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曾经播放过一则关于聋儿不当用药的公益视频,看起来格外令人心痛。视频中五岁的小浠诺说:

3年前我发高烧用药不当后,我的听力越来越弱,我知道声音都在我身边,我很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每年约有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而陷入无声的世界,约有7000名儿童死于用药错误,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孩子一生病,很多家长就会下意识地给药。殊不知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特别用药的,只要做好家庭护理就行了。比如普通感冒,宝妈们都熟悉的崔玉涛

大神也曾反复讲过:

而就算是不得不用药的情况,也不代表什么药都是可以给小孩子吃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曾经小孩子经常用,但现在已经被国家药监局明确禁用的儿童用药!

1、柴胡注射液

宝妈们对柴胡注射液并不陌生。一直以来,它都被作为「退烧针」被无数医生拿来给孩子治疗发热。因为其疗效快、价格低也是广受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认可。

但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修订说明书,在禁忌项下列出「儿童禁用」,并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2、小儿伪麻美芬滴剂

这是一种复方感冒药,它的一种成分为伪麻黄碱,是神经兴奋剂的一种;还有一种成分是右美沙芬,有抑制呼吸的风险。这两种成分对于2岁以下的儿童来说,并没有明确的安全剂量,所以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因此在今年6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其进行注销。

3、含可待因的药品,比如小时候我们常喝的强力枇杷露

以前咳嗽时妈妈总会去药店开1瓶枇杷露回来给我喝,喝起来甜甜的而且咽喉处会有凉凉的感觉,嗓子也会舒服很多,那时候这个算是我会主动喝的药之一吧!

但2018年9月,国家药监局就将含有可待因的药品列入了18岁以下禁用黑名单。因为这个成分是从罂粟壳里提取出来的,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以下附名单: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4、喹诺酮类药物,比如诺氟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骨关节病变,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因此同样被药监局列入了18岁以下禁用黑名单内。

5、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以前真的是被当成万能药一样在用似的。反正小编以前不管是感冒咳嗽啊还是胃痛胃酸胀气什么的的,妈妈就会叫我喝这个。尽管味道非常让人受不了,但真的很管用,喝完之后过个几分钟吧症状就减轻了许多,但每次喝完就想小便,而且有脑袋发热醉晕晕的感觉,应该是副作用吧。

副作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比如庆大霉素

氨基糖苷类容易导致儿童耳聋,在儿童用药致聋的数据里大约有95%的病例都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导致的。而且这个还可能引起肾衰竭,在儿科中应慎用,尤其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肾脏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使本类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易在体内积蓄而产生毒性反应。

7、驱虫类药物,比如小时候吃的宝塔糖

90后小时候应该都吃过宝塔糖,黄黄的螺旋状的像mini版的冰激淋一样,还带著甜甜的味道,小时候妈妈总是忽悠说这是糖,其实它就是左旋咪唑,打虫药的一种。现在也不建议再给小孩子使用。

代表性的有阿苯达唑(肠虫清)、哌嗪(驱蛔灵)、噻嘧啶(抗虫灵)、左旋咪唑。

哌嗪、噻嘧啶: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损害,对人体(特别是儿童)具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阿苯达唑,左旋咪唑:均可导致脑炎综合征、急性脱髓鞘脑炎、迟发性脑病。

8、阿司匹林

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12岁以下的儿童患流感或水痘后要忌用。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Reye』s)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9、赖氨匹林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适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疼痛,被广泛当退烧药使用。2018年1月31日,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国家决定再其说明书上【儿童用药】部分修改为:「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儿童用药后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

10、双黄连注射液

2018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要求修订双黄连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决定对双黄连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双黄连粉针剂〕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修订。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新增「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禁用」这一条。

11、感冒清制剂

感冒清片也是小时候常常能用到的一种感冒药。但2016年9月30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感冒清制剂说明书警示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和特殊人群用药项进行修订。

【禁忌】明确提到:「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婴幼儿、癫痫患者、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者禁用;高空作业者、车船驾驶者、危险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期间禁用」

12、茵栀黄制剂,包括注射液、口服液、颗粒

茵栀黄注射液这个一般是用于宝宝出现黄疸后,曾被称为「退黄神药」。但在临床案例中已经多次发现婴幼儿注射后会出现腹泻、肠胃道出血、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而其中有一种叫金银花制剂的成分,更是容易引发新生儿溶血,出现致死的可能。

2016年8月31日药监局发出公告明确指出: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孕妇禁用。

而且不但是茵栀黄注射液禁用,2017年8月21号,药监局发布了关于修订茵栀黄口服制剂说明书的公告(2017年第96号),明确的说明了服用茵栀黄口服制剂会引起腹泻、呕吐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对婴幼儿的肠胃有极大损伤,不建议使用。

这几年,这么多种药物被要求修改说明书,基本都包括儿童慎用、禁用等字眼。说明国家对儿童用药的研发监管力度在增强,但也说明之前儿童药品品类不足,安全把控方面存在许多漏洞。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等发布《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在176652条国产药品批文中,仅有3517条为专用于儿童的药品,占比仅为2%。从品种来看,3500多个常规药品中,儿童专用品种只有60多种。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专用药不足,很多患儿在服药时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对待。但成年人的药品,儿童是不能服用的,并不是缩小用量,就觉得儿童可以服用了。

以上用药禁忌宝妈们一定要切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