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是我的大創

項目論文上選取下來的一部分,這些內容都是我自己寫的,不會侵犯其他同學的權益。而且我們現在的最終稿修改了很多,EVA的部分刪減的不少,覺得可惜,就放在這好了。

由庵野秀明執導的動畫片《新世紀福音戰士》上映於 95-96年,其在電視上一經開播便掀起了日本動畫業的新高潮,成為了日本動畫史上「動畫三大浪潮」(《宇宙戰艦大和號》,《機動戰士高達》,《新世紀福音戰士》)中誕生時間最晚,對現在的動漫發展影響最大的作品,而這部作品也成為日本動漫史上最經典的動畫片之一。

負責劇本與導演的庵野秀明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力求創新,創造出一個先進而荒涼的時代,一羣與以往動漫中熱血激情的主角性格完全不同的個性不完全,甚至悲觀、消極的主角,形成了《新世紀福音戰士》獨有的世界。《新世紀福音戰士》就像一幕幕的夢境堆疊旱現出一個少年的內心成長、受創以及最後如何補完的故事,開啟了心理分析動畫的先河,它的劇情模式也被後來的動畫所不斷模仿。

故事講述了在二十一世紀前期,經歷了慘烈的「第二次衝擊」後,人口銳減到原來的一半,經歷了痛苦的重建後開始新生活的人們又受到不明生物「使徒」的攻擊。擁有高新科技技術的第三東京市,因為要對抗「使徒」的襲擊而讓被選中的少年少女們駕駛人形戰鬥機器新世紀福音戰士(EVA),與「使徒」進行戰鬥,保護殘破的人類居住地的故事。

商業成就

《新世紀福音戰士》能夠取得如此之高的地位,首先是和它長盛不衰的人氣分不開的:其TV版的CD銷量達到了20萬張以上,高居日本動畫銷量歷史第一,而第二的《化物語

》銷量也僅僅為11萬。而劇場版新作《福音戰士新劇場版》成績也非常不俗:第一部《序》2007年在日本84家影院小規模上映,最終動員觀眾200萬人次,收穫20億日元(按當時匯率約合人民幣1.2億)的驚人票房。截止到2008年11月,《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 DVD特裝版和《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 DVD通常版的銷量成為年度動畫的最大贏家,分列TOP.1和TOP.5;2009年5月27日,本作的藍光(Blue-Ray)發售。截止到2009年12月21日,補發的《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藍光光碟累計售出96,358萬枚,成為2009年日本動畫藍光光碟的銷售冠軍。其後的《破》與《Q》也取得了年度最暢銷動畫成績。

不僅如此,《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火熱人氣還延伸到了其他領域中,比如其開場主題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被票選為平成最受歡迎動畫主題曲,常年佔據日本KTV點播榜榜首。其兩個女主角綾波麗與明日香也成為了極具人氣的角色,常年在各類人氣角色投票排行中取得優秀成績。

可以說,《新世紀福音戰士》在日本已經成為了一部現象級的作品,任何想研究日本動畫的人都絕不能忽視其驚人的商業影響力。

人物分析

《新世紀福音戰士》是一部重視人物塑造的動畫。可以說作品中每個角色都具有與其他人不同的個人性格特徵。正是這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構成了EVA成功的重要靈魂。在作品中體現為大膽且多樣化的意識流手法運用,生動的人物對白,對每個人的人生意義的選擇的深刻探討等,對EVA中人物的分析是理解這部動畫必不可少的部分。

庵野秀明曾在訪談中說「雖然EVA裡面加入了許多科幻元素,但它本質上不是一部幻想作品,其實它是一部典型的圍繞著男主角成長曆程展開的戲劇」,可以說,男主人公碇真嗣就是作品想要集中描繪與發掘的形象。想要理解這部作品,絕不能繞開對真嗣的探討。

