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西域和隋唐歌舞的渊源吗?让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告诉大家

隋唐时期,无论是歌舞和乐曲都达到了历史的高潮,后来随着西域龟兹乐曲和乐队来到长安,逐渐融合了中原文化元素,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风的历史舞剧,这股文化的春风瞬间就遍及了全国各地,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种艺术文化。

西域擅长音乐的人,历史家将他们的来历分为葱岭以西和葱岭以东两大部份。葱岭以东入居的有:于阗尉迟氏,唐代宗时有尉迟青,居住在长安的长乐坊。到唐德宗时,他曾经官至将军。虽说是一员武将,但很会吹篥,当时的人称他的技艺“冠绝今古”。

大历中,幽州的王麻奴善于吹篥,他很自负,听说尉迟青吹篥在京城很有名气,他很不服气,要想与尉迟青一决高低。为此,他特意赶到京城,寄住在尉迟青家附近,时不时的吹奏一番,卖弄自己的本事。尉迟青始终对他不理不睬。王麻奴终于沉不住气了,要求见尉迟青。在尉迟青家,他用高音调吹了一支《勒部羝曲》,吹得汗流浃背,总算是吹完了。尉迟青却对他说:何必用此调吹呢?他从容地拿出自己的银字管,在平般步调中吹奏了一遍,听者如闻仙乐,使王麻奴大为折服,流着眼泪摔碎了心爱的篥,发誓终身不再吹奏。

了解西域和隋唐歌舞的渊源吗?让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告诉大家

文宗太和年间,有尉迟章善吹笙。唐代贞观年间,太常寺乐工裴神符、裴兴奴都妙解琵琶,得到时人的称赞。隋唐之间,乐府有艺人白明达,很得当权者的赏识。隋炀帝时,他曾当过“乐正”和隋炀帝合作创作乐曲。炀帝写词他作曲(“造新声”),计有《万乐》《藏钩乐》《泛龙舟》等数十曲,深得炀帝欢心,甚至想要给他封王。到唐高宗时,他又创作了《春莺啭》等曲子,这是唐代著名的舞曲。

看起来,白明达是经历隋、唐两代的一位卓越而多产的作曲家。葱岭以西以石、曹、米、史、何、康、安、穆为姓氏的人,大抵上都是西域昭武九姓的后裔。唐贞元中,琵琶名手康昆仑。

李白写的《上云乐》中的康志胡雏,是唐代的歌手。唐宣宗时,乐府又有康愞,“善弄婆罗门”。安进贵,隋朝乐人。安叱奴,唐武德元年,皇帝要将歌舞伎人安叱奴拜为散骑侍郎,礼部尚书李纲直言上谏,然而遭到驳回。李纲在谏言中称安叱奴为“舞胡”。玄宗时有凉州胡人安万善。李颀赞他吹的篥非同凡响,诗云:“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昭宗时有舞胡安辔新。安金藏,唐睿宗时俳优艺人。

了解西域和隋唐歌舞的渊源吗?让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告诉大家

后魏以来,曹氏一家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曹婆罗门、曹僧奴、曹妙达,曹僧奴之女北齐高纬立为昭仪,曹氏一家几代人当时都以弹琵琶闻名。其中曹妙达因得当权者宠,以至封王开府。唐代的琵琶名手曹保,曹保之子曹善才,孙曹纲在当时长安教坊中都是有名的琵琶手。而曹保一家也是曹妙达的后裔。

白居易有诗云:“谁能截得曹纲手,插入重莲衣袖中。”对曹纲奏出美妙音乐的手羡慕不已。唐又有曹触新善弄婆罗门,曹赞、曹叔度为散乐艺人。米嘉荣,歌手;米和,米嘉荣之子琵琶艺人;米和郎,琵琶艺人;米都知,琴人、歌手,官封都知。何勘,歌手;何懿,歌手。史从,弹筝;史敬约,吹篥。石国胡儿,胡腾舞艺人;石宝山,琵琶艺人。穆善才,琵琶艺人。见诸记载的唐代西域乐人,大略有上述如许,在演奏琵琶、篥或专攻歌舞俳优,他们的技艺在唐代可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

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实力雄厚的艺术家,才能在唐代掀起胡乐艺术的高峰,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元稹诗云:“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可说是当时西域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真实写照。

了解西域和隋唐歌舞的渊源吗?让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告诉大家

唐代著名僧人玄奘说龟兹音乐“特善诸国”(《大唐西域记》)。早在汉宣帝时,龟兹王绛宾曾从长安带回笙、萧(排萧)、琴、瑟等汉族传统乐器。大约公元386—432年之间,龟兹乐传入中原地区。当时后凉的吕光(氏族人)与龟兹发生过一次战争,战后吕光把龟兹的乐曲和一个完整的龟兹乐队带到中原。

据《太平御览》引《乐志》记载,这个乐队共有20个乐工,使用的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五弦琵琶)、笙、笛、萧、觱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钹、贝等15种。乐曲从形式上分,计有歌曲《善善摩尼》解曲《娑伽儿》舞曲《小天》《疎勒盐》三种。

据说,吕光所得龟兹乐曲共“佛曲百余成”(《教坊记》),可能这些乐曲的内容多与佛教有关。这些音乐,当时称作“胡声”,与传统的汉族音乐迥然不同,其歌词也都是“娄罗胡语,直置难解”。

如今,新疆的民族歌舞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正如千百年来流淌的中国风,在悠久的岁月里沐浴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

了解西域和隋唐歌舞的渊源吗?让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告诉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