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不要帶幼兒去玩!

上周,我朋友的孩子,就因為在家裡跳蹦床骨折了。

朋友給孩子買蹦床,絕對是出自一番好心:宅家期間哪也不能去,天天在屋子裡蹦來蹦去樓下又受不了,乾脆在家裡給孩子買個蹦床吧,蹦蹦跳跳放放電,至少讓每日運動量達標了。

蹦床買回家的當天,孩子一踩上去跳得興高采烈。那天晚上,孩子睡得特別好,朋友也暗自竊喜。

第二天,孩子跳得非常興奮,猛地一蹦,跳到地板上,頓時哭得鬼哭狼嚎。朋友一家急壞了,旋即將孩子送到醫院,一拍片才發現,孩子左小腿骨折了。那天晚上,孩子疼了好久才睡著;在客廳里,朋友被媳婦罵得狗血淋頭。

因為蹦床而受傷的事,在我自己周圍肉眼可見的熟人中,就已經發生過好幾起了。

三年前,我帶小萌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她家買了一台圓形的家用蹦床,小萌超級興奮,勉強爬上去就要蹦躂。說那遲、那時快,萌爸一個箭步沖了上去,然後全程都神色緊張地保護著他。

小萌回家以後,就吵著要買家用蹦床。說實話我也有些心動,於是就和我老公 @萌爸Kyle 商量,要不要在家裡也添置一台——反正也不貴,孩子還能在家活動,多好的事兒啊!

萌爸當場、果斷、斬釘截鐵地拒絕了我的提案。

作為北京市首批體能訓練師、北師大運動訓練本碩、UWF交換生、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國家體育總局田徑一級裁判、北京某高校體育老師及田徑隊主教練的萌爸是這樣說的:

任何不需要器械的運動都是比較安全的,因為人體自身的力量,通常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但是,在引入外力以後,人就有了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力量。這種「額外的力量」,稍有不慎,就容易讓人受傷。

他舉了幾個例子:

比如,做仰卧起坐的時候,如果你把手放在耳朵兩側往上起,鍛煉的就是腰腹的力量,這沒問題;但是,如果你用手扶住後腦勺,用手的力量推著自己往上起,就有可能對頸椎造成傷害。

比如,練習深蹲的時候,自重深蹲相對比較安全,即便姿勢不太標準,對膝蓋造成的傷害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你要練習舉鐵,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姿勢標準,否則就容易傷膝蓋。

在蹦床這件事上,萌爸是這麼說的:

孩子憑自己的腿部力量往上跳再落下來,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當他站在蹦床上時,蹦床給了他額外的力量和速度,稍有不慎,就非常容易受傷。

聽他這麼一頓長篇大論以後,我算是放棄了給小萌買個蹦床的念頭;當時可算是給小萌解釋了好半天,其實我們娘倆心裡都憋著氣,覺得「不就買一個蹦床嘛,小心點就好了,至於嗎?」

過了幾天,朋友說,她家孩子因為蹦床受傷了。

「你不是挺小心的嗎?怎麼受傷的呀?」我好奇地問。

「鄰居家來了個男孩,非要和我家孩子一起跳蹦床,結果兩人同時往上跳的時候,男孩的頭磕到了我女兒的嘴,當場血流滿口!」朋友情緒激動地說道。

「天哪!那她現在還好嗎?」我關切地問道。

「剛從醫院出來,門牙給磕掉了半顆,另一顆的牙根也磕壞了。」

朋友的孩子當時才4歲,因為牙根磕壞了,所以牙醫檢查後決定給他把門牙拔掉。就這樣,他的門牙缺了一顆、另一顆只剩一半,一直等到快7歲,才剛剛長出來。

這三年,孩子幾乎是在被同學私底下嘲笑的「沒牙」的陰影中度過的。

哎。

我這才知道,當初萌爸斬釘截鐵的拒絕有多麼地明智!(果然不愧他那一大段專業名號……)

正因如此,幾年以來,但凡有家長問我買什麼樣的蹦床,我都會把萌爸這番話送出去,並且強調:

不要給孩子買任何家用蹦床!

如果去玩公共蹦床,也務必小心、小心、再小心!

真的,公共蹦床的風險一點也不比家用蹦床小。

2019年,人民網曾經轉載過一則報道[1]

當時,記者探訪了幾家北京的蹦床樂園後發現,一些樂園管理鬆散,儘管場內有安全員,但幾乎都是學生兼職。

看似專業的「蹦床教練」,只需要繳納近3000元的培訓費,經過一周左右的培訓後,就可以通過考試拿到證書。甚至有培訓公司透露說,零基礎的學員只需要 2 天培訓,就能取得專業蹦床資格證。這些證書,並非任何政府官方機構所頒發的,而是商家自己培訓考核後頒發的。除了聘請這類「安全員」和「訓練師」以外,蹦床樂園所採取的做法是,在入口處貼上「蹦床安全準則」,要求消費者簽署免責協議以後,便不再過問。

剛剛翻到人民網又在知乎發了一篇文章,今年,蹦床館又出事了:

人民網:人民直擊:傷人蹦床館 到底該誰管?

zhuanlan.zhihu.com圖標

這種公共蹦床其實真的很常見。

夏天到了,很多商場里都會搭建這類「大型遊樂設施」,其中不免有蹦床設計。如果孩子進入這樣的區域玩耍,家長一定要特別小心才好!

