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病。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20%。

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0%。

致癌因素

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牵头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论文,分析了中国各个癌种由于23种主要致癌风险而发生的比例。

有哪23种主要致癌风险呢?可分为五个大类:

行为因素:

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饮食因素:

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和钙摄入不足、红肉、深加工肉类和腌菜食用过多。

代谢因素:

体重超重、糖尿病。

环境因素:

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

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顾东风团队的研究发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国人癌症发生风险。该研究成果于2月12日在线发表在Cancer上。

研究结果表明:每增加一项健康生活方式,癌症风险下降约6%;同时保持6项健康生活方式,与不超过3项健康生活方式个体相比,癌症风险将会降低17%。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保持健康体重、体力活动充足、限制饮酒、充足的豆类和蔬菜水果摄入及限制红肉摄入。

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会传染的

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是不传染的。

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会传染的。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状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

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等。

(4)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发现癌症要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

癌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

规范化治疗是长期临床治疗工作的科学总结,根据癌症种类和疾病分期来决定综合治疗方案,是治愈癌症的基本保障。癌症患者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化治疗,不要轻信偏方或虚假广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癌症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癌症康复治疗包括心理康复和生理康复两大部分,是临床治疗必要的延续和完善。癌症患者的康复要做到: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合理的用药、定期的复查。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要在医生帮助下通过科学的止痛方法积极处理疼痛,不要忍受痛苦。

要正视癌症,积极调整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身心状态,达到病情长期稳定,与癌症“和平共处”。

整理编辑:医世象 王月星

参考文献:

Disparities by province, age, and sex insite-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Lancet Glob Health,2019;7: e257–69

Impact of healthy lifestyles on cancer risk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5年登记资料

——本期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