真嗣是個懦弱的人,他被動且缺乏存在感,理想與現實總是背道而馳,像同時代人一樣,他不曾體會到這個時代給予他們的關切;像被時代拋棄了一樣,他對父輩強加給自己的「時代使命」抱著不理解的、逃避的態度。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人格不同是由於人們對待基本的驅力方式的不同引發的,是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無休止的戰鬥。本我是以追求快樂為基木原則,只追求滿足感而不在乎後果。超我是一個人的價值觀的貯存之處,也就是要努力成為的那個自己。這樣,超我和本我之間經常出現矛盾,本我是做感覺上快樂的事情,而超我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真嗣一開始是為了獲得父親的讚賞而駕駛EVA的,當他發現自己做得再好也不能獲得父親的讚賞,他退縮了,不再願意駕駛EVA,尤其是當受到強大的使徒攻擊命懸一線的時候,真嗣的這個想法更加明確,他認為不駕駛EVA,至少他的生活會過得很平靜。

對於駕駛EVA,真嗣選擇了逃避,但是當自己的好朋友被挑選出作為第四適應者的時候,真嗣出於友情為別人考慮,這個時候他脫離了自我中心。他深刻體會到駕駛EVA是件危險的事情,每次戰鬥不是成功就是失敗,更可能喪命,他不希望他的好朋友參加這場戰爭。由於四號機被使徒污染,真嗣為了挽救自己的同伴而再次駕駛EVA出擊。好朋友的死亡給了他很大的打擊讓真嗣明白了他所肩負的重大任務:保護人類。極端的慾望被排除在意識之外而保留在不被覺察的無意識之中,這時木我和超我之間就出現了矛盾。壓抑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過程,以避免因不被接受的或可能引起危險的衝動、願望或記憶而體驗到極度焦慮或罪惡感。壓抑是個體克服有威脅的衝動和心。

真嗣從小失去母親,一直沒有得到多少他人的關愛,對社會與他人也一直是採取冷漠的態度來自我保護。然而在結局中,碇真嗣選擇了寬恕與愛世界與人們,終於在不斷的自我懷疑中完成了成長。少年真嗣對自身的存在感有著極大的疑惑,對未來充滿著無望的情緒。作品揭露主人公內心的孤獨感,以及期望被承認的認同感,同時懷有夢想與真愛又害怕背叛,而始終矛盾掙扎無法釋放的內心,影射了現代社會人焦慮掙扎的內心狀況。

除了真嗣以外,作品中其他人也都表現出了獨特的性格,寄託著作者的創作意圖。

綾波麗是駕駛EVA的第一適應者,性格上非常冷漠,幾乎整部作品中她都是面無表情,也不同別人主動交流。對任何事情都無所謂,但是她卻十分在意司令,對於命令,不管多麼危險都勇敢的執行。而對困難,麗和真嗣根本上不同:麗自己害怕困境,但她堅定的執行命令,甚至不惜犧牲自己。造成她這樣的原因一方面是她對生命的意義的疑惑。對於這個問題,在綾波麗與真嗣的談話中可見:真嗣問她為什麼駕駛EVA時,麗的同答是因為「羈絆」。「我,根本不會其他的事,我彷彿是為了駕駛Eva才來到這個世上。」這是麗對於生命的無奈。另一方面,由於麗本身是個人造人,她被造出來就是為了進行人類補完計劃的。所以,深深的宿命論思想刻在了她年幼的心上。完成源渡的命令就是麗這個人造人生命的唯一意義。對於這個世界,對她來說無所謂,對於她自己的生命,對她來說無所謂,甚至她自己的靈魂,對她來說也是無所謂。隨著劇情的發展,麗的自我認知也不斷的完善。TV版第六話,為了掩護真嗣,綾波麗受了重傷,真嗣不惜一切的從零號機中救出麗,也得到了她的第一個微笑。麗面對喜極而泣的真嗣,無法理解他這種為他人而激動落淚的感情,說出了「對不起,這種時刻,我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表情而對你。」真嗣啟發她:「只要微笑就可以了……」這是冷漠的麗的轉變。不具備感情的麗開始慢慢地具備了自我。