其實,美國兒科學會就曾建議,除非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跳水或體操之類的運動訓練,否則不要使用蹦床[2]

我翻了一遍,沒有查到國內的數據,但美國兒科學會數據顯示,75%的孩子都曾因蹦床而受傷。也就是說,每 4 個孩子站上蹦床,就會有 3 個因此受傷!

因此,美國兒科學會強烈建議不要在家中使用蹦床[3]

美國頂級的私立醫院梅奧診所對此的建議是[4],如果孩子痴迷蹦床、一定要玩、攔也攔不住,那麼家長需要:

1. 禁止讓任何6歲以下的孩子使用蹦床,且一次只允許一名孩子使用蹦床。

2. 禁止孩子自己獨自玩蹦床,必須有成人的現場監督。3. 如果一定要在家玩蹦床,務必將其放在地面上,並且與其他危險物保持安全距離。4. 家用蹦床一定要安裝蹦床外殼(網),並用保護墊覆蓋蹦床的框架、彈簧和周圍著陸的地面。

5. 需要定期檢查設備是否有破損、脫落和損壞。

這麼麻煩,又這麼危險,蹦床這事兒,真別帶6歲以下的孩子玩了。

所以題主說的「幼兒」,去玩蹦床真的不安全;如果安全,一定是以「幸運」以及「家長萬般小心的看管」為代價換來的。


絕大多數人,都在「出事」之前覺得「沒事」;但「出事」之後,再後悔也沒用了。

孩子的安全無小事,和各位共勉。

參考

  1. ^蹦床受傷維權多發,行業安全引擔憂. 2019年04月20日.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9/0420/c1008-31040287.html
  2. ^US AAP. Trampoline Safety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ediatrics October 2012, 130 (4) 774-779
  3. ^Jennifer Haderspeck. Jump on trampoline safety. AAP News October 2012, 33 (10) 15
  4.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childrens-health/expert-answers/trampoline-exercise/faq-20058001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又一個孩子因為玩蹦床造成脊髓受損,下半身可能永久癱瘓,而這個孩子才八歲,她要怎麼面對未來的日子,她甚至還沒開始綻放,人生就可能從此黑白!

而始作俑者,是這幾年紅紅火火,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蹦床!

遊樂場的蹦床是很多孩子跟家長的最愛,孩子覺得有趣好玩,大人則認為可以幫助孩子長高,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指出,每年因為玩蹦床而造成受傷的案件約有28萬,其中超過10萬人是被送進急診室的,發生在兒童身上的比例遠遠高出成年人。

40多年的美國體操教練麥佛森說,「大多數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玩命」!

美國兒科醫學會資料顯示,5歲或更小的孩子,在蹦床上發生意外事件中,有48%因此造成骨折或脫臼。

翻筋斗或其他翻轉更可能造成頸椎受傷或者永久癱瘓。

即使添加了安全防護網,也無助於降低受傷害的風險,只是創造了室內彈跳場好像很安全的假象。

也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直接建議不要讓孩子玩蹦床,因為危險性非常高。

孩子在蹦床上跳起後落地時,如果腳踝剛好翻轉著地,就可能因此骨折受傷。

尤其遊樂場一般基於衛生考量,會要求孩子穿襪子上蹦,如此一來,小朋友更容易因為穿襪子太滑跌跤扭傷。

蹦床最早源於美國NASA太空總署,是給宇航員做心肺與肌耐力的訓練。後來就有商家將彈跳的概念結合商業經營,創立了室內彈跳場,變成了一種親子娛樂的場所。

這股旋風這幾年傳到國內,沒多久的時間,各地如雨後春筍,開得紅紅火火,熱門得很。

可是,目前國內並沒有相關對室內彈跳場制訂有相關的規範。

而室內彈跳場的設計大多不良,許多彈跳場都是用鋼纜或鐵鏈將薄薄墊子下的幾個彈簧鏈接起來,因此當有人在上面彈跳時,彈簧床的震波會向四面八方擴散,導致「二次彈跳」的情況,對身體造成強烈重擊。

身體彈得越高,落地時的力量就越大,只要一個沒踩穩,對身體造成的傷害無法想像。

頸部斷裂、背脊斷裂、開放性骨折、脫臼等等都是彈跳場中常見的傷害,許多醫生一再強調,蹦床是一個高風險、高技術的活動。

所以爸媽們,一定要謹慎,尤其不建議太小的孩子去室內彈跳場,當大孩子的人肉墊!

