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姓牛,和他聊过很多,对那个年代国内的摇滚乐生存环境,发展状况也略有耳闻。

当时的国内摇滚环境真的很不乐观,网路通信才刚刚起步,那时候国内也没有很好的老师,乐手们想要学习些国外的音乐知识,只能通过少量流传在国内的错误翻译的书籍自学摸索。在那个发展极度匮乏的年代,能将摇滚乐创作完整地学下来的人,总归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肯定会有所欠缺。

再说回创作本身,他的作品路线相对于同时期的作者来说算标新立异的,可能和自身性格有关系。他不喜欢「正」的,符合标准思路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玩啥不像啥」,喜欢加一些有个人特点的元素。放到学术上来讲,就是实验性。

比较有所争议的地方是古筝等一些民族乐器的使用,中西结合有人会觉得不伦不类。其实对于有一定视野的音乐人,在国外与数量众多的同行相比较后,总会试著在作品中发掘自身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同时期的其他音乐人也有尝试,崔健老师用了唢呐,唐朝乐队有《梦回唐朝》,谢天笑老师也弄了一整张EP来实验。这些尝试本身有失败的有成功,但愿意去尝试总是值得鼓励的事情,毕竟中国的现代音乐文化很少有人在推进了。

而晚期的作品又重新归于保守了,也许是年纪大了吧。

至于后来的吸毒之类的事情,不欣赏,不提倡。


谢天笑,的确能当起当下中国摇滚乐的领军人物这个头衔。优秀的乐队首先要有优秀都乐手。老谢的吉他功底,用赵本山的话说:那是相当凑合!其实个人觉得现在风气不是很好,很少有人下苦功去练琴了,即使下苦工去练琴的人也不一定有创作的天分。老谢二者兼有之。故当的起任何的赞美。

盛世的人们需要的不再是思想而是娱乐。这是大环境的悲哀。与老谢无关,但在当下还能坚持自己,不去媚俗,这本身就是令人尊敬的事。老谢继续加油,中国摇滚继续加油。

假面乐团 贝斯手留


谢天笑是先在国外混再杀回来的,他的音乐是经得起国际乐迷考验的。不想议论他在国内什么地位,只发现他的音乐是越听越觉得了不起的。天生嗓音条件抱歉了一点,但是属于创作型。

这货的歌听起来是苹果电脑装了win,大葱饼子配咖啡,豆浆里面加黄油,煎饼果子蘸沙拉的感觉啊!!!妥妥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