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3月21日是春分節氣,轉眼間,我們就走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那麼關於春分,大家知道多少呢?

春分中的“分”是什麼意思?春分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嗎?

春分爲什麼叫“春分”?

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並稱爲“兩分兩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四個最重要的標誌性節氣。

春分,自然界變化的表現是白天和黑夜一樣長短,《春秋繁露》則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是春分的最大特點。這樣“陰陽相半的”日子每年有兩個,一是春分,一是秋分,所以有諺語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寒來暑往,四季循環,古人在實際生活中,應當很早就體會到了一年內季節週期性變化的特徵,但要準確地把握這一循環,需要經過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這其中圭表測日的方法作用非常大。在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遺址中,考古學者發現了帶有刻度的圭尺,這一實物的發現證明我們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圭表測日的方法。

我們常說立竿見影,通過日影長短的觀測,古人對太陽一年週期性變化有了準確的把握,慢慢就有了爲一年的時間標記刻度的能力。《尚書·堯典》記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就是對於春夏秋冬四季太陽變化的描述。可知最初日影最長的冬至和日影最短的夏至這兩個標誌點被觀測到之後,其次被觀測到的就是春分和秋分。

古代的春分,是校對度量衡的日子。《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甬”通斛,和鬥一樣也是容器的一種。這是因爲春分晝夜被均勻平分,在古人看來,這蘊涵有天地公平的內在含義。

春分有什麼習俗?

春分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這是春雷與閃電交加的季節,燕子從南方飛來,在人家的屋檐築自己的巢做生育後代的場所。燕子古代又名玄鳥,是上古殷商民族的圖騰。據說殷商始祖契的母親簡狄就是吞了燕卵懷孕的。所以殷人把燕子與吉祥和生育聯繫到一起,在每年二月燕子到來時,隆重舉行祭祀高禖神的活動,保佑人口繁衍。

“春分到,蛋兒俏。”在民間流行春分這天豎雞蛋的習俗。

豎雞蛋做法非常簡單——找個新鮮雞蛋,在桌面上嘗試把它豎起來。據說誰豎起雞蛋,誰就一年運氣好。網上不少帖子說這一天雞蛋豎起來的比例遠遠高於平時,至於這與春分是晝夜平均兩分是否有關,那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

活動有:

(一)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上祝福 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二)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 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菜,春湯,春酒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