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我同事的亲身经历,平时一天一杯奶茶的她,生生把奶茶戒了,没有了奶茶的滋润,人也变瘦了。还有一个同事,在垃圾分类的前一天,果断地消灭掉了所有多余的东西。

就像我这两个同事一样,垃圾分类肯定已经改变了他们的饮食生活,同时我觉得改变最大的应该不止是饮食习惯,而是一个整体的生活习惯,对于特别必要的东西买的越来越少,买之前都会掂量一下是否真的需要


可能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但不会让这个影响一直持续。2019年6月25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将入法。我们得先了解垃圾分类的原因,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著垃圾。后果将不堪设想。垃圾分类可造福自己及后代子孙。

我们只是更注重环保,而不太会影响饮食习惯,刚开始运行期间,肯定会因为繁琐的分类明细,而苦恼。但随著垃圾分类运行时间的推移,大家内心的不安情绪会得到缓解。

垃圾分类有利于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垃圾分类不会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但是会改变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和城市环境。

很好的习惯,为城市保护环境,为后代建设舒适的家园。

日本很早已经实行垃圾分类,我国现在就开始施行垃圾分类可以看的出国家对垃圾分类是刻不容缓。为环境,为生活增添新空气。

没有垃圾的危害,蔬菜更健康,也许会有很多的人能吃到健康绿色食品了。


上海7月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城市新时尚,你我新日常。评论部推出「论习惯的养成」,每天一篇,评论员、志愿者、大学生、小学生,小区业主,记录亲身经历,分享小诀窍,吐槽小烦恼,倾听真民声,寻求好建议,让垃圾分类从陌生变成习惯。

前两天早晨,在饭桌上看到切好的西瓜,正准备拿一片吃,我突然神经质地和家人说:「如果以后没有客人来,可以不要买西瓜了么?」

家人愕然地看著我,以为我失业了还是怎样。我平抑了一下情绪,告诉他们:「这种厨余过多(西瓜皮、西瓜籽、西瓜汁)的食材,垃圾处理起来太麻烦了,放著还容易变质发臭,真的能不买就不买吧。」

我的「神经质」,是垃圾分类首日发生在一个上海普通家庭的插曲。当然,我说的话在家中没有任何「法律效应」,西瓜肯定还是会继续买,但家里的每一人都知道了:以后吃饭不再是吃饭本身,更是垃圾分类的前一个流程。

上海,相比中国大多数城市,文明程度或许更高一些。但有一点却是不变的——饮食习惯。甚至,由于生活的相对富足,饮食更为丰富多元。这就意味著,会产生更多的厨余,用垃圾分类的「术语」而言,就是更多的湿垃圾。

时刻在产生的大量厨余和湿垃圾,是垃圾分类的最大难点,也是新政后上海市民最大的烦恼来源。在这方面,日本的经济虽更发达,但由于饮食结构相对简单,日本家庭制造湿垃圾的「能力」很难和一个上海家庭相比。也因此,上海人在垃圾分类上面临的压力,自然也比其他国家的国民都大。

但悖论在于,就是因为湿垃圾过于丰富,中国城市进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也更为充分。脑补一下,那么多背景复杂的湿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燃烧,会产生何种气体,是什么气味……

不说大词了,我代表不了上海家庭,所以我也不打算再去表达什么个人化的情绪。

白说,垃圾分类对我的最大改变,如本文一开始所说,我现在在想吃任何东西之前,对食物的选择,都会加入「产生厨余多少,垃圾扔起来麻不麻烦」的考量。这不是矫情,比如那个著名的珍珠奶茶段子,就很容易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发生,何况,还有很多东西,会产生比珍珠奶茶还「麻烦」的垃圾。

我甚至想,未来,一个食品好不好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生的垃圾多不多、好不好扔」,垃圾过多还麻烦的食物将会被嫌弃。长此以往,市民的饮食结构或许都会发生深刻的改变。

我这样说是认真的。垃圾分类长期有效执行下去,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必须改变,城市人产生大量厨余垃圾的生活方式必须改变。看看地球仪,看看多少城市被垃圾包围,看看珍贵动植物被垃圾搞得失去家园、丧命的新闻,我们还这么没心没肺地吃下去,是不对的。