TV版第23話,遇到了第16使徒一一子宮天使。一旦與其接觸,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都會被其同化,駕駛零號機的麗被抓住,碇司令使用EVA初號機為麗解圍,不料初號機和真嗣也陷入危險,麗這時意識到了真嗣的重要性,她想保護真嗣。她選擇自爆與使徒同歸於盡而保護真嗣。在引爆前,麗流下了眼淚,在死亡的瞬間,麗留下了一句話「我是為司令所生,但我的心卻選擇了你,希望下一個我可以喜歡上你。」這足以說明她是擁有感情的綾波麗,己經不再是個「人偶」。

明日香,第2適格者,2號機的專屬駕駛員,是個天才少女。活潑、開朗是明日香的初次印象。她為優秀的成績自豪,認為自己是被選出來的最強駕駛員。堅強並表現突出,早早完成大學課程,她對事情總表現的霸氣十足,竭盡全力。在去日本的途中,明日香駕駛的2號機遭遇了第六使徒「魚」的攻擊,在美里的指揮下,明日香漂亮地誘敵深入,最終利用軍艦主炮將其擊潰。之後又與真嗣配合,以完美無瑕的「62秒作戰」在悅耳的音樂與優雅的舞蹈中,擊破了第七使徒「音樂」。對於第八使徒「胎兒』的捕獲行動也由明日香獨立完成。另外,在美里不在的情祝下,她制定了擊潰第九使徒「雨」的三部EVA合作的計劃。明日香通過一次次戰勝對手,證明自己的價值,也是在一次次自我膨脹中,得到暫時的快感。她在自我暗示中相信,不論在什麼方面,自己都是完美的。

但是堅強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孤獨的心。她在「人類補完計劃機構」中工作的母親,在研究EVA同步率時,以自己做實驗,結果卻受到精神污染,失去了記憶和思考能力。明日香隔著醫院的玻璃看著神志不清的母親,母親己經完全不認得她了,把一個娃娃當成自己的女兒。雖然永遠失去了母愛,但是明日香並沒有沉淪,她通過努力終於成為第2個EVA駕駛員。當她要把喜訊帶給母親的時候,母親的自殺徹底把她擊倒了。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明日香選擇了逃避,她不斷地增強自己的實力。決心再也不需要別人的照顧。除了自己選擇的用來表現自己成熟的「喜歡的人」加持,她對任何人都沒有好感。然而,她和EVA的同步率降低,戰鬥連連失利,一切的不如意接踵而至。她用虛榮建立的世界,在真實而前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在第十五使徒出現時,明日香為了證明自己,不顧命令主動出擊,遭到了敵人的精神波攻擊,深藏心底的痛苦潮水般一擁而上,她第一次被真正地打倒了。這時才發現自己除了Eva以外什麼也不擁有。最終明日香從寄託在EVA裏的母親的愛中得到了精神的支柱,那就是對於母親的懷念和信任。她意識到是不能忘記過去的,不能逃避,母親是愛她的,她對於母親也是無可取代的,這樣她的心靈最終得到了補全。於是在劇場版中上演了明日香一人單挑9架EVA量產機的精彩戰鬥。

《新世紀福音戰士》就是這樣一部心理分析的動畫,它將心理學和心理分析的藝術應用於整個動畫,處處體現了與人的內心的緊密結合。EVA真正體現了意識第一的觀念,向人們展示了動畫作品如何挖掘出人內心深處的內涵可能性。

象徵解釋

《新世紀福音戰士》是一部至今仍有很多人對其內涵進行挖掘研究的經典動畫。整部動畫的基調沉重壓抑,從深處瀰漫著一股不動聲色的絕望的氣息。

哲學省視意味的晦澀概念豐富多樣:如「使徒」、「莉莉斯」、「生命之樹」、「死海文書」、「補完「「第三次衝擊」等一系列來自《聖經舊約》的名詞。整部作品中從開頭到結束引用了許多晦澀難懂的概念,這些概念都是和宗教知識聯繫在一起,並且應用了心理學中的結構、建構、解釋學的概念。也就是說EVA中所用的概念並不是單純的一個圖形,它是個整體的體系,與後而的故事情節緊密聯繫在一起,就概念本身也有象徵的意義。

