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真纳是巴基斯坦的国父,以一己之力将数以亿计的穆斯林从印度剥离出来,并最终形成了两个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在印巴分治的过程中,阿里·真纳强硬且毫不妥协的作风,让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种族主义者,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以时间为轴,看看他成长的轨迹,以及各时间段里,思想的变化!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是巴基斯坦的国父、国家的缔造者、巴基斯坦自治领首任总督、“穆盟”(全印穆斯林联盟)终身主席。

以上这一长串头衔,足以说明巴基斯坦建国期间,阿里·真纳的巨大作用和崇高威望。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阿里·真纳就不能可能有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同时南亚次大陆的政治格局将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巴基斯坦的国父阿里·真纳曾是印度国大党的党员,瑙罗吉、圣雄甘地的重要助手,长期秉持印度教徒应和穆斯林和睦相处的思想,坚决反对巴基斯坦独立建国的政治人物。

究竟是什么,让阿里·真纳的思想发生了180°的巨大转变,又是怎样的困顿,才使他用一种不顾一切的方式,建立了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我们来看看,阿里·真纳的成长历程和不同时期思想上的变化吧。

1、阿里·真纳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英国求学和成为印度国大党党员。

1876年12月25日,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出生于卡拉奇一个杂货店店主的家里,他的父亲很开明,阿里·真纳6岁时把他送进教会学校学习,当他发现儿子天资聪慧后,又在一个卡拉奇的英国经纪人的帮助下,将16岁的真纳送入了英国伦敦林肯律师学院继续深造。

年轻的阿里·真纳爆发出惊人能量,不到两年时间便通过学院的考试,成为伦敦林肯律师学院建院几百年来最年轻的律师。

随后,阿里· 真纳正式成为一名在册的英国律师,在英国期间他结识的印度政治活动家,印度国大党的奠基人之一达达拜·瑙罗吉。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在英国做律师期间的阿里·真纳

瑙罗吉是印度历史上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他是第一位以印度人的身份在英国本土当选下议院议员的人。

他首先提出了所谓“财富外流”的理论,明确指出“英国殖民统治者从印度榨取大量财富而没有任何补偿,是造成印度贫困的根本原因”。这一理论,也成为之后国大党争取印度独立的政策基石。

1896年,年轻的阿里· 真纳追随瑙罗吉回到了印度,加入了印度国民大会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三年后,他在穆斯林选民的拥戴下,成为印度立法议会议员。

需要注意一点,阿里·真纳虽然是为穆斯林,但他不是从始至终都不是种族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教派为先的笃信之徒。

在他成为国大党成员期间,阿里·真纳没有表现出任何伊斯兰教的色彩,他奋斗的诉求是为全体印度人民争取权利和自由,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国大党青年骨干时期的阿里·真纳

2、阿里·真纳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与国大党渐行渐远。

1913年,阿里·真纳加入了印度第一个以信仰划分族群的政党——全印穆斯林联盟(简称“穆盟”)。

但此时的穆盟和国大党尚不是死对头,两党之间是合作关系,他们共同的对手是英国人。换句话说,两党共同追求的是所有印度人的权力和地位。

1917年,瑙罗吉在孟买逝世,圣雄甘地从南非回国继续领导国大党。从这时开始,阿里·真纳逐渐与国大党渐行渐远。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这两个风格迥异的领袖要是能合作一起,那真是活久见了!

很多人都将两位领袖的分离理解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因为圣雄甘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印度教徒,而深受英式教育影响的阿里·真纳思想更世俗化。

因此,甘地主张通过印度教式的“坚忍、非暴力不合作” 的方式获得印度自主权,而真纳坚持采用宪法斗争的方式获得独立,当然这和他英国律师的经历不无关系。

但其实从二人的性格上说,两位领袖都不是甘居人下的人物,“一山难容二虎”几乎是必然出现的局面。

终其一生,即便是在国大党任职期间,阿里·真纳对甘地的称呼都是“甘地先生”而不是“圣雄”

由此可见,他在当时的印度是少数不狂热跟随甘地的人士之一,而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都曾将甘地作为偶像。

1920年,真纳退出国大党,并警告甘地说:“他的手段(非暴力不合作)不但会造成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分歧,而且会在这两群人内造成分裂”。

