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標字是清末五種拉丁式切音字方案中較為成熟的一種,為劉孟揚所創製,其部分字母的選用深刻影響了後世諸多拉丁化方案的設計,可說是清末切音字運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套方案。

作者生平

劉孟揚(1877-1943),字伯年,天津人,劉清揚之兄。他秀才出身,是清末爭取「預備立憲」的著名地方人士。1902年《大公報》創立,他受聘為主筆,其間曾發起成立「公益天足社」,宣傳廢除纏足陋俗。1905年在天津創辦《白話報》,曾發文抨擊袁世凱,有《天津拳匪變亂紀事》等著作。後轉入政界,曾任直隸省磁縣、永年縣知事、天津縣知事等職務。

他在1900年就開始研究切音字方案,起初用的就是拉丁字母,沒有成功,後來使用和日本假名相似的方案,即所謂《天籟痕》。但這個方案後來沒有出版。之後改變主意,重新採用拉丁字母。最後於1908年出版了《中國音標字書》。

基本拼寫法

中國音標字拼寫北京官話。

方案設置了主音、復主音、半主半仆音、仆音和副仆音等概念。簡而言之主音、復主音相當於韻母,半主半仆音相當於可自成音節的韻母;仆音相當於聲母,副仆音相當於帶介音的聲母。之所以布置得如此麻煩,蓋音劉孟揚囿於切音的概念,必一主一仆相切成音,而不使用介音的概念。

主音、復主音、半主半仆音
仆音和副仆音

聲調韻符

此外的一些規則是:

  • 調號(韻符)寫在最末主音字母之上。
  • g?(ㄓ)x(ㄔ)s?(ㄕ)後的空韻作 -z,t?(ㄗ)c(ㄘ)s(ㄙ)後的空韻作 -oi.
  • z(ㄖ),不接空韻,可獨用。
  • 耶字等獨用時直接拼作 y,不拼作 iy。
  • 兒化音接-r。
  • 二音節以上名詞,音節間使用短橫連接。
  • 可使用同上符號「〃」表示代替重疊字。

但是我們稍加整理就可看出,音標字方案和十年後的正式發布的國音字母(注音符號)有著整齊地對應(見下對照表),雖然所用概念不同,但是音節的劃分,調號的標識可以明顯看出一脈相承的思路。足見劉孟揚的前瞻性。

該方案有數個鮮明的特點:

  • 首次使用 b, d, g 表示清不送氣音 /p/, /t/, /k/。該設計為後世國語羅馬字,拉丁化新文字及後來的漢語拼音方案所承襲。
  • 棄用之前明末以來拉丁方案的數字標調,使用附加符號表示聲調,為後世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方案所因襲。
  • 完全使用二十六基本拉丁字母及附加符號,不新造字母,亦不顛倒原基本字母。
  • 部分字母選用十分奇詭,如ㄢ、ㄤ兩韻不使用韻尾區別而使用主母音(an, en)區別,空韻使用 oi,十分地反直覺。而ㄥ使用on標註亦匪夷所思;至於ㄑ和ㄔ使用 x 表記, 顧諸全球,向所未見。

注音符號聲韻和中國音標字字母對照

注音符號聲母與中國音標字字母對照
注音符號韻母與中國音標字字母對照

例子

注意此例中 s 和 g? 後所接空韻的拼法的不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