動畫開場主題曲,第一個畫面是一團火,可以看作象徵著最初給地球帶來生命之卵,孕育了人類和「使徒」的始祖:亞當和莉莉絲的天體。接下來可看到猶太密教神祕主義卡巴拉(Kabbalah)的圖像,是一個具有人面,十二片羽翼,十八隻眼的活物,可能隱喻「人類,四方萬國,完美」。 「使徒」意思是天使,是神的使者,是神派來奪取人類的未來的使者。人造人型泛用機器人一一Evangelion 中文翻譯為福音戰士。所謂福音戰士就是為人類帶來希望和福音的使者。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Evanglion也確實在對人心的補完上起到了相當的作用。EVA背部有一能源線,而駕駛員進入駕駛艙都是浸泡在一種叫"LCL"的液體中,這其實分別象徵養「臍帶」「羊水」,每個駕駛員都有一個相同的遭遇,即都失去了母親,而他們的母親的靈魂都隱藏Evagelion的機體裏。

作品觸及到了當今社會背景下民眾內心對於複雜多變無法把握的社會的困惑,在一個失去了可以追求的意義的社會,人類該何去何從。這不僅是日本人的困惑,也是全人類的困惑。

日本人由於有著天生的危機感,加上當時日本經歷這種大的經濟衰退,使得他們對這個問題尤為敏感。在一定程度上作品呈現出的是大和民族普遍悲觀心態和憂患意識下的一種心靈的宣洩和對當下社會發展的叩問。《新世界福音戰士》這部內涵深刻隱晦的動畫,讓觀眾始終深陷其中久久回味。

《新世紀福音戰士》世界觀架構複雜,製作組在製作過程中,有意識的使用了意識流、象徵、戲仿等手法,人物對話晦澀,重視心理描寫與宗教思想。人物形象創造直指人心,深刻體現時代需求。其中所摻雜的生存意義、生存狀態,符合當時日本社會大部分年輕人的生存現狀,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是為數不多的泛宗教級作品。直到今天,EVA風潮仍餘波未平,許多人在對其進行各種社會化、人性本質方面的解讀。

商業模式

著名的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對現在的日本動畫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現在仍然是日本動畫的主要商業製作與發行方式。這一商業模式最早出現正是在TV版《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創作過程中。在製作過程中,動畫製作公司GAINAX沒有足夠的資金,這羣自主創業的動畫愛好者並不擅長經營公司,手頭的資金十分有限。製作人大月俊倫想出了一個吸引投資的辦法:找到廣告公司、唱片公司、電視臺、玩具公司等一批企業,組成一個動畫製作委員會,讓他們分擔製作動畫所需要的資金,委員會成員投入資金作為股份。動畫公司GAINAX負責拍好動畫,動畫取得成功以後,作為動畫股東的公司就可以根據他擁有的份額獲取應得的經濟效益。如《新世紀福音戰士》漫畫版銷售收益屬於貞本義行,音樂大碟銷售收入屬於音樂公司,DVD銷售主要歸屬入股的發行商。

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能夠直到今天仍然保持著它的生命力,是因為這種制度下,動畫並不是由單一企業製作,而是多個企業加入製作委員會聯合製作,這樣有利於企業對多個作品投入分散風險。這種方式被應用在企業權利聯合化,負擔資金的同時共享收益。即使是最大牌的製作公司,依靠其他公司和外部製作人員合作也是非常普遍的。委員會由各個領域的企業集合組成,動畫產業鏈分工逐漸成熟,企業將自己的職能專業化,通過各自的資源展開協同,提高了多領域合作的效率。同時地理上的鄰近也得到了重視,比如東京西部就集聚了多個動畫製作公司,他們彼此合作,負責製作同一個動畫的不同部分,極大提高了效率。

參考書目:

《新世紀福音戰士——日本動畫心理分析的先河之作》王琨

《日本機戰題材動畫研究》尚澎

《日本動畫入門》(日)小山昌宏 須川亞紀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