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饮食男女》

1:这是我最喜欢的李安电影之一。

2:开头的美食制作,真是让我一个生为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流口水,中国人的美食太伟大了,中国人太幸福了。

3:郎雄,典型的中国父亲形象,不善言辞,沉稳庄重。

4:西方神话里,有恋母情结,被称为「俄狄浦斯情节」,同样也有恋父情结,被称为「埃勒克特拉情节」。

5:电影讲述了一个单亲父亲朱师傅和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家宁的深深眷恋和家庭纠葛的故事。

6:大姐是个大龄剩女,二姐是个工作狂,小妹是个萌妹子,虽然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但对家的眷恋,对父亲的眷恋,是得她们姐妹也冲突不断。

7:二姐最漂亮聪颖,最得父亲喜欢,大姐操持家务,长女如母,小妹抢了朋友的男友,最早把自己嫁了出去,因为她最小,最不受重视,她的爱也最需要争夺才能得到,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

8:一家人,各自独立,天各一方,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顾及,关心和爱。

9:男人什么时候最性感?做饭的时候。男人对什么女人最专一?20岁的女人。

《饮食男女》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为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为什么有情有义的女子多出自青楼?为什么最叛逆的人能守住传统?为什么最浪荡的人能守住孤独?


这部电影很多人已经从饮食男女,台面上和台面下的事儿来说过,我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写两句吧,关于家庭的分与散。

《饮食男女》是李安1994年的作品

作为一部讲述中国家庭伦理故事的电影

电影里包含了很多中国式的细腻情感

无论是三姐妹每个人心里不愿意跟家人分享的事儿

还是老朱心里存著的那点事儿

电影把个人和家庭的冲突给展现的活灵活现

里面很多画面都非常的真实生动

简直就是一部中国传统家庭的变迁史

记得小的时候我一亲戚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孩子的父亲早年心脏病突发去世

母亲一个人拉扯大四个孩子

结果孩子大了,老大结婚不久又闹离婚

老二跟别人私奔跑了,老三成了别人的小三

唯一一个小儿子又是同性恋

憋了很久才被他妈发现

和电影中很相似,记得小时候我去他们家的时候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和和气气热热闹闹

大家有说有笑,打牌都不愁凑不齐人

但仅仅是小时候,孩子大了

现在他们家里只剩下老妈和已经离婚的老大

你要说算个家吧,逢年过年孩子们也能聚到一起

聚跟散本就是一个家庭常有的事

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生活

一个家散成几个家,一种生活散成了几种生活

大部分家庭都要经历这样的经过

家还是那个家,只不过旧的规矩已经容不下新的观念

菜还是那些菜,只不过人不一样了

酸甜苦辣,各人有各人的味

就跟现如今很多家庭一样

成婚以后,原来的家更像是一个在心里的牵挂

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

那个家的样子仿佛被永远封印在了记忆里

这也是家的意义的一部分,就好像蒲公英种子一样

成熟了就飞走,原来的家破碎重组

慢慢的你滋养著一片土地

你成了另一个家庭的核心

你努力把你心中家的样子还原出来

所以只有当了父母以后

你才更能理解为人父母的不易

(最后,我头条号里有这部电影的视频解说,欢迎关注)


表达了四个字:食色性也

《饮食男女》是李安在台湾拍摄的「My Father KnowsBest」三部曲的第三部。

前两部分别是《推手》(1991)和《喜宴》(1993),和前两部一样,李安在《饮食男女》中热烈地讨论著中国人社会中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借由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美食,观众嗅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在现代中国人社会的另类解释。

具体来说李安的电影总带著些中国传统文化温文尔雅的气质,虽平庸却很现实。在这部为李安第一次赢得世界性声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里,由郎雄扮演的朱师傅是一位著名厨师,他和三个女儿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聚集在一起。于是乎,家庭中所有的大事小事便都在饭桌上提出,每次都有一位家庭成员「有事要宣布」,其结果是会餐不欢而散。影片中最有看头的地方就是将饮食和情感紧密联系,正如影片中人物所言:「饮食男女,人之所欲,不想也难。」片中的中国式盛宴,家人团聚的温馨气氛,无处不在的强烈的传统气息,让人感觉这是一部「很中国」的电影。

深谙中西文化差异的李安,将一浪高过一浪的矛盾冲突随著中国菜的浓汁重酱泼洒开来,再凭借郎雄、杨贵媚、吴倩莲、赵文暄、归亚蕾和张艾嘉这些台湾资深艺人的出色演绎,《饮食男女》当之无愧是台湾乃至华人影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一。

李安一直在打破禁忌。可在那之前,几十年前的喜宴就已经讨论同性恋话题了,那可是几十年前啊。

这部电影里,大女儿放开束缚去爱,真让我大吃一惊。杨贵媚真美。当她批下头发, 穿上红衣裳,昂首挺胸的去上班,又站在操场主席台向全世界呐喊要写情书的人站出来,最后主动亲吻了体育老师,我想,这才能代表中华美人。即使在这个年代,女性主动追男人,也有可能会被嘲笑,放眼几十年前,更是不敢想像。而看上去最保守的大女儿做出了最大胆的事,李安在表达女性要主动追求爱的想法。三女儿本是电灯泡,后和好友的对象恋爱,甚至未婚先孕。横刀夺爱这些事放到今天都不能容忍,但李安没有过度在三女儿和好友之间纠缠,直接跳到三女儿带男友回家,给了观众第一个惊喜。最后朱父本人的举动更是不用说了,这个算是导演最好的一部电影之一。

总结来说:这部其实表面看起来是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女儿的爱,其实深层次讲的是由于男女、辈分不同造成沟通障碍,进而影响这种相互爱的正常流动,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感觉有时候很大冲突,但我们能够理解,因为爱的存在。