但甘地不为所动,因为他的背后有多达三亿的,印度新一代民族主义支持者。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3、阿里·真纳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对穆盟政策失望,离开印度回英国,继续从事律师职业。

阿里·真纳之所以离开印度,一方面是因为他与甘地不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穆盟的政策也很失望。

虽然1924年,阿里·真纳当选“穆盟”主席,但面对印度复杂的宗教纷争,尤其是西孟加拉地区多次爆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互相仇杀的局面。

阿里·真纳不断呼吁两教教众间的合作,他在向穆斯林的呼吁书中写道:“难道我们不能埋葬我们的分歧,组成联合阵线吗?那样,印度教的朋友将会更尊重我们,觉得我们更有资格和他们并肩站在一起!”

在成为“穆盟”主席后,他也对党内同志呼吁:“外国统治印度,并且继续维持统治,主要因为印度人民尤其是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不能团结一致,缺乏相互信任。我可以说,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之日,就是印度实现自治领责任政府之时。”

但可惜,他所坚持的“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一个民族,应该生活在一个印度”的理念,得不到党内的支持。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中年的阿里·真纳

当时,印度次大陆上弥漫着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穆盟内部大多数人都主张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不和众多印度教徒生活在一起。

为此,他和穆盟的另一个重要领袖伊克巴尔多次爆发激烈争论,并直言不讳的抨击他:“你这是在分裂印度!”

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阿里·真纳是是什叶派穆斯林,在南亚次大陆的教派体系里属于少数派,他又是什叶派里的七伊玛目派,是少数派什叶派里的少数派。

但和大多数少数派领袖不同,阿里·真纳追求一个完整的印度独立。这种观点至少在1932年以前,参加伦敦讨论印度问题的圆桌会议上一直如此。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阿里·真纳(右坐者)和利雅卡特·阿里·汗(左坐戴眼镜者)分别被任命为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和总理,两人都被认为是现代巴基斯坦的创始人。

4、阿里·真纳人生的第四个阶段,回到印度为巴基斯坦独立建国奔走呼号。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34年底,“穆盟”领导人伊克巴尔病入膏肓,“穆盟”需要一个新的领导核心。

伊克巴尔对追随者说:“去伦敦请阿里·真纳回来,虽然他不同意我的理念,但他是唯一一个能够实现这一理想的人!”

后来的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理利雅卡特·阿里·汗亲自去伦敦邀请阿里·真纳并对他说:“人民需要你,只有你才能挽救穆盟,使它获得新生!”

回到印度的阿里·真纳同伊克巴尔进行了多次长谈,虽然伊克巴尔反复劝说,但未见得阿里·真纳接受了他的观点。

可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让阿里·真纳认识到,他心中的“两教和睦”只是镜花水月,永远是个梦想。

1935年,英国国王批准印度政府法,印度有11省开始享有自治权。接着印度进行了大选,国大党获得多数选票,但国大党领导人坚持一党组织内阁,拒绝与“穆盟”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真纳感到必须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

从此之后,阿里·真纳从一个坚定的民族和睦主义者,转变成一个坚定的穆斯林独立主义者,开始毫不妥协的执行,由伊克巴尔首次提出的“两个民族”道路。

伊克巴尔的“两个民族”理论,其实就是巴基斯坦建国诉求的基础。这个理论认为,“印度斯坦上生活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一个是印度教,一个是穆斯林。”

这两个民族不能生活在一起,必须要分开。分开的方式是穆斯林人口占大多数的地区,要分出去独立成为一个或几个穆斯林国家。

熟悉印度次大陆历史的朋友会发现,英国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的“印巴分治”方案,几乎就是这个方案的翻版。

而这正是阿里·真纳和其领导的“穆盟”奋斗的结果。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大巴基斯坦”的宣传海报

既然,“穆盟”不是阿里·真纳创建的,“两个民族”的理论也不是阿里·真纳提出的,为什么所有人都公认他是巴基斯坦的国父呢?

