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时代》杂志发布了「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上榜。

自1987年,华为由6人起家到目前拥有18万人的大家庭,年收入高达千亿元。虽一路风风雨雨,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仍走势强劲。

在日趋下滑的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却能保持多年持续稳定成长,成为众人眼中的标杆企业。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籍心法?

l 华为数字篇:透过数字观发展

近日,在全球知名数据调研机构IDC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份额统计报告」中显示:全球总出货量 3.108 亿部,相比去年同期的 3.327 亿部出货量,降低了 6.6%。

其中,华为超过苹果,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占比为19%,同比增长50.3%。成为排名前4的手机厂商中,唯一一家连续6个季度增长的公司。

谈起华为,我们不难想到,在32年前,华为创立于深圳,最初的创业团队有6人,皆都出身草根。

他们在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基础、没有人脉的条件下白手起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沉淀,华为员工高达18万人,其中外国员工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海外,华为的子公司高达百余家,且3/4是外籍员工,生产产品为全人类服务,堪称中国目前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

4月24日,华为成功登顶中诚信品牌发布的2019「世界品牌500强」榜单榜首。在当前智能手机市场日益白热化的裹挟中,华为依旧能脱颖而出,这绝非易事。不得不说,华为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著实令人艳羡。

然而,于任正非而言:华为没有成功,华为只是成长。

l 华为文化篇:被误解的「狼性文化」

在任正非的《致新员工书》中曾这样写道: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不能没有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支撑其持续发展。

作为众人眼中的标杆企业,华为的企业文化引得无数企业争相效仿。其中最具热度的莫如「狼性文化」。实则,商界中所广为流传的「狼性文化」与任正非原本的「狼性」定义南辕北辙。

任正非的「狼性」概念有三义:

一是敏锐的嗅觉。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狼群具备良好的嗅觉、敏捷的反应和发现猎物集体攻击的鲜明特点。放到企业经营中来讲便是指危机感、远见和对未来的设计规划。

曾在网路上看过这样一则对话,有为老板问任正非,为什么华为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便能成长为国际化企业?靠的是不是低价战略?

「我们采用的是高价。」任正非说道。

对方又追问道:「那你靠什么打进了欧洲?」

任正非说:「是靠技术领先和产品领先,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数学研究在产品研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做成图片样式)

在华为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追求始终保持著敏锐的嗅觉。如在华为创建初期,便为组建华为研究所招兵买马,引进俄罗斯高级人才。正是有了这些外籍科学家,方为华为的发展研究夯实根基。

二是不屈不挠的进攻精神。

一旦嗅到市场发展气味,本能的冲上去,不讨论、不开会、不汇报。在华为创办前期,便将个人英雄文化加以改造,使之自然演化成为群体英雄文化。华为内部出现了具有凝聚力的「狼群」,在听到召唤之后能够迅速集结,进入战斗状态。

三是「狼狈精神」。

在华为,「狼狈精神」代指群体奋斗。强调的是前方后方团队协作配合的「狼狈机制」。团队在扑上去的时候不是一窝蜂,而是有分工与合作,有主攻、有副攻、甚至还有作出牺牲的。

l 华为管理篇:开放、妥协与「灰度」

任正非曾言:「管理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实现「灰度管理」,才能最大化地实现管理效能。

然则,何为「灰度」?「灰度理论」又该如何实践?

在华为的「灰度管理」中包含两大核心精神,涉及企业管理的五大方面。其中两大核心精神是「开放」与「宽容」。

开放是「灰度」最基本的态度。只有开放才能适应瞬息多变的环境,在变化中始终保持创新精神,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宽容是「灰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原则和手段。管理者的宽容,为企业带来的是和谐的发展环境。

而五大管理层面具体在以下方面:

一是企业战略:企业制定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一般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掌握合理的灰度便是使多种作用因素在一段时间内和谐。

二是管理者的气质: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对于领导者而言,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将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三是经营的策略:妥协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凡是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四是管理者的追求:在管理改进中,要继续坚持「七反对」的原则:

反对完美主义,

反对烦琐哲学,

反对盲目的创新,

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

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

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

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试用。

主张不断改良,要耐住性子,谋定而后动。

五是奉行的原则:一个企业活的灵魂,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亚马逊退出中国,其原因之一便是照搬西方管理而导致水土不服。

l 华为奋斗篇: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在中国文化中,我们习惯将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内核进行宣扬。在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更是融进了18万人的血脉之中的,融入到整个组织的制度与流程体系中。

「以客户文中心」

在企业经营中,我们或许会对这种现象深有体会:越是从利己的动机出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相反,越是从利他的动机出发,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

任正非深谙此道,并在其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只有用优良的服务去争取客户的信任,才能创造资源,这种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服务贯穿于我们公司及个人生命的始终。」

为了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华为规定主管研发的副总裁也要履行与客户每周定期会面的制度。

在华为,他们明白比谨记于心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客户的满意度被奉为他们行动的指南,时刻调整脚步跟上客户的需求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以奋斗者为本」

在华为的广告海报「芭蕾脚」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充满冲击力的画面画面:一只脚穿著舞鞋优雅光鲜,旁边的另一只脚却赤裸并伤痕累累,显得有些触目惊心。

「我们的人生,痛,并快乐著。」「芭蕾脚」的含义恰巧映射出华为人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华为,让员工痛并快乐著的前提是拿到了应该的报酬,有制度保障,让奋斗者不吃亏。

任正非常言:「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多劳者、贡献者则「发财」,这条准则从华为创立之初到如今,始终贯彻得很彻底。

有相关数据显示,过往30年,华为员工的年平均收入之和(含工资奖金和福利)与股东收益之比为3:1左右;另外,在与客户的关系上,华为主张「深淘滩,低作堰」,不谋求暴利,而要谋求与上下游企业构建共兴共荣的产业链,大家一起强大,一起面向未来。

除了财富分配外,华为还注重责任与结果导向的权力分享和成就感、荣誉感的共享。

写在最后: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上榜「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时代》东亚记者查理·坎贝尔在提名词中写道:「当任正非在1987年投资5600美元创建华为时,他并不是一位计算机奇才。然而,他的管理帮助华为成为了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公司,去年营收达到1070亿美元,客户遍及170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尖端智能机,华为还是5G领域的先锋,这项革命性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无人车和智慧工厂的发展。」

对此,华为用一张飞机图片做出回应,并标注了一句话:「我们还在痛苦中,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于华为而言,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难。

我相信,即使在极端困难的外部条件下,华为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得很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