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健身不拘场地及器材

 

设计图片

公园游乐场的马骝架,既可为儿童带来欢乐,亦可孕育「爆肌酷男」?一名「九十后」香港竞步健儿,六年前为锻炼上半身肌肉,仿效外国露天健身运动,活用公园游乐设施进行锻炼,不久胸腹日渐坚厚,更成为街头健身教练,致力推广该项免费运动,「就地取材,便可强身健体,换来壮阔胸膛!」

在双杠进行屈臂伸,可锻炼胸肌及三头肌。

拥有阔大胸肌、坚实腹肌和一双「麒麟臂」的街头健身教练樊铭恩,早前因智救小孩成为新闻人物,事缘他在网上披露,上月底乘坐香港前往芝加哥的航机期间,发现有男童右小腿被夹于座椅之间缝隙,惊恐尖叫,家人和机组人员试图拔出不果,他遂利用所学的运动科学知识,首先安抚男童情绪,观察被夹状况,继而涂上凡士林和肥皂水混和而成的润滑剂,再鼓励对方仿效他屈曲膝盖及髋关节,不久成功协助脱困。

学以致用、助人脱困的二十六岁青年樊铭恩,日前在维园健身站接受访问,表示就读中学时期已是长跑好手,一○年在香港竞步比赛夺冠,并刷新当时香港青年男子竞走五千米的纪录,但因长跑训练集中在下肢,入读大学后为保持身体发展平衡,有意健身锻炼上半身,无奈健身室收费高昂,加上当时强逼推销事件频生,故萌生自行健身的想法,及至一三年经网络自学街头健身,从此着迷。

所谓街头健身,樊说泛指利用日常生活触手可及的户外物品,包括地板、座椅及公园设施等,并通过不同动作,并利用自身重量作为训练阻力,达致锻炼力量、肌肉和操控全身的能力,例如利用公园的单杠或马骝架练习引体上升,锻炼背阔肌及二头肌,以及在双杠进行屈臂伸,锻炼胸肌及三头肌。

「希望推广全民健身」

课余苦练三年,除了换来「猛男」体形,樊说也令病痛减少,体魄更为强健,故此一六年完成香港教育大学体育教育课程后,为让更多人健康强壮,于是以此作为事业,在网上开设「肌本野」社交专页招收学员,先后在天水围公园、九龙公园、维园等地教授,另在屯门救世军及雇员再培训局等机构担任导师,至今学员已有一万人次,「希望推广全民健身。」

除了开班授徒,樊表示也不时参与相关比赛,例如上月底前往美国芝加哥一个公园参赛,荣获引体上升和屈臂伸季军,其间吸收了不少举办赛事所需知识,及至上周日首度自行筹办「全国全民引体向上大赛(香港站)2019」,并自掏腰包给予胜出者,结果获二十多名健儿响应参加,两名选手更于比赛后,展示双人悬吊奇技,为赛事增添乐趣。

近年当局为推广体育,在各社区兴建了不少健身设施,但樊铭恩表示,不少设施只为长者而设,例如单杠和双杠的高度不足,难以让壮年人练习引体上升,偶尔前往公园训练,也遭家长指责霸占儿童玩耍空间,无奈离去,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增建街头健身配套,「让更多人上街玩gym!」

源于美国传东欧 不拘场所器材

源于本世纪初的街头健身,强调不拘泥于场所和器材,随时随地可进行锻炼,被视为现代城市文化一部分,及至近年传入本港后,各区公园不时有「大只佬」到场操练,有港人更在国际大赛中勇夺殊荣。

街头健身 (street workout)发源于廿一世纪初的美国,当时有人开始在公园的单杠、双杠和吊床上进行健身,不久发展为三个组别,其中力量 (power)是比拼运动员负重能力;强度 (strength)是要求运动员以最短时间完成指定动作,考验运动员爆炸力和耐力;花式 (freestyle)则要求运动员添加创意,完成一系列静态和动态的高难度动作。

经过多年发展,街头健身开始在东欧盛行,俄罗斯和捷克等国运动员更引入新元素,结合街舞或自由飞跃动作进行锻炼,及至一一年传入香港后,愈来愈多人上街「操肌」,三年后成立的香港街头健身总会,更致力协助运动员参与全球赛事,当中去年九月举行的街头健身世锦赛,钟静文在男子组Strength组别勇夺亚军,这块银牌亦是香港历史上首面街头健身世锦赛奖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