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慕王譚紹光:【血灑半島】第五次戰役經驗教訓第一章 作戰指揮?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通信聯絡是保證指揮的中心環節,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戰爭的勝負。而健全的指揮所的組織與安全保證,又是不中斷指揮的首要因素,第五次戰役我們在這方面所暴露的缺點很多,因而延誤戰機者不少。

(一)幾個部隊對通信聯絡與指揮關係的檢討

對通信聯絡重視不夠,不主動向上聯絡報告情況,對通信工具掌握使用很差,事先無準備,戰時又不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一九一師電話通過臨津江後,即被打亂。三個師的電台先後被打壞。報話機聯絡普遍不通暢,以致上級不能及時掌握情況,決心不能迅速下達不能保證指揮通暢,嚴重影響作戰任務的完成 (六十四軍第一階段總結)」。

「渡臨津江部隊進展較快,致使有線電話不能及時架通,電台,報話機呼叫不靈,翻譯技術也差。因此,弄得上下不通氣,中斷指揮,所以不能及時組織協同動作,消滅敵人,錯過戰機,各自為戰,增大傷亡,疲勞了部隊」 (六十三軍)「通信聯絡之不順暢,為以前所未有,軍的報話機不能通話,二十七日方試通,戰役即將結束。有線電話也不順暢,軍在戰役開始至二十六日以前未通過話 ……,師與團亦不順暢,有的電話員掉隊,五七八團電話排掉了幾天方趕上,有時距離不很遠,但很長時間架不通線,如一九四師對五八O團一天一夜未通,對五八一團由閻洞到牛耳嶺一個整夜又半天未通,另五七九團一營進至二一O點九高地,四,五個鐘頭失掉聯絡。電報也不通暢,急報延時的在50%以上,延時最多的有三十幾小時到六十小時。由於通信聯絡的不順暢,再加報告制度的不及時不主動常常有些報告失去了時間性。 (軍的指示部署傳達到師也是時間倉促,缺乏研究準備的時間),所以形成敵我情況都不了解,有時部隊究竟進到什麼位置,當天情況一天不能得知」 (六十五軍)「由於組織領導不嚴,長期處於和平環境,對通信工具使用生疏,加之去年通信幹部大批調出,電台報務員少 (平均每台不足一個老手)電台被打掉, (一八七師,一八九師各被打掉兩部)技術差,電話人員少,致使電話架設跟不上指揮所,在敵炮火下影響聯絡。報話機使用不熟, (人也少)平時不練習,密語代號過於複雜,以及機要幹部的傷亡 (一九二師機要科全部傷亡)因之造成上下不通氣,中斷指揮 (特級報壓二十六小時)」「因遭敵空,炮轟擊,電話中斷,八十師,八十一師二十三日一夜與軍未通話,個別單位的報話機叫不通,二四O團,二四二團與師失掉聯絡一天一夜,致影響及時指揮」 (二十七軍)

第一階段「通訊聯絡不順暢,報話機,步話機也不注意使用,下級亦不主動向上報告情況,上下不通氣,指揮不順暢,不能密切協同動作,而耽誤戰機」第二階段更是發展到了「通訊聯絡的不順暢是此次戰鬥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致使指揮不能自如,可以捕捉的戰機錯過了,可以避免的損失損失了,如三十一師兩天不報告戰況,九二團團長率三個營出發,不帶通訊工具。而軍對兵團,志司亦常常不報告戰況,即是報告了,亦常不詳細不及時」 (十二軍)

(二)指揮所遭襲擊與電台被打壞而影響指揮指揮與戰機的事例

在五次戰役中,指揮機關遭受空襲,電台被打壞,幹部傷亡頗大,這種情況比過去歷次戰役均多且嚴重,因此失去戰機,或使部隊遭到損失者是不少的。現將已得材料舉例如下:

1.四月二十二日晚突破臨津江後,一八七師,一八九師師部被炸毀電台各兩部,至二十五日才恢復聯絡。一二O師三五八團,三六O團報話機被打掉與師失去聯絡,致使被圍之敵逃跑,一七九師五三七團團指遭空襲使北移命令發不出去,造成該團一營受損,一九O師五六九團三營及偵查支隊,二十三日晚突過敵陣地後電台被毀即失去聯絡,直至二十九日始聯繫到。第二階段開始前,配屬人民軍二軍團的電台壞了不能通報,致使聯司對該方面情況無法掌握,該軍團亦未完成任務,五月二十三日三兵團指揮所北移途中在山陽里遭敵機轟炸,電台汽車被炸毀,另兩部電台和機要人員跑散,直到二十六日才收攏,其時正是部隊北移,情況十分緊張時兵團與各軍師中斷聯絡三天,一八O師遭受損失亦是原因之一。

