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好奇,江蘇省為何要賣掉南汽?

難道是南汽一直負債虧損?不過也不會吧,南汽依維柯賣的還不錯啊,南汽還有錢買回了名爵啊。


「榮威與名爵不打架了。」前上汽集團董事長鬍茂元說到,此話出於2007年12月26日。

這天,上汽和躍進集團在人民大會堂簽訂合作協議,前者以20.95億現金和3.2億股股份(約合107.38億),收購南汽控股股東——躍進集團的全部汽車業務。

這是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併購案,不僅結束了上汽、南汽和羅孚持續數年的紛爭,還深遠地影響了名爵和榮威兩大品牌的未來。

上汽和南汽的「前緣」

上世紀90年代,國內傾力發展汽車產業,除了整車生產項目,國家還希望在技術難度最高的發動機缸體鑄造領域有所作為。

因此國務院決定,由上汽和南汽集團合作,引入國際知名鑄造企業來合資組建公司。由於早前南汽和菲亞特合作的依維柯項目成績不俗,所以經過考慮後,最終把合資對象選定了菲亞特集團的泰克西公司。

1998年9月,華東泰克西汽車鑄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外雙方各佔50%,上汽和南汽各佔25%,公司投產的發動機缸體主要供給於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和南京依維柯車型。

這些多方合作,都為後來羅孚收購案、南汽和菲亞特的矛盾分化、南京菲亞特汽車生產廠「變身」上海大眾生產基地等,埋下了伏筆。

而南汽和上汽的第一次鬧掰,正是從「羅孚賣身」開始。

「羅孚初賣身」

21世紀初,最早與羅孚接觸的國內買家,是那個已經在和菲亞特「撕比」的南汽。

其時南汽派出了以省委書記為首的領導班子和羅孚談判,進展一度很順利,甚至曝出過要組建合資公司:南汽出1億美元資金,羅孚則以設備和技術折成股份,且不控股。該方案包含了羅孚在英熱銷的8個系列產品和正在研發的兩款新型產品,南汽胃口之大可見一斑。

不過由於雙方的「獅子開大口」,最終使這次談判告吹。

那時發改委已經動員上汽,希望它幫幫資金短缺的南汽,聯合收購羅孚。對此,雙方一開始有過積極響應,上海、江蘇兩地官員頻繁往來,隨後「上南」也在2004年初成立了合資公司「東華」。

但雙方沒能繼續走下去。

直到多年後兩者正式合併,胡茂元回憶起第一次合作時的擱置,表示是「南汽猶豫了」。

「當時已經到了可以簽約的地步,但南汽最後沒有簽」。

那段時間,羅孚中國代理團隊一直遊歷各省,還分別和華晨中國、重慶力帆、吉利、廣汽等展開談判,期間傳出要和華晨組建合資公司、廣汽團隊到訪英國羅孚生產基地參觀等消息,但最後通通因為價格不合而沒成事。

作為主角之一的李書福事後對外界坦言,「羅孚是一個我非常熟悉的企業,我去了五六次,他們也來了好幾趟,我們談得非常好,連合作協議也起草好了。」

「後來羅孚與上汽談了,我們就退出了。」李接著說。

2004年6月,上汽與羅孚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就技術合作、研發整車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當時雙方的終極目標是上汽併購羅孚汽車,計劃先成立合資公司,然後再由上汽出資收購剩餘的羅孚汽車股權。

由此可見,一度的「上南」組合不復存在,南汽出局。

後來,上汽以6700萬英鎊,購入羅孚75和25車型和部分發動機技術的知識產權,為發展自主品牌作準備。

「黑洞」引起劇情反轉

為實現最終收購,上汽必然要對羅孚進行盡職調查,不過越深入挖掘,羅孚的資金黑洞問題就越加凸顯:

1、羅孚就45車型的知識產權與本田產生糾紛;

2、賬面虧空高達2億英鎊;

3、如果上汽要整體收購羅孚,還要替後者向寶馬償還4.27億英鎊無息貸款,並承擔羅孚員工的養老金問題。

合算下來,上汽大概要為此付出10億英鎊。

由於收購難度遠超當初預估,後來上汽又回頭找到南汽,希望聯手展開收購。2005年2月23日,上汽官方證實了該條消息。

據悉,上汽方面提出的方案是,三方組建合資公司,羅孚佔30%,剩下「上南」各佔50%和20%,南汽將作為部分車型的生產基地。

而在上汽官方發聲的前一天,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接受採訪,表示「我們非常歡迎、也非常願意看到上汽集團和羅孚進行合作。」

上汽接著的發聲似乎是在回應英方,「你們身上太多坑,我隻身對付不了」。

兩個月不到,事態再產生反轉。4月9日,羅孚宣布與上汽談判失敗,將委託普華永道擔任破產管理人,但同時上汽回應,雙方仍有談判可能性。

彼時外界推測,羅孚破產後,上汽或更容易收購其部分資產。

不止上汽,此時各家心裡都在打著算盤,其中李書福就說到,「上汽沒有收購,羅孚又找上門了。」

至於原來和上汽合謀收購的南汽,做法更乾脆,直接換「一把手」全力參與到收購事宜。

2005年5月12日,南京市原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浩良正式接替南汽董事長一職。

