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里克和希區柯克兩位都是大師級的導演,如果要對比誰更勝一籌不太客觀,就懸疑驚悚片領域來說,希區柯克的地位至今仍無人可以撼動。由於關於庫布里克已經有太多研究分析文章,筆者就從電影技法和表現力的層面來談談希區柯克的優勢。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商業電影已經形成了一種公式:要塑造緊張氣氛多依靠快速剪切來完成。一旦出現恐怖驚悚的場景,大家都期待著眼花繚亂的鏡頭切換,要不然就如日系恐怖片一樣冷不丁地冒出來突然嚇唬觀眾。如果欠缺了這兩招,那麼現在的導演幾乎不會拍驚悚片了。但希區柯克告訴我們,長鏡頭也同樣可以營造出驚心動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緊張氛圍,如果控制得當,其效果甚至會比那些依靠蒙太奇突出恐怖氣氛的技法更加顯著。

譬如希區柯克的那部《奪魂索》,拍攝這部電影時已經有了彩色膠片,但彩色的出現並沒有讓大師沉醉在花哨的鏡頭技巧裏,而是玩起了長鏡頭。通常來說,長鏡頭只會在當時的藝術片當中使用,並不會放在商業驚悚片裏。但希區柯克就敢這麼幹,從頭到尾,《奪魂索》只出現了一個完整的鏡頭。當然,在剪輯上是有鏡頭的切分,但希區柯克採用了演員身體逐漸佔滿了整個畫面然而再拉開等等小技巧,讓鏡頭間的銜接呈現出了天衣無縫的效果,與故事配合得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希區柯克還利用電影鏡頭細緻地捕捉人物臉色的變化,突出讓人窒息的緊張氣氛,直到今天,這種驚悚片中成功的極端長鏡頭使用,也只有《奪魂索》這一例,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敢於探索,勇於開創,這也恰恰證明瞭希區柯克的偉大之處。


1.如果從影片的藝術性上來比,庫布里克是要勝於希區柯克的。庫布里克的片子不重樣,題材廣泛,有戰爭片、懸疑片、驚悚片、歷史片、科幻片等,幾乎每一次出手,都會引領一次潮流。

2.如果是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庫布里克的觀眾應該沒有希區柯克的觀眾多。希區柯克一生執導的影片、電視劇眾多,而且頗受觀眾歡迎,而且時間跨度很大,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到80年代去世,再到今天,希區柯克的熱度從來沒有降下來。

3.希區柯克的大名和電影史上的地位,是逐步確立起來的,更準確地說,是法國電影「新浪潮」到來之前的影評界提前確立起來的。新浪潮的眾多電影評論家、電影導演,尤其以希區柯克為代表,對希區柯克的評價非常高,反而是美國本土,對希區柯克並沒有太高評價,在法國新浪潮和作者論的影響下,他的名聲和地位才開始在美國漸漸提升。希區柯克因為其作品鮮明的個人特色,被定義為「電影作者」。庫布里克的名頭一直很大,因為從第一部作品開始,他就是開拓性的大師,從不重複,也絕少失手。直到去世之前,還一直在苦心孤詣地籌備自己的下一步作品《拿破崙》。

4.庫布里克的電影作品裡,演員的表演十分重要,是標準的講究敘事、表演的電影。但希區柯克的電影不同,希區柯克的電影裏,演員只是他的道具,這個金髮美女不行,再換另一個,差別不大。這跟喜歡把演員當成模特的佈列松十分相似。演員的作用跟片中出現的道具近乎同樣的性質。但希區柯克又被稱為「工程師」,他可以在電影拍攝之前就事無巨細到每一個鏡頭的安排,準備工作做得很足(這一點跟庫布里克非常像,庫布里克是個「盒子控」,每拍一部電影,光是材料就要準備上千盒)。

5.如果非要在兩個人裏選一個,那我肯定選庫布里克。不過這不是能夠比較的,就相當於說一個是能做滿漢全席的人,一個是壽司之神,在自己所在的領域都是無人能夠取代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