美國兒科醫學會在2016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室內彈跳場是非常危險的,受傷率遠遠高於其他運動、遊戲場所。

甚至許多體操界人士,更直接把室內彈跳場稱為「死亡場」,可是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這項感覺起來既有趣又能健身的活動,其實可能根本就在玩命!

最後,如果,還是執意要玩蹦床,最好尋求專業教練先指導孩子,幾個基本原則一定要記住:

1、上蹦床時,最好先在上面多彈跳、增加熟悉感,慢慢掌握控制方向與高度的技巧,否則容易增加意外發生的機率;

2、應先學習基本動作「背彈」,就是如何以背部落在蹦床上,以免姿勢錯誤而扭傷脖子,落地時不要用手撐,也不要用頭;

3、身體彈得愈高,落地時力量就愈大,如果是用腳落地,對於腳的負擔也就愈重;

4、避免兩人以上同時在一張蹦床上彈跳,也要留意四周情況,注意身體落地的地點,以及小心不要與別人發生碰撞;

5、避免踩到邊框下的彈簧,以免造成彈力不平均,容易發生意外;

6、即使是蹦床彈跳館的海綿池,也有不小的受傷的機會;

7、大人千萬不能放任小孩自己玩,沒有在一旁看護、監督,意外往往就發生在一瞬間!

除了室內彈跳場,米粒媽今天還要再跟大家說一個家中有小孩許多家長在公園裡面常會犯的超危險錯誤動作:

大人喜歡抱著小孩一起溜滑梯!

先來看張照片:

圖片中的這位美國媽媽把1歲的女兒放在大腿中間,抱著玩溜滑梯,結果女兒的右腳意外卡到滑道,整個腳踝反轉了90度,這一瞬間剛好被相機捕捉下來。

當時媽媽和女兒還咧嘴笑著,媽媽雖然立刻發現,並試圖阻止兩人往下滑,但根本徒勞無功,下一秒孩子就放聲大哭,媽媽抱著孩子趕去急診後發現,女兒的腳踝骨折了。

視頻中的媽媽也是把一歲半的孩子放在兩腿間,一起滑下去,滑到一半時,小朋友的腿卡住了,發出「啪」的一聲,小孩哇哇大哭,本來媽媽以為只是腳踝扭傷或是肌肉拉傷,就醫後才知道原來兒子的腿斷掉了。

醫生表示,這種意外其實很常發生,是美國急診室中小孩最常見的受傷原因前三,強烈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帶著孩子一起玩溜滑梯,因為不管是以什麼姿勢抱著小孩,都有釀成悲劇的危險。

美國兒科醫學會統計,2002-2015年間,有超過35萬個6歲以下的小孩因為溜滑梯而受傷,其中1-2歲的小孩比例最大的,多數都是腿部骨折受傷。

不過這並不是鼓勵大家不要給孩子玩滑梯,而是要注意「怎樣溜才不會受傷」,重點在於不要選擇滑下來速度過快的滑梯。

也就是說,別讓孩子去玩不適齡、過高、過快的滑梯,就算帶著孩子溜,一樣不安全。

今天米粒媽跟大家分享的兩個例子,都是寶媽很常會帶孩子去玩的地方,或是很常會帶著寶寶一起做的事情,可是都隱藏了很大的危險。

希望大家看了有所警惕,只能說,帶孩子真心不容易,大家小心再小心,轉發擴散,讓更多的人知道,避免更多的孩子受到傷害!

最後,想知道更多安全教育相關的內容,可以加米粒媽個人微信號mlm279(已經加過的就不用重複加啦~)。

參考文獻:

  • 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AP-Advises-Against-Recreational-Trampoline-Use.aspx
  • 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pediatrics/130/4/774.full.pdf
  • 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6/07/28/peds.2016-1236


在自家卧室大床上蹦,又開心又安全


看護好了,合適安全的蹦床,孩子當然可以玩。

孩子成長過程難免磕碰,有時走路不小心都會摔傷,只是幾率問題。

輪滑,滑板車,滑步車,等等哪項運動沒有受傷風險?跑步有沒有受傷風險?能讓孩子不走不跑不運動嗎?

凡事一刀切,都是在誤導大眾。


  1. 六周歲以下必須要有家長或監護人看護,切忌因好奇貿然上網; 孩子在練蹦床時請家長或監護人不要離開蹦床周圍,防止孩子下蹦床後走失;
  2. 進入運動區域活動必須穿著場館的防滑襪,並在入場前進行 10 到 15 分鐘熱身運動,重點部位為腳踝、腰部、頸部、手腕及各個關節部位;請勿在運動區域內躺、坐、卧;
  3. 小孩子在蹦床上時最好不要戴眼鏡,小女孩頭上的發卡也是危險品;
  4. 身體失去平衡時絕對不要用手撐網,寧願倒下,注意要雙手抱胸前,哪怕被彈出去也不要手撐,容易扭傷;騰起下落時忌諱膝蓋著床,容易傷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