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皮肤科门诊中非常常见的问题。

据统计,全台湾将近每五人就有一人有荨麻疹的困扰! 除了剧烈的红肿痒之外,甚至常常半夜发作,严重影响睡眠以及工作学业。

 

什么是荨麻疹:

是一种皮肤过敏现象,是典型的皮肤第一型过敏反应。皮肤突然发生红色会痒的膨疹,但通常持续不会超过24小时就会消失,但可能之后又在身体不同部位发生。有时比较严重还会产生喉头浮肿、吞咽困难、眼皮嘴唇肿胀等情形(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的分类:

  • 急性荨麻疹:来的快,去的也快,常常突然发得全身到处都是,大多发作二、三天,最长也不过是两三周,就会自己痊愈。
  • 慢性荨麻疹:当反复发作超过六个星期以上,甚至可见经年累月数十载的都有,特别在夜晚更明显。致病因素会较急性荨麻疹更困难找到,甚至找不到。

慢性荨麻疹分类还可进一步分为:

  • 自发性的:找不到病因。
  • 诱发性的:物理性(冷、热、日光)、胆碱性、接触性、水因性。


荨麻疹的机转:

要让皮肤中的组织胺释放出来,除了上述提到的过敏反应,还有可能是物理性原因,包括冷、热、压迫皮肤、摩擦都有可能直接引发皮肤中的抗组织胺释放出来,结果也会发生跟荨麻疹一模一样的疹子。


哪些状况可能会诱发荨麻疹

1. 食物: 常是荨麻疹的主因.但一般都是造成急性荨麻疹。海鲜类食物、蛋白质类、色素添加剂、防腐剂、调味品、酒、巧克力、咖啡、核桃、水果(草莓、芒果、奇异果、凤梨、柚子、葡萄)、菇类、竹笋、香草。

 

 

2. 药物:盘尼西林、阿斯匹灵、磺胺剂、镇静剂、止痛剂、消化剂、利尿剂和荷尔蒙等。

3. 感染: 当身体有念珠球菌感染、霉菌、牙齿化脓、慢性鼻窦炎、膀胱炎、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等,也会造成慢性荨麻疹,常被忽略此一因素。

4. 虫咬: 如跳蚤、臭虫、疥虫等等。

5. 环境中的过敏原:如空气中的花粉、霉菌、头皮、灰尘、喷雾剂等。

6. 内在的疾病:如消化道障碍、红斑性狼疮、淋巴瘤、内脏癌、甲状腺炎、肝炎、风湿性关节炎。

7. 心理因素:情绪紧张、精神压力、睡眠障碍。

8. 物理因素: 只要搔抓或压迫就会引起,或是碰到热、碰到冷、甚至碰到水就会引发,也有些人一碰到日光的照射就会。

9. 遗传或自体免疫性: 属于先天体质性,由于人体产生自体免疫抗体所造成的。

10. 内在荷尔蒙改变

 

治疗与改善方式:

  1. 首先还是要先找出任何可能的病因
  2. 然而「慢性荨麻疹」通常找不到病因或诱因,需以「长期治疗」的态度对待。然而许多患者复发后,认为治疗无效,放弃治疗或转向寻求偏方,常导致病情更难以控制。
  3. 药物
    • 口服抗组织胺来控制病情,新一代的长效型抗组织胺多半也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可以降低皮肤的敏感度,也可以控制过敏反应的发生。若仍无效,就必须增加剂量,最高可以用到4倍的剂量。
    • 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omalizumab、环孢灵(cyclosporine A)、或白三烯(leukotriene)拮抗剂。
    • 生物制剂也可以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Xolair® (omalizumab)
    • 短期口服类固醇。
  4. 自体血液注射:有国外大型医疗机构证实为有效治疗及控制慢性荨麻疹的方法。病患必须接受为期 8 周的肌肉内(臀部)自体全血注射: 1周1次,由病患前臂取静脉血约 3~5cc,直接在将此血注射于病患肌肉内(臀部)。
  5. 避免易诱发因子,如喝酒、泡汤、水温过高、紧绷衣物。
  6. 适当纾解生活压力
  7. 饮食调整: 避免假性过敏原的饮食(pseudoallergen-free diet)、适当补充维他命D。这些含假性过敏原食物如上面所提。
  8. 发作时可以使用止痒药水、冷水淋浴,或是冷敷也可缓解。(冷因性病人除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