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曾經播放過一則關於聾兒不當用藥的公益視頻,看起來格外令人心痛。視頻中五歲的小浠諾說:

3年前我發高燒用藥不當後,我的聽力越來越弱,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我很努力聽,不過就是聽不到。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每年約有30000名兒童因用藥不當而陷入無聲的世界,約有7000名兒童死於用藥錯誤,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更是難以計數。

孩子一生病,很多家長就會下意識地給葯。殊不知很多情況下是不需要特別用藥的,只要做好家庭護理就行了。比如普通感冒,寶媽們都熟悉的崔玉濤

大神也曾反覆講過:

而就算是不得不用藥的情況,也不代表什麼葯都是可以給小孩子吃的。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曾經小孩子經常用,但現在已經被國家葯監局明確禁用的兒童用藥!

1、柴胡注射液

寶媽們對柴胡注射液並不陌生。一直以來,它都被作為「退燒針」被無數醫生拿來給孩子治療發熱。因為其療效快、價格低也是廣受醫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認可。

但2018年5月2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修訂說明書,在禁忌項下列出「兒童禁用」,並增加警示語「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

2、小兒偽麻美芬滴劑

這是一種復方感冒藥,它的一種成分為偽麻黃鹼,是神經興奮劑的一種;還有一種成分是右美沙芬,有抑制呼吸的風險。這兩種成分對於2歲以下的兒童來說,並沒有明確的安全劑量,所以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高。因此在今年6月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其進行註銷。

3、含可待因的藥品,比如小時候我們常喝的強力枇杷露

以前咳嗽時媽媽總會去藥店開1瓶枇杷露回來給我喝,喝起來甜甜的而且咽喉處會有涼涼的感覺,嗓子也會舒服很多,那時候這個算是我會主動喝的葯之一吧!

但2018年9月,國家葯監局就將含有可待因的藥品列入了18歲以下禁用黑名單。因為這個成分是從罌粟殼裡提取出來的,長期使用這類藥物,可能會產生依賴性和成癮性。以下附名單: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

4、喹諾酮類藥物,比如諾氟沙星

喹諾酮類藥物用於數種幼齡動物時,可致骨關節病變,特別是負重骨關節軟骨組織的損傷。因此同樣被葯監局列入了18歲以下禁用黑名單內。

5、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水以前真的是被當成萬能葯一樣在用似的。反正小編以前不管是感冒咳嗽啊還是胃痛胃酸脹氣什麼的的,媽媽就會叫我喝這個。儘管味道非常讓人受不了,但真的很管用,喝完之後過個幾分鐘吧癥狀就減輕了許多,但每次喝完就想小便,而且有腦袋發熱醉暈暈的感覺,應該是副作用吧。

副作用: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皮疹、頭暈等不良反應,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6、氨基糖苷類藥物,比如慶大黴素

氨基糖苷類容易導致兒童耳聾,在兒童用藥致聾的數據里大約有95%的病例都是氨基糖苷類藥物導致的。而且這個還可能引起腎衰竭,在兒科中應慎用,尤其早產兒及新生兒的腎臟組織尚未發育完全,使本類藥物的半衰期延長,藥物易在體內積蓄而產生毒性反應。

7、驅蟲類藥物,比如小時候吃的寶塔糖

90後小時候應該都吃過寶塔糖,黃黃的螺旋狀的像mini版的冰激淋一樣,還帶著甜甜的味道,小時候媽媽總是忽悠說這是糖,其實它就是左旋咪唑,打蟲葯的一種。現在也不建議再給小孩子使用。

代表性的有阿苯達唑(腸蟲清)、哌嗪(驅蛔靈)、噻嘧啶(抗蟲靈)、左旋咪唑。

哌嗪、噻嘧啶:可引起頭暈、頭痛、嘔吐及肝功損害,對人體(特別是兒童)具潛在的神經肌肉毒性,應避免長期或過量服用。阿苯達唑,左旋咪唑:均可導致腦炎綜合征、急性脫髓鞘腦炎、遲發性腦病。

8、阿司匹林

3個月以下兒童,以及12歲以下的兒童患流感或水痘後要忌用。兒童患者,尤其有發熱及脫水時,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現毒性反應;急性發熱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兒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發生瑞氏(Reye』s)綜合征(一種常見的急性腦部疾病,病死率高達50%)。

9、賴氨匹林

具有解熱、鎮痛、抗炎作用,適用於發熱及輕、中度疼痛,被廣泛當退燒藥使用。2018年1月31日,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評估結果,國家決定再其說明書上【兒童用藥】部分修改為:「16歲以下兒童慎用,3個月以下嬰兒禁用。兒童用藥後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

10、雙黃連注射液

2018年6月,國家葯監局發布了《關於要求修訂雙黃連注射劑說明書的公告》,決定對雙黃連注射劑〔雙黃連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干)、雙黃連粉針劑〕說明書增加警示語,並對【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項進行修訂。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新增「4周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這一條。

11、感冒清製劑

感冒清片也是小時候常常能用到的一種感冒藥。但2016年9月30日,國家食葯總局發布公告,決定對感冒清製劑說明書警示語、【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和特殊人群用藥項進行修訂。

【禁忌】明確提到:「本品含馬來酸氯苯那敏:嬰幼兒、癲癇患者、接受單胺氧化酶抑製劑治療者禁用;高空作業者、車船駕駛者、危險機械操作人員工作期間禁用」

12、茵梔黃製劑,包括注射液、口服液、顆粒

茵梔黃注射液這個一般是用於寶寶出現黃疸後,曾被稱為「退黃神葯」。但在臨床案例中已經多次發現嬰幼兒注射後會出現腹瀉、腸胃道出血、腎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而其中有一種叫金銀花製劑的成分,更是容易引發新生兒溶血,出現致死的可能。

2016年8月31日葯監局發出公告明確指出:新生兒、嬰幼兒禁用;孕婦禁用。

而且不但是茵梔黃注射液禁用,2017年8月21號,葯監局發布了關於修訂茵梔黃口服製劑說明書的公告(2017年第96號),明確的說明了服用茵梔黃口服製劑會引起腹瀉、嘔吐和皮疹等不良反應,對嬰幼兒的腸胃有極大損傷,不建議使用。

這幾年,這麼多種藥物被要求修改說明書,基本都包括兒童慎用、禁用等字眼。說明國家對兒童用藥的研發監管力度在增強,但也說明之前兒童藥品品類不足,安全把控方面存在許多漏洞。

根據國家食葯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等發布《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在176652條國產藥品批文中,僅有3517條為專用於兒童的藥品,佔比僅為2%。從品種來看,3500多個常規藥品中,兒童專用品種只有60多種。

長期以來,由於兒童專用藥不足,很多患兒在服藥時都被當成「縮小版的成人」對待。但成年人的藥品,兒童是不能服用的,並不是縮小用量,就覺得兒童可以服用了。

以上用藥禁忌寶媽們一定要切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