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糖尿病逐渐闯入人们生活中,继而被人们熟知。可以说,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遭到了糖尿病的袭击,糖尿病已经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成为人们生活和精神上的阴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不幸。

据了解,很多人对糖尿病这种病还是不太了解,甚至认为,只要血糖超出正常值,就以为患病了,今天小编就帮大家纠正这些糖尿病认知误区。

误区一、有三多一少症状出现,就是得糖尿病了

提起糖尿病,人们自然联想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即所谓的“三多一少”症状。事实上,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者,病程多已不是早期,早期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除了血糖高以外,往往没有任何其他症状。

误区二、尿中有糖就是得糖尿病

正常人肾小球对糖的滤过量与肾小管的再吸收量正好相抵,故尿糖呈阴性。一般人肾糖阈为10毫摩/升,因此,对于血糖为7.0~10.0毫摩/升的轻度糖尿病患者,仅查尿糖往往反映不出来,所以不能靠尿糖测定诊断糖尿病。

误区三、空腹血糖正常,血糖就稳了

在糖尿病早期,往往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如果仅查空腹血糖,不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充分的临床证据表明,常规检测餐后血糖,可使糖尿病的诊断平均提前3年。

误区四、通过血糖仪检测,就可以诊断糖尿病

因为血糖仪测的是指端毛细血管全血(含血细胞)血糖,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根据静脉血浆(不含血细胞)血糖制订的,由于全血中的血糖含量比血浆低一些,因此,血糖仪只可用于自我血糖监测,其数值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误区五、糖尿病是吃糖吃多了

糖尿病的病因暂不明确,现在普遍认为,糖尿病的发生跟,遗传、烟酒、饮食习惯有关,因此,不能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吃糖上。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但最后我们会发现,健康才是我们所有美好追求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失去健康也同时会失去很多别的东西,人吃五谷杂粮,没有谁不生病的,疾病与健康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如果怀疑糖尿病,通过自测后,最好再去医院核实,以免自我检测错误导致慌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