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豆瓣上正在讨论这个,突然想问问一样在拿稿费的人,你们第一次拿到稿费是什么时候,那时候是什么感觉。


谢邀~

我就是在豆瓣发了第一笔稿费,突然就增粉了七百的作者。

非常感激豆瓣给我的曝光机会。

我拿稿费就在今年4月,心情简直就高兴坏了。

作为35岁的「样样都喜欢,什么都热爱,但理想无处安放,青春早已没影的尴尬文艺女主妇」,写作原本是遥不可及的另一个世界的梦,突然就有了一丝貌似可以实现的希望。

于是决心用十年积蓄,换三年时间,来拼一拼我内心的梦想。就在下决心的档口,就收到了签约通知(这让我激动得哭了),然后在自由职业第一个月就收到了一篇稿费。

这心情能不激动吗?

这意味著我更换了人生的跑道,这个跑道前面不再是迷雾重重分不清有没有路,而是烟消云散,远远看到一条蜿蜒的道路伸向远方。尽管蜿蜒,但能清晰地看到路!这个意义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的那篇文说,我比拿第一次工资还兴奋。(详见:我的第一笔写作稿费)当然了,这绝对比拿第一次工资还要兴奋。

要知道,人生的航道要换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呢?

要实现一个梦想,有多困难呢?我为此付出的努力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而更换航道,不但是实现梦想的问题,还要和家庭和现状和内心做各种斗争,其中的艰辛,真的是冷暖自知。

不过,当然,我肯定不是最努力的那个人,还有那么多比我更拼更努力的人,也是他们激励著我,不顾自己的年龄、现状,可以投身自己喜爱的事业,为实现自我满足而过这一生。


2018年3月底签约有书,4月中旬拿到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稿费,4位数的,接近两千块。

在发稿费当天,我完全没有心思干别的事,就是一直捧著手机,等稿费的进账简讯,直到看到稿费确确实实打进了卡里,一颗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才算是重新落回了肚子里。

第一笔稿费到账,不仅意味著多了一份收入,更意味著,从此以后,我的生活,有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我不用再每天看著领导脸色工作,也不用总是担心领导会不会哪天看我不爽把我给辞了。我可以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在下班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以此赚钱。

而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足足等待了两年。

我是从2016年6月份开始写作的,当时我怀孕了,在家待产,每天看著钱哗哗地花出去,却没有进账,很焦虑。机缘巧合下听了一个大V的微课,然后开始在简书上写作。

因为自己本身写作基础也还是可以的,所以写了一个多月之后,文章频频上首页,也被一些大号转载过。更幸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了鼹鼠的土豆老师。

后来经历了生孩子、坐月子、换工作等一系列事情,但我还是一直坚持写作,希望五年后,自己能写出名堂来,发表点作品什么的。

17年底,土豆老师的史诗级课程「人生补习班」开课(现在已经不收人了),我也报名了,但在一开始,其实我是持观望态度的,因为总觉得10000一篇的稿子,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落到自己身上呢?

后来有一次,下班等公交的时候,天气很冷,然后打开手机,刷到课程里的消息,说XXX毫无写作基础,学习四个月之后签约了。

好吧,我承认我心动了,我想的是连毫无写作基础的人都能签约,那么我作为一个已经写了一年多的人,难道会比他差吗?

于是我认认真真通读了饭团,找老师领了资料,然后对照著样稿开始写。

第一次写了篇说书稿,投给某平台,没想到那边很快就回复邮件,说样稿虽然口语化还欠缺一点,但总体不错,算是通过了。

将在近期安排试写,让我等著,这一等,就等到了过年。年后我再给这个平台发邮件,却是石沉大海,再无回复了。

然后我又把这篇说书稿的样稿改了改,投给另外两个平台,在经历了充满煎熬的等待后,都被拒了。也许确实是写得不好吧,估计是第一个平台说我的样稿通过了的消息,给了我勇气让我投其他平台。

这时已经过年了,有两个新的大平台招作者,要求低,报酬高,但是需要拆书稿。于是我在说书稿被拒三次的情况下,选了一本比较热门的书,写了十篇拆书稿,发了过去,结果又被拒了。

好在老师说这个平台可以接受修改后再投稿,但是截稿日期已经快到了,所以我,完全没有参考别人是怎么写的,只是凭著自己的想法,把拆书稿稍微修改了一下,赶在截稿前十几分钟发了过去,然后,又被拒绝了!

