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對汽車的認知最早來自各種酷炫的超跑和賽車,而這些車雖然形態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一個足夠巨大的拉風尾翼。因此早在孩童時期,“尾翼=高性能=跑得快”這個概念就在我們腦海裏深深種下了。

後來我們長大了,目睹更多有着誇張尾翼的,跑得飛快的改裝車跑車賽車,這種尾翼=跑得快的印象,在腦海裏根深蒂固。所以當我們不再是孩子了,也終於有了自己的車子的時候,爲了讓自己車子能跑的快一些,我們很自然地就會想起那些造型誇張的巨大尾翼。

但是,尾翼這東西,可不是誰都能用的。

爲什麼會有尾翼?尾翼是什麼?

尾翼,實際上最早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末的場地賽車上,那個時代,賽車空氣動力學開始萌芽,賽車工程師們以機翼爲靈感,研發出了“反置機翼”,也就是尾翼。

機翼的作用是產生升力,那麼作爲機翼的反作用者,尾翼固然就是用於產生下壓力了。下壓力會讓賽車牢牢貼住地面,那麼圈速就能更快,就能更容易贏下比賽。但後來70年代開始,賽車工程師們發現,尾翼除了可以帶來下壓力,還會帶來巨大的阻力,很大程度會拖慢賽車的直線速度。這時候,一種更加高效的,不減慢速度還能帶來更大下壓力的結構出現了---擴散器。

直到現在,擴散器仍然是所有賽車最重要的下壓力生成元件,尾翼只是作爲輔助。而那些有賽車經驗的超跑廠家在生產自家超跑時,由於民用跑車用不到賽車那麼高的速度,也沒賽車那麼嚴苛的要求,因此超跑普遍強調尾翼。

對於超跑來說,因爲他們不像賽車那樣有發動機功率限制,尾翼的阻力問題可以直接用巨大的動力抵消。這也就是爲什麼尾翼最初會大規模用在超跑上的原因。

而後來,因爲拉風的超跑實在吸引眼球,很多車廠紛紛在旗下的高性能車(不是超跑)上,也裝上尾翼,但對於這類車來說,尾翼實際能起的作用就很有限了,這時候的尾翼,其實更類似一種裝飾物,是一種“我能跑得很快”的宣示。

家用車不需要尾翼,尾翼也沒用

可能大家也都已經注意到了,無論超跑還是性能車加裝尾翼的行爲,都是車廠自己搞的。因爲尾翼本身就是一種效率很低的下壓力生成裝置,只有車廠才能確保尾翼的設計和整車的外觀設計和諧而不至於過分影響性能。

以上說的都是性能車,都是以“跑得快”爲設計目的的,但這些車不是家用車,家用車不需要超高性能,更不需要時速300過彎。家用車需要的是安靜好控制省油。

而裝了尾翼的家用車,因爲尾翼本身的巨大風噪,噪音會加大,油耗會增加,加速會變慢(就家用車那點速度,不夠尾翼產生下壓力的)。無論哪一點對於家用車都不是個好消息,因此,基本上不會有家用車去裝尾翼。

至於自己改裝尾翼?除非你的車有800匹馬力,跑個時速350甚至400公里吊打高鐵飛機就跟玩兒一樣,而你對百公里60+L的油耗一點都不在乎的話,那就裝吧!記得把擴散器也裝上!否則沒啥用!否則,任何家用車都沒有後期加裝尾翼的必要,無論你裝的尾翼是不是能產生下壓力。

(文章視頻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