这是因为,当阿里·真纳第二次回到印度领导“穆盟”开始奋斗时,“穆盟”在印度根本不是一个重要的政党。

在当时,即便是在穆斯林聚居区,“穆盟”获得的选票都不超过5%,这其实也是国大党不把“穆盟”当回事儿的原因之一。

广大生活在印度次大陆的穆斯林,大多数都将选票投给了国大党。其原因在于,这些底层的穆斯林脑子中并没有种族区别的概念,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民众,已经习惯了“印度人”这个身份定位

虽然两教教徒差别如此之大,并经常爆发血腥的斗殴,但大多数底层穆斯林,依旧认为自己是一个“印度人”。

如何给这些数量众多的底层穆斯林进行“身份启蒙”,让他们萌生“身份差别化”的概念,是巴基斯坦建国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阿里·真纳开始全印各地奔走演讲,反复向民众灌输,“你们是穆斯林!你们不是印度人!”

同时,面对各种印度教党派的示好,阿里·真纳选择了“绝不妥协”的态度,要么100%按照我的条件谈,否则就没有谈判。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穆斯林是弱势群体。自从1857年莫卧儿帝国崩溃后,在印度次大陆上的穆斯林,从统治阶层变成被统治阶层,之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依靠的主要是印度教徒。

如果他在这时候,哪怕流露出一点要退后的迹象,那下面必然是一步一步的不断后退。

因此,他摆出了一种强硬到极点的“绝不妥协”态度,告诉对手、告诉党内同志、也告诉所有底层的穆斯林,我争取的是一块独立的,属于全体穆斯林的生存空间,至于它叫什么并不重要。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真纳在穆盟组织的大会上演讲

1940年,“穆盟”在拉合尔召开年会,通过了著名的《拉合尔宣言》。这标志着谋求建立独立穆斯林生存空间的诉求,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有意思的是在《拉合尔宣言》中,穆盟表示要建立一个或几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他们用的是复数。

这说明一个问题,即便到了这个时候,领导全印穆斯林独立运动的穆盟依旧不能确定,到底能不能将分居各地的印度穆斯林捏合成一个国家。

造成这一局面的是印度穆斯林之间复杂的教派、地方豪门和部族势力关系,谁都不知道,在这种乱麻一样的政治、宗教关系影响下,大家究竟能不能走到一起。

《拉合尔宣言》代表的是穆斯林从印度出走的诉求,至于走出去以后如何,到时候再说。

所以,《拉合尔宣言》是一个统一战线式的宣言,非常像当年国大党和穆盟的联合,共同对付英国人。而这次穆盟换了一个对手,变成了整合印度国内所有穆斯林势力,一起对付代表印度的国大党。

当英国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路易斯·蒙巴顿,1947年3月22日抵达新德里时。

圣雄甘地和阿里·真纳已经水火不容,甘地强烈反对分离思想,提倡实现统一印度,而真纳毫不妥协的要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分离。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身为英国王室成员的路易斯·蒙巴顿,根本无心促进印巴融合。反正英国人离开已经是种必然,以后的印度斯坦究竟是阳光明媚,还是洪水滔天都和他没关系了。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说,分裂的印度次大陆对英国未尝不是件好事。

1947年4月,国大党和穆盟的最终谈判最终破裂,蒙巴顿开始向国大党施压。在国大党同意分治的前提下,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出台。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阿里·真纳和蒙巴顿

蒙巴顿命令毫无经验的伦敦律师西里尔·雷德克里夫,在印度斯坦地图上草率的划分了两国边境,这就是著名的“雷德克里夫线”。

西部的旁遮普地区,被分为旁遮普省和旁遮普邦,东边的孟加拉地区,则被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分属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

1947年6月3日,蒙巴顿在全印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宣读了《蒙巴顿方案》的内容,从此印、巴、分别成为了独立的国家。

阿里·真纳和他的孩子巴基斯坦

虽然草率分割两国的《蒙巴顿方案》,给两国新兴的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第一次印巴战争四个月后即告爆发,但至少阿里·真纳的建国梦想实现了,印度次大陆上的广大穆斯林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这个名叫“巴基斯坦”的新生儿,是他父亲希望的哪个模样吗?

提倡“种族区隔”的阿里·真纳是一位种族主义者吗?

命运多舛的巴基斯坦在存在意义上又有哪些悖论呢?

我们下一篇仔细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