收購,要很多錢的

從王浩良上任到正式作出競購決定,時間已經轉到了6月6日,事後南汽將其定義為「566」項目。

一個多月後的7月23日上午,羅孚的破產管理人普華永道宣布,南汽成功競購英國羅孚。

這固然對南汽、乃至國人是一項好消息,但擺在面前的最大問題,仍然是資金。何況按照協議,南汽要在簽署協議後5日內,支付5000萬英鎊。

王浩良對此也不掩飾,對外稱運作整個收購需要30億,從消化到建成還需要100到120億。

好在官方義不容辭。

其時江蘇省相關人士透露,政府將在資金上支持羅孚項目。同時,南京市汽車工業辦公室負責人稱,只要項目談下來,新車一年後即可下線。

後來江蘇省政府人士也表示,南汽通過資本運作構建了多級融資平台,在保證到控股權下,融到了足夠多資金。

除了收購款項,後續費用接踵而來,南汽也一直走在融資的路上。2006年12月19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先是借其5億元貸款,隨後在次年5月,南汽再獲30億元貸款資金。

時任南汽名爵副總的楊軍虎還有過這番言論,「只要江蘇省有錢,我們就有錢。」由此我們也不難想到,為什麼後來發改委又要拉攏上汽和南汽合併。

話說回來,明明上汽要比南汽有錢,為何最後贏家反倒是南汽?

國外亂斗結束

南汽收購完羅孚後,高層接受採訪透露細節,「正當雙方準備簽約時,普華永道負責人突然接到電話,隨即轉身去開小會遲遲未歸,原來此時上汽報出一個天價,令普華永道動搖了。」

王浩良即時向收購小組下令主動出擊,要求其向英方放狠話,「如果你們此刻猶豫了,我們將向新聞界宣布,南汽從此退出竟購,你們也會失去叫價砝碼。」

一邊是即將舉行簽約儀式,一邊是電話里的口頭協議,普華永道最終還是堅定立場,裁定新報價「時效期已過」而無效,於是和南汽正式簽字。

交易宣布後,上汽心心不忿,要求普華永道公布各競購方的出價,是否按價高者得原則判定交易。上汽小組也對英媒表示,相信自己的出價更高,希望普華永道重新考慮這筆交易。

「整個過程並不基於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完成,也沒有考慮好羅孚債權人和職工的利益。」上汽向英國貿易工業部門申述表達不滿,並稱必要時將動用法律武器。

直觀這場交易,南汽以5000萬英鎊購得了羅孚持續盈利的發動機部門,且這批固定資產只要運回國內組裝完,便可馬上投入生產。

其時外界估計,比起南汽付出的不到8億成本,這批生產線價值要高達100億人民幣。

後來南汽名爵將這些資產簡單歸納為「14311」:

「1」 :一套完整的研發、生產設備,累計有4507台套設備;

「4」:四個整車產品平台,有轎車、跑車等等。

「3」:三個系列發動機,包括V6發動機,2L和2.5L柴油機。

「1」:一個變速箱和一整套百年積澱的無形資產。

不過稍有打擊的是,同年7月初,本田和羅孚之間的專利糾紛有了裁定,前者勝訴,隨後收回了45車型的關鍵設備和設計圖紙,這當中就有南汽的部分收購資產。

另一方面,上汽更早時候以6700萬英鎊,只收穫了些25和75車型等知識產權,生產線還得自己另外建立,資金投入要比南汽多出不少。

這麼看,確實勢力更弱的南汽佔了更大便宜。

國外戰場轉至國內

收購完成後,拼的就是生產和投放速度。

南汽收購回來的這批資產,累計裝箱多達4000多個,電腦文件也要多達2500G,而南汽僅用1年即完成了安裝生產線。

後來,南汽又只用了3個月,完成國產配件通過英國方面的認證,成功出口交付。

另一方面,由於當時南汽和菲亞特之間的矛盾越演越烈,分家之勢不可逆轉,2007年初就有近30名南京菲亞特中高層被抽調到MG,後來該數字演化成「70%精英」。

甚者,原南京菲亞特銷售體系也紛紛轉投去了南京名爵。

2007年3月27日,南京名爵MG 7、MG 7L和MG TF宣告下線,此舉意義不僅是展示速度,同時還是向上汽宣戰,因為MG 7和榮威750屬於羅孚同一平台的姊妹車型,且後者剛剛在1月以23.18—27.68萬上市。

比起國外相同車型,榮威750將軸距加長100mm,MG 7L更甚,累計加長了200mm、且價格更低,售價區間為17.16—30.28萬。

到MG 7L上市那天,是2007年8月23日。雖然姊妹車型之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但此時上汽和南汽已放下干戈,轉到了合併談判中。