如果真能改变饮食习惯,可以说真是大事了。所谓文明,有时候就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据悉,该条例将垃圾主要分为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类,并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在「巨额罚款」面前,上海人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垃圾上。

据本报报道,杭州也将紧随其后,就在上周,杭州市通过了《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将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施行。

据悉,此次修改,除了将原「餐厨垃圾」变为「易腐垃圾」外,主要内容也是增大了处罚的力度。比如,新《条例》从原来的罚款200元至20000元不等,修改为按情节严重程度不同处500—30000元不等的罚款。此外,还将不良行为与征信挂钩。对相关收集运输单位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的收集运输单位,最高将面临10万元的罚款。

垃圾分类在杭州实施多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大部分市民已经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和认可,但距离形成人人自觉而为的局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次修改,显然有助于杭州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的推行,加快垃圾分类实施的进度。

都说习惯成自然,只有当一种习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举动时,才能在没有外力监督的情况下自觉而为。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相对简单,但要改变一群人的习惯,则绝非易事。一个群体,个体在思想观念、文明素养、认知方式等几个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不同。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很难达到统一。

而要短时间内改变群体的习惯,依靠教化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一种强制的规训,只有触动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才可能让个体在维护自身利益时,转变习惯和行为。比如,笔者的父母一开始也很不习惯垃圾要分类,笔者多次劝导也未见效,后来跟他们说,现在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可以追溯,如果发现是我们家乱丢垃圾,就会罚款。此后,就很少出现不按规定丢垃圾的事。

现实中,有太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事后的处罚,那么就不太有可能会有民众事先的自觉。试想,如果当年酒驾不入刑,那么现在开车不喝酒还能成为深入人心的习惯吗?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大对不按规定分类垃圾行为的处罚无可厚非,甚至还是必要之举。

垃圾分类是大趋势,作为个人只能去适应、去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严格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准处理日常的生活垃圾。这既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也是对环境负责。相信,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拒绝这项利国利己的举措。

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就有被「逼疯」的上海民众,各显神通搞「生产」吗?为了能让大家迅速掌握垃圾分类的技能,有人通过高科技VR游戏,身临其境地感受倒垃圾,有人唱出了《上海滩》版的垃圾风云。虽然,这些都是民间的智慧,却不是不可以借鉴的宣导方式。在推行严峻法规、强化民众的底线意识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提升民众的认知水平。


会,当然会,但应该是极小部分的人。垃圾分类会让你抛弃经常吃一些东西的想法。比如一些分得特别细的食物,龙虾: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的,我遇到过这种人,嫌鱼有刺就不吃鱼,嫌肉有骨头难啃就不喜欢排骨等,,,世界上是不缺乏这种人的,这些人应该会不喜欢分类细的食物吧。

但是像我,就无所畏惧了,毕竟在美食面前,付出这些是没什么的。


话又说到垃圾分类面前,这个是入法的,毕竟已经有罚款诞生了。因为相信不少人都应该明白危害的。话说只有等到伤害巨大才去做,不是太晚了吗?

日本也曾在在垃圾分类之前因为乱扔垃圾,工厂乱排废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只因为日本是个岛国,短短数十年间,污染就非常的严重了。

那时候的日本,河边浮满垃圾,藻类植物滋生,夏天散发著阵阵恶臭。

整个国家,几乎被垃圾所掩埋。

1954年,日本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俣病"。

患病的刚开始是猫,后来延伸到了人,基本病症是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这个在高中生物课本上有过介绍。

当时的日本对这种病症束手无策,直到后来经过了数十年的分析和研究,才终于找出来这种病的诱因:工厂排出的废水。

从而来看,如果我们好好管制这些垃圾,就可以避免给我们的江河湖泊造成巨大的污染。从而避免了一些像「水俣病」这种疾病的泛滥,然而还不仅仅是这些。

我们节约纸资源,我们的树木会变多,空气就变得清新,我们的呼吸病就少一些。

我们珍惜水资源,我们就能喝到更干净的水。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有句很有名的名言是: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但是我们也可以尽自己所能,毕竟保护环境从来都不是为了保护地球,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虽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必定需要一定的过程。

