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里克和希区柯克两位都是大师级的导演,如果要对比谁更胜一筹不太客观,就悬疑惊悚片领域来说,希区柯克的地位至今仍无人可以撼动。由于关于库布里克已经有太多研究分析文章,笔者就从电影技法和表现力的层面来谈谈希区柯克的优势。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商业电影已经形成了一种公式:要塑造紧张气氛多依靠快速剪切来完成。一旦出现恐怖惊悚的场景,大家都期待著眼花缭乱的镜头切换,要不然就如日系恐怖片一样冷不丁地冒出来突然吓唬观众。如果欠缺了这两招,那么现在的导演几乎不会拍惊悚片了。但希区柯克告诉我们,长镜头也同样可以营造出惊心动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紧张氛围,如果控制得当,其效果甚至会比那些依靠蒙太奇突出恐怖气氛的技法更加显著。

譬如希区柯克的那部《夺魂索》,拍摄这部电影时已经有了彩色胶片,但彩色的出现并没有让大师沉醉在花哨的镜头技巧里,而是玩起了长镜头。通常来说,长镜头只会在当时的艺术片当中使用,并不会放在商业惊悚片里。但希区柯克就敢这么干,从头到尾,《夺魂索》只出现了一个完整的镜头。当然,在剪辑上是有镜头的切分,但希区柯克采用了演员身体逐渐占满了整个画面然而再拉开等等小技巧,让镜头间的衔接呈现出了天衣无缝的效果,与故事配合得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希区柯克还利用电影镜头细致地捕捉人物脸色的变化,突出让人窒息的紧张气氛,直到今天,这种惊悚片中成功的极端长镜头使用,也只有《夺魂索》这一例,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敢于探索,勇于开创,这也恰恰证明了希区柯克的伟大之处。


1.如果从影片的艺术性上来比,库布里克是要胜于希区柯克的。库布里克的片子不重样,题材广泛,有战争片、悬疑片、惊悚片、历史片、科幻片等,几乎每一次出手,都会引领一次潮流。

2.如果是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库布里克的观众应该没有希区柯克的观众多。希区柯克一生执导的影片、电视剧众多,而且颇受观众欢迎,而且时间跨度很大,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去世,再到今天,希区柯克的热度从来没有降下来。

3.希区柯克的大名和电影史上的地位,是逐步确立起来的,更准确地说,是法国电影「新浪潮」到来之前的影评界提前确立起来的。新浪潮的众多电影评论家、电影导演,尤其以希区柯克为代表,对希区柯克的评价非常高,反而是美国本土,对希区柯克并没有太高评价,在法国新浪潮和作者论的影响下,他的名声和地位才开始在美国渐渐提升。希区柯克因为其作品鲜明的个人特色,被定义为「电影作者」。库布里克的名头一直很大,因为从第一部作品开始,他就是开拓性的大师,从不重复,也绝少失手。直到去世之前,还一直在苦心孤诣地筹备自己的下一步作品《拿破仑》。

4.库布里克的电影作品里,演员的表演十分重要,是标准的讲究叙事、表演的电影。但希区柯克的电影不同,希区柯克的电影里,演员只是他的道具,这个金发美女不行,再换另一个,差别不大。这跟喜欢把演员当成模特的布列松十分相似。演员的作用跟片中出现的道具近乎同样的性质。但希区柯克又被称为「工程师」,他可以在电影拍摄之前就事无巨细到每一个镜头的安排,准备工作做得很足(这一点跟库布里克非常像,库布里克是个「盒子控」,每拍一部电影,光是材料就要准备上千盒)。

5.如果非要在两个人里选一个,那我肯定选库布里克。不过这不是能够比较的,就相当于说一个是能做满汉全席的人,一个是寿司之神,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都是无人能够取代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