不是冤家不聚頭

談過合作,有過數次對壘,上汽和南汽這對CP在幾年裡確實夠多紛擾。

但上文也提到過,儘管南汽贏盡表面風光,內里的資金問題依舊難以掩飾,這點給「上南」合作創造了最大可能性。

2007年4月19日的上海車展新聞發布會,上汽董事長鬍茂元突然發話,「我作為上汽集團法人代表,很認真地告訴大家,我們希望與南汽聯合。」

這是上汽高層首次對外表露心聲,語言不帶一絲婉轉。據說這天以後,王浩良下令南汽名爵停止一切與榮威的口水仗。

6月6日,王浩良首次回應,從未關閉與上汽的合作大門。

接下來事情發展速度便加快了,6月底雙方組建談判團隊;7月27日舉行首輪合作談判並簽訂合作意向協議;接下來三個月,雙方完成盡職調查、資產評估;12月,兩者談判進入最後階段。

到12月26日,雙方正式簽字。從上汽發聲到達成合作,耗時只有8個多月。

其時相關人員稱,如果沒有兩地領導的強力推進,上南合作不會進行得這麼快這麼順利,彼時上海市委書記正是我們現時的「大大」主席。

當然,這裡少不了發改委的輔助,尤其要解決南汽的「負累」菲亞特。

南汽全力投入到名爵後,由外方主導的南京菲亞特依舊不能起死回生,雙方也算是走到了盡頭。為把南汽從淤泥里拔出,發改委對菲亞特承諾,與南汽分手後,保留菲亞特的合資許可,今後可與任何一家國內車企合作,再組建合資公司。

同時,上汽也承諾幫助菲亞特在國內發展。

在「上南」正式簽字前的12月23日,南汽和菲亞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南汽以1歐元購買菲亞特在合資公司的股權,菲亞特成為繼標緻後、第二個因業務不景氣而退出合資的國外品牌

後來,南京菲亞特汽車生產廠成為了上海大眾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桑塔納、帕薩特等。

後續一些發展

上汽收購完南汽後,由於彼時名爵銷量不堪入目,2008年上牌量不足7300輛,而榮威則有2.4萬輛。基於報表考慮,雙方於2009年實行併網銷售

「併購完南汽後,上汽現金流很緊張,若不是09和10年市場環境轉好,上汽那兩年日子將很難度過。」相關人士回憶當時形勢。

南汽得到上汽幫助下,2008、09年連續實現扭虧40%,且在2010年終於盈利1000萬元。

同時,曾虧損22億的生產基地被上汽大眾接手後,於2008年5月正式投產,到09年1月已創稅收近2億元,變化甚快。

到2013年,上汽再次「分拆」榮威和名爵,先是在上海車展各立展台,後來分別設立了榮威事業部和名爵事業部,開始傾力打造兩者的差異化。

而當初南汽收購完羅孚後,曾斥資投入到英國名爵伯明翰生產基地的復產,時任江蘇省省長梁保華也在2007年5月29日,親自主持了復產儀式。

不過在2016年10月24日,名爵對外表示,伯明翰長橋工廠已正式停產,生產部門將被轉移到中國,國內也成為了名爵的唯一產地。

異品車小結

這場「羅孚買賣」實際牽涉了諸多派別,隨便拎一段出來都可以說上一段故事。

當然要說最經典的,還是上汽和南汽之爭,劇情變化多端,背後還有一個菲亞特在攪局,大家可移步看看之前文章《菲亞特合資:馬爾喬內也回天乏術|車企故事》

10年間,彼時初生的榮威和名爵,現已成為自主品牌的有力代表。作為國人,這大概心裡還能勾起不少慰藉。

相關鏈接:

菲亞特合資:馬爾喬內也回天乏術|車企故事

馬自達在華合資:就是個折騰 |車企故事

楊文軒:本田:作為「第三者」,是怎麼搭上廣汽合資的?……

大眾汽車在華:細數南北之間的紛爭和整合

豐田汽車:在華合資境遇,是一波三折,折完又折

楊文軒:奧迪:在華30年,從遙遙領先到匍匐前進,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更多內容請關注個人專欄:

汽車圈-異品車?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新車分析、試駕體驗、探店市場、車企故事,一目了然。


短視的江蘇始終沒有把汽車做起來.本身南汽體制老化.進取心能力都不成.
MG應該是被上汽的榮威打死了的,南汽買了了英國MG汽車的生產線於品牌,全部拉回南京重新生產,而上汽只買了圖紙與MG的設計團隊,就把南汽給打死了。

來源於上汽宣講會:

由於車企的內鬥,上汽和南汽分別購買了MG的技術和品牌。而南汽一直發展不起來,好像已經處於虧損狀態,所以南汽賣給了上汽,上汽背負南汽的債務。

個人認為上汽把南汽的擠垮了,然後收購南汽,從而獲得南京政府的支持,自此之後南京方面再無可以發展的車企。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