2.第一階段一七九師指四月二十九日,遭敵機轟炸,師長主任均負傷,一九O師指揮所移動途中遭空襲,正副政委及參謀長均負傷。一九二師指揮所遭空襲,機要科全部傷亡。六十三軍三個師的電台隊長,及能單獨工作的報務員,在第一階段作戰中均先後遭受傷亡。第二階段十二軍軍指及三個師指,六個團指,均遭敵空襲,或炮火的殺傷。全軍損失電台五部,報話機二十四部,各種步行機四十六部,傷亡報話員八十三名,他們「對提前一級深入指揮的精神認識不足,因而在執行上犯了過左的毛病,過於靠前, ……這不僅未加強指揮,反而大大的削弱了指揮,使部隊失去掌握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第一階段中二十九師師長只帶著自己的警衛員跑到師的前衛營。

指揮所的另一種情況是,在第二階段作戰開始時,六十軍軍部與三個師失去指揮三天,甚至因指揮所前移,軍部與指揮所的付軍長,參謀長失掉聯絡三天。第一階段作戰中,六十四軍突破臨津江後,一九一師,一九二師部隊均過了江,但師指揮所未跟著部隊過去。十五軍四十四師部隊於四月二十四日晚全部渡過漢灘川,師指亦未過去。(離前面部隊三十餘里)第二階段戰役結束後部隊向後收縮時,個別軍或兵團部過早的離開戰區,且於移動中,指揮機關遭受空襲或其他原因造成電台聯絡中斷,影響某些部隊轉移中之混亂。

(三)電報延時是很嚴重的

至於延時則是很普遍的現象,軍師間特急報通暢得相隔十幾小時,甚至三十小時至六十小時者。十二軍在第一階段中曾與一個師失聯絡一天多,與另一個師命令發不出去,派參謀徒步送到了而電台還未將電報發出。至於各部與志司的聯絡則更差,有的部隊整天不與志司通報是常有的現象,更嚴重的是一九三師在第二階段,戰役開始的第二天(五月十七日)發給六十五軍部兩份報告部隊行動位置的特急報,軍部台收到後,直壓到六月十五日才交出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這可以說是古今奇聞。第二階段雖有進步,有幾個單位(如四十五師,一八八師,一八O師,十五軍指及七十九師,六十三軍,一九五師等)還用報話機報告位置與情況,但後期轉移中電台聯絡則比以往又糟起來了。

有不少的幹部不善於使用通訊工具,有些將電台離指揮所的位置較遠,而步行機又不敢用。怕一講話就挨敵人的炮彈(三兵團僅十五軍一個團使用的好)報話機代密不會用而講明語,有時變相的打啞迷。配給營的步行機因不會使用或一兩次未叫通得背著反成累贅,將步行機隨便摔掉,其次電台人員不充實,質量低,很多師一級報務員只有一個人能工作或帶病工作也是影響通訊聯絡的原因之一。

(四)互相不聯絡不協調

作戰中各級司令部迅速及時的通報友鄰情況從志司起各級都是做的很差的,因各部隊彼此之間缺乏主動的聯絡互通情報,增加部隊不必要的顧慮,影響作戰的決心。如第一階段二十九師的八六,八七兩個團相隔二里,六十三軍,六十四軍部隊僅相隔一條公路,相互間不聯絡,而師軍只向上級要友鄰發展的情況,十二軍向議政府東南前進中,三十四師之一O六團,一O一團及三十五師一O四團,二十六日都插到竹葉山附近,因雙方不聯絡,致發生戰鬥情況時互不支援。第二階段。六十三軍五月二十三日即從加平以南撤至北漢江北,左翼的六十軍到二十四日才知道 ……等各自為戰的現象是嚴重的。

由於通訊聯絡產生的這些問題,也就直接影響到戰役的發展,「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而未避免,部隊放出了而收不回來,情況變化了還不知道,故使可以捕捉的戰機錯過了。因此,對五次戰役更好的實現殲敵計劃,因通訊聯絡不順暢而受到限制」 (十二軍的檢討)。

附表一張

天國慕王譚紹光:【血灑半島】第五次戰役經驗教訓第三章 步炮協同?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