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叶启洲。(图/记者陈明正摄)

▲政治大学法律系教授叶启洲。(图/记者陈明正摄)

记者李蕙璇/台北报导

保险局出手研议整顿类定存、类储蓄险回归保险核心价值,以及基于损害填补原则控管实支实付医疗险副本理赔张数,引发保险圈议论纷纷,而政大法律系教授叶启洲及磊山保经执行副董事长黄金木精算师对此表赞同,希望借此维护整体保户权益。

叶启洲:储蓄险间接损害全体保户权益

保险的功能主要在于分散风险。保险虽然也可以结合储蓄,但若保单设计是以储蓄功能为主,不但偏离保险的原始目的,而且也会对于保险公司的体质有负面影响。因为保险公司长期承担了大量资金运用报酬率的风险,长期来说,可能影响保险公司的清偿能力,间接地损害全体保户的权益。

国人会爱买类定存、类储蓄险的保单商品,主要是因为这类保单提供了比定存更高的利率,而且除非保险公司倒闭,不然的话所投入的资金风险相当低,因为保险公司承担了资金运用报酬率的风险。

而实支实付的医疗险,本质上是填补实际损失的保险,跟财产保险性质相近。外国保险法终就对于实支实付的医疗险有大多有所控管,例如德国保险契约法第200条,来避免被保险人因为就医而获得超过实际医疗费用额的利益。

台湾行之有年的「正本理赔」,也是出于这个想法。如果要理赔金额跟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脱钩,被保险人应该是要投保定额型(津贴型)的医疗险。

▼磊山保经执行副董事长黄金木。(图/磊山保经提供)

▲▼磊山保经执行副董事长黄金木。(图/磊山保经提供)

黄金木:可采实支实付+定额型混搭法

磊山保经执行副董事长黄金木,本身拥有精算师执照。他则是认为如果民众买有提供储蓄功能的保险,规划退休时的现金流来源之一,就可达到保险转嫁风险预做准备的核心价值。但如果只是因为这张保单提供高于银行定存利率的宣告利率,追逐的是报酬率,那就非保险保障的真义。

尤其是民众趁年轻规划保险商品著重于保障型,譬如意外险、医疗险等,有闲置的资金才会建议可以考虑使用这些类储蓄型的保险商品,著重是长年期的生涯规划。而且要注意不能将每月多数收入用于做为保费支出,反而影响自我提升及生活品质等预算。

至于受到医材费的自费增加而考量使用双实支实付医疗险(1张正本理赔+1张副本理赔)的配置方式,尚属合理正常范围内,但若欲购买多张副本理赔的话,其实要考量是否会排挤其他保险、活动的预算,反而可采实支实付+定额型的混搭法,便可在高额医疗费开销时,以此保险费做为补偿,降低支出经济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