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预估.jpg

 

今年全台农业盛产,但是盛产后却带来香蕉、凤梨价格崩跌,每年政府信誓旦旦要解决农民的问题,总是在出事后才提出。尤其是要提供农民产销平台,从源头管控。但不见得每个农民会配合,再加上各种状况及主政观念落后因素,使得产销资讯平台,沦为蚊子平台,得不到农民的使用及信赖。个人参考国外及AI整合应用,提出一个宏观的解决方案,供政府决策者参考。

国外案例:伊利诺州大学美国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NCSA)Kaiyu Guan教授表示,为了预测伊利诺州和全美玉米或大豆产量,必须搞清楚两者的生长地点。全美玉米和大豆生长面积,以往要等到收割后4~6个月美国农业部(USDA)才会公布,以致农业决策和经济决策慢半拍。 NCSA新技术可在播种后2~3个月,也就是收割前辨识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地,而且准确度高达95% 。NCSA共有两台超级电脑ROGER和Blue Waters,可产生Landsat卫星的时间序列资料堆叠,Blue Waters记忆空间大和运算资源丰富,可透过密集机器学习和测试,建立辨识模型。多亏强大运算资源,才能提早准确预估作物产区。(参考文章网址)

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全国农作物产量/价格及健康农作物管理系统,其作法如下 :(功能如上图所示)

1.善用全国农作物土地图资系统,并利用卫星上的上高光谱短波红外线,空拍扫描台湾整个土地农作物的图片,供大电脑AI大数据系统使用。

2.结合国内AI资讯专才及专家,利用深度神经网路,识别各种农作物及结合地图预估产量。

3.最重要的是AI要整合各种大数据资料,建立一个可供农民使用的农民产销资讯平台。

系统功能(Browser及APP):

1.提供农民动态查询预估各种农作物产量的未来趋势,让农民资讯对等之下可以知道状况,政府也可以适时辅导产销。

2.根据往年大数据资料及结合今年预估农作物产量,提供农民动态查询预估各种农作物的价格,让农民不会一蜂窝的种同一种的农作物,达到有效的农地利用及保障农民收入。

3.至于农作物健康管理系统,政府有大数据资料可以使用AI训练各种农作物图片,建立一个可判断各种农作物是否有疾病及建康状况的AI模型,而农民在自己的田地,用手机拍照上传图片,即可得知自己的农作物健康状况。

AI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在智慧农业除了使用IoT监控及AI整合,记录各种状况提升农作物产量。同样可以利用卫星或无人机,配合AI机器学习,解决国内农作物产销过剩及农作物健康问题。也希望小小的建议,能让政府高官的有识之士看到,思虑出更符合国内农业4.0的计划,让农民每年有稳定的收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