扎菲实际上已向美国认怂,不具有可扶持的价值。

第三,识时务者为俊杰。阿拉伯之春正当风头,节节胜利,俄罗斯人审时度势,不可冒(阿拉伯)天下之大不韪。

第四,俄罗斯在利比亚没有军事基地,利比亚身处北非,当时的俄罗斯人已战略收缩,其战略位置并不太重要(没被俄罗斯人看中)。

第五,乌克兰危机尚未爆发,当时的俄罗斯与美国正处于「密月期",没有警惕到北约的东扩与围堵,太相信美国了。

第六,私下交易,利益至上。法国同意卖俄罗斯四艘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协议),美国承诺让俄罗斯加入WTO。

第七,卡扎菲的军力太弱,主要依赖并不靠谱的重金聘请的非洲雇佣军,不被俄罗斯人看好。

国家利益至上,俄罗斯正是缘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才开了一个国际玩笑(让中国很被动,以后与俄罗斯打交道也多了一个心眼),突然放弃了卡扎菲。


远水难解近火,俄罗斯的军事势力范围鞭长莫及,帮助也是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时机不对,美俄利益矛盾没有被激化,还有可能是卡扎菲给的利益条件不够


五常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俄罗斯目前势力范围就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黑海。北非实在鞭长莫及。


美国要挑国际刺头!俄罗斯是不会去当大刺头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