所谓熟能生巧,垃圾分类必须支持。


谢谢邀请。

首先,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为了让垃圾有所归属,也潜移默化的灌输给人们不能浪费粮食的思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给你举个例子:一杯没有喝完的珍珠奶茶,在以前,你可能是顺手就扔进垃圾桶了。

但是在垃圾分类的今天,你需要先把奶茶倒干净,珍珠倒进湿垃圾,杯子倒进干垃圾,杯盖倒进可回收垃圾…我想你就是再撑也不会把没喝完的奶茶扔了的。听完就不想喝奶茶了呢…

还有一个让人崩溃的是肉骨、海鲜类:猪骨是干垃圾,螃蟹壳是湿垃圾,还有最让人抓狂的小龙虾,不多说,上图:

我以后再也不敢吃小龙虾了!

在上海人民水深火热的垃圾分类中,又即将有46个城市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之中…

其实,垃圾分类习惯了之后,也就不觉得那么麻烦了,而且毕竟是对环保有益的一件事呀!

如果、如果你实在是觉得麻烦,悄悄告诉你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买一个垃圾处理器!(为了不被当成打广告的,我就不带牌子了)垃圾处理器可以帮忙把厨余垃圾粉碎,直接从下水道排走,什么骨头海鲜再也不用被阿姨问「你是什么垃圾」了!

这是一个垃圾处理器的示意图,据说,现在在上海垃圾处理器安装师傅供不应求了…

ps:大块的猪骨头建议还是扔进垃圾桶里

喜欢就点个赞吧!


最近这几天,上海的垃圾分类刷屏咯,上海人民被垃圾分类搞哭了,就在大家都在看上海人民垃圾分类笑话的时候,岂不知垃圾分类马上就会到来到我们的家门口。

垃圾分类肯定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环境,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等等,它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垃圾分类会逼著我们市民在购买生活用品时就会提前想到这个是什么垃圾,属于哪一类,以便买回家之后便于处理;其次,很多市民也许会便于处理不同分类的垃圾,饮食习惯也会跟著垃圾分类而改变,比如今天去买菜的时候会买同一种垃圾分类的菜品和食品,如果有一种菜品是单独的一种垃圾分类,也许会等到明天再买,明天买的时候就会买另外一种垃圾分类的菜品和食品,这样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就会方便的多也省事的多,也不会因为很多垃圾种类而分不清到底属于哪一种垃圾。

所以,个人认为,当垃圾分类慢慢成为我们所有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时,它不仅会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还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会改变我们生活,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很清新美好!


鸡毛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如下:现在垃圾分类进入强制阶段,首先是上海走在了垃圾分类前面,后面陆续会有46个大城市也将进入强制分类的队伍。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垃圾分类啊,随著城镇化的进展,城市也不断地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也是以一个飞速增长。一个大城市,每天制造的垃圾达十几万吨,长此下去。我们的城市是不堪重负的,如果不现在采取措施,我们将会被垃圾围城,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环境的破坏同时,我国人民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具不完全通计亚洲癌症新发占全球百分之50,中国达到百分之20多。中国到了全民防癌地步,想想我们的环境污染有多严重,丢垃圾是我们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

也许你随手一个小动作,就能对我们环境起到一个很好保护的作用。养成好的习惯,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一个美好的蓝天。垃圾分类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欢迎点击关注鸡毛日记


我认为会的,就比如我自己,以前不管制造什么垃圾,只管放垃圾桶里,满了就把垃圾袋扔了,里面啥都有,电池呀,厨余垃圾,塑料,化妆品等等,自从有了这个垃圾分类约束你,我本人又是特别怕麻烦的人[捂脸][捂脸],尽可能不制造垃圾了,因为我自己有时搞不清什么垃圾应该放哪里。

所以建议大家垃圾还是要分类,这样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垃圾,现在城市垃圾压力越来越大,之前奔跑吧兄弟里面说杭州的垃圾场已经不堪重负了,有的工人手被划破了,有的还带有病毒细菌的有害垃圾,留了很大的疤痕,[我想静静],所以请大家现在意识到这点。

而且现在的垃圾分类,到垃圾场以后直接放在进行能源再创造,发电等等,造福老百姓的事儿。所以号召大家做起来,谢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