说真的被拒绝了这么多次,都有想放弃的冲动了,但是因为我实在是很讨厌现在的工作,所以我没有放弃。

领了一本新书后,又把课程和资料全部复制下来,对照著资料,重新写样稿。从拿到书,到写出样稿,大概花了一星期的时间,又对照著样稿修改了几遍,发了过去,自己心里觉得应该能过。

但是真的看到老师在群里说样稿通过的消息时,我是非常震惊的,感觉像做梦一样,那个中午连午觉都没睡,一直盯著手机,就等著编辑加我。

后面的事情就比较顺利了,正式进了签约作者群,每个月都能通过写稿子赚钱,阅读量、知识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还认识了十分优秀并且厉害的渭水徐公老师,在徐公身上,学到了很多。说起来也是十分惭愧,虽然都是同一个平台的签约作者,但徐公在阅读量、知识量,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等各个方面,都全面碾压我,也让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大咖的差距还有多远。

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让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也使我们这些热爱写作的人,有了用武之地。

我很清楚,如果没有新媒体的出现,没有知识付费的兴起,没有搭上听书稿这个风口,光凭我自己,想要在我所在的这座城市,仅仅毕业四年,就达到月收入过万,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我不但达到了,而且还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小伙伴,每天一起读书写作,一起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当风口来临时,连猪都能飞起来;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虽然现在听书的风口已经过去了,但好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

在新的2019年,也会继续努力写作,希望能早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笔来自纸媒的稿费是80元,来自网路写文的第一笔稿费是3000元。

第一笔纸媒的稿费应该是10年吧,不,或许还要早一些,我想想,大概应该是2005年左右记不得了。当时真的是非常激动,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文字真的可以变成钱。

那是一篇短短的散文,关于一个网友的真实故事,我至今都记得那篇文章的题目是《把你的记忆交给我保存》。嗯,一个网友的爱情故事。

当时写了以后投到《宁波晚报》的编辑邮箱里,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所以就把这事忘了,突然有天晚上编辑加了我的QQ,一开始我竟然以为是骗子,想想也是有点搞笑的哈。

再过了两天就收到一张邮局汇款单。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之前总是在书上看到别人说收到稿费(邮局的汇款单),没想到我也会收到。当时甚至差点打算不去兑换钱了,想把那张汇款单保留下来。但想想毕竟是一笔钱,还是去了邮局,哈哈哈。拿到钱感觉真好。

编辑老师人很好,后来还向我约过稿,从约稿开始稿费就涨到了120元,在当时晚报里稿费应该不算低的吧。

但后来工作非常忙,做销售,有时候晚上10点多才下班回家,每天都累瘫写字很少。

来自网路上写文章的稿费是10年之后,稿费是3000元。

2015年,偶然间发现自己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在搞一个征文比赛,于是写了篇文章投过去。过了两天正上班呢,接到编辑电话说我的文章入选了,而且是整个征文比赛的首发文章,当时高兴坏了。

结果也是我意想不到的,获得了第一名,奖金3000元,微信支付的。后来还继续给这个公众号写过几篇文章,普通的文章稿费是200元/篇。

2015年下半年开始我又放弃了写文章,迷上了手工,开始玩布艺,玩日式刺绣,玩牛仔裤改造。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沉迷在手工当中,直到2016年下半年吧,也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契机,我又开始写文。但当时写得很烂,机缘巧合,在2017年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老师,我报了她的写作课培训班,开始写书评。(具体什么课程就不在这里说了,免得有做广告的嫌疑。)

嗯,到后来签约平台写稿(平台这个问题豆瓣上也有人问过我,我想具体的平台还是不说了,是的,不止一个)。到现在,真的确信自己是非常热爱写作的。喜欢写作带给我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虽然写得还不够好,但还是真心的,愿自己不是在制造文字垃圾,而是让文字能够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也希望能够带给别人温暖。


第一笔稿费是在知乎拿到的。

某杂志说要转载我的一篇回答,给300元稿费。我很震惊,心想祖国已经国富民强到随便写点什么不靠谱的文字都能换钱的地步了?!又想不会是个骗子吧,结果加了微信人家还真二话不说发红包了。

当时我就觉得很高兴。不是因为赚钱,而是因为:这说明国内开始有著作权、版权的意识了,这对大环境以及其他那些真正有写作才华却不被肯定的人都是好事。至少在我还没出国的十几年前,人们对待写作——尤其是网路写作——的人总是或多或少带著点「不入流」的有色眼镜。

后来陆续有其他媒体或者公众号要付费转载,少部分言辞恳切的我应允了,大部分则都婉拒或者无视了,纯粹是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著调,小范围让人看著消遣一下得了,哪能满世界去祸祸人呀……


2011年,大学三年级,尝试著写了第一本小说,30万字。

没有收入,稿费需要200才能提取。

那时候也没钱打赏自己,宿舍里的兄弟们也都苦哈哈的。

最后大家发现,手机号的积分可以换充值卡,然后我们寝室的学霸张景林、大哥潘红洋、逗比润神一起把自己的手机号积分换成充值卡,给我打赏了200多块钱。

这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如今润神在上海,景林和红洋在北京,我结婚的时候他们有人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参加。

我其实不喜欢我的母校中原工学院,但我生命里确确实实有很多最美的片段发生在那里。

谢谢兄弟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