通俗的讲饮食和男女是人性最基本的爱好,没人能够例外!虽然饮食和男女关系是人的欲望,但把它连接到一起是因为爱。

最后用古语结束作答(要和文章开头相互辉映嘛,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的)

《礼记》里面的一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


电影名称《饮食男女》

作品类型 都市 亲情 剧情

执手导演 李安

上映年份 1994(台湾)

曾获奖项 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1995)  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个人评价 整部电影下来 最好玩的是每一次大家一起吃饭就会发生不得了的剧情转变 镜头还是很成熟的 作为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的第三部 印象最深的是老温悄然无声的去世了朱爸悲哀的说了句 「我的味觉死了」这句双关语 让我记忆犹新 看过的人都清楚这句话的意思 两个女儿的不舍离开 剩下二女儿在守候著这个家 1994年出了不少好电影 这部也算是部非常经典的电影 搞笑的元素也有许多 世事难料 脑洞是有点大 剧情很容易就拐了个弯 会突然感觉 噫 怎么会是这样 反应过来又是哭笑不得 人之大欲 饮食男女.

经典语句「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顺应天命者悲,抗逆天命者死。」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到底想表达什么。

饮食男女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他的处女作品《推手》以及一年后的《喜宴》

加上这部可以说是李安的巅峰之作的《饮食男女》,都是探讨家庭情感的家庭剧。 融入了东方传统的象征产物,比如太极拳,东方式的结婚喜宴,饮食男女就是通过食物来刻画了东方家庭的关系。

饮食男女依旧是李安擅长的那种小鸡炖蘑菇感情路数。影片中有很多的人物关系,比如;父亲和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三个女儿之间的关系,还有那最后炸弹似关系,加上一个从中乱牵线的大妈。 但是李安将这些都完美的表达出来了。一个家庭中的感情的流露,一切那么自然又顺意。借由彼此的生活与冲突,建构出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价值观,描述的两代关系。


但凡是看过影片的观众肯定都认可,影片的开头实在是太精彩了!4分钟,39个镜头,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身份以及精湛的厨艺,讲的一清二楚。菜肉入锅的油滋滋声伴著舒缓的音乐,进行著空间和节奏的变换。正如老朱做的饭,使观众深入其中。

「饮食男女」出自孔子《礼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食在片中不就是说民生,说生活本身吗?借饮食表达老朱的心情「家想要却留不住」---干烧的甲鱼,憋;烧菜上桌---女儿长大离家留不住;倒掉未动的饭菜汤包---家人之间互相不理解,对家人家无「惜」。

男女则指代康乐,事关繁衍与性。民生与康乐合起来不就是人生,不就是「饮食男女」吗?直可谓「食色性也」。就像老朱自己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必不可少的周日的晚宴。

老朱把它当作与女儿间团聚交流的场所。老朱费心做出的一桌丰盛菜肴,将三个女儿聚在一起,但三个女儿各自有各自的故事,聚餐已经变成了冰冷繁复的形式。他早早体会到了一种悲哀:家人间互不理解,家人间也无「惜」。所以以致邻居的锦荣和其女儿姗姗才引起了老朱的内心情感波澜。

老朱想将家庭聚拢,反而家庭更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家倩想要搬走,家宁怀孕结婚,家珍也找到了自己的男朋友。这些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都是在饭桌上发生,这个饭桌也就见证了整个家庭成员的发展。

影片高潮部分父亲公开与锦荣的关系,在我们看来有些滑稽,但却并不突兀,甚至有些顺理成章。给观众造成这种感受的不仅仅是全家人对待人生大事的潦草态度,更多的是一些暗示,这就不得不提到影片的暗线了,即父亲的感情。

父亲几次坦白无果,只跟老友感慨一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既是期盼,也是喟叹。

《饮食男女》的主题就是文化冲突。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的内核就是在讲中西方文化冲突,现代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尤其《饮食男女》讲的是大家庭的解体,环境就在台北,几乎连一个洋人都没有出现。但一样讲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只是这一次,李安把这种冲突放在每一个角色自己身上。

无论是大女儿的信仰,二女儿的工作,还是小女儿开场的炸鸡薯条,电脑和法语课。影片都在小细节中透漏这种文化观念冲突。

老朱本是最守传统中方文化观念的人,做菜的手法,培育子女的方式,手抄古书方子。而本片反转的点就在于,老朱反而是那个追求个体的幸福而牺牲大家庭和谐的人。老朱公布了和锦荣的关系,执意亲手终结大家庭。他透过家倩的脸,看到亡妻对自己的失望和伤心,仍毅然带著姗姗走了,就走了。恰恰二女儿家倩当初作为那个最想搬出去也最想离开的人坚守到了最后,也传承了老朱家的周日聚餐。

在 「最后的晚餐」中,老朱的味觉回归。从开场的家人矛盾到最后「一家人住在不同的屋檐下,各自过著不同的日子,但心里有对家人的顾忌,照样是一个家」。最后的味觉回来了,不正是老朱心中的家回了吗?

饮食男女,做菜人生。我们不去评判老朱感情行为的对错,毕竟正如他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但这也恰恰是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李安的电影很细腻,不急不躁,叙事娓娓道来。男主带著三个女儿,每个女儿都那么让他操心,最后一家人大圆满,很喜欢这样的结尾。尤其是男主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就是人之所欲。食色,人之性也!男主的表现太让人感动了!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为喜欢的人的女儿送爱心便当,看到后面以为男主的女儿们嫁出去后男主会孤苦终老,结果出乎意料的是男主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后来还和喜欢的人生了孩子。很好的一部电影,大家有时间可以在网上看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