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曾授权给小人江充查办宫中的巫蛊之案。

当时,江充拿到查办巫蛊授权后,立即找了一批胡巫。打鬼要请神,找木偶人,还得请这些外来装神弄鬼的专家。胡巫所到之处,鬼哭狼嚎一片。无论是真巫蛊,还是假巫蛊,一并施了重刑,伏法认罪。

江充接着扩大打击范围,制造冤狱。他先是打击京城内部,接着是京城外部,然后再接着蔓延到地方郡国。最后统计,因为这场声势浩大的整巫之风,前后被整死的有数万人。

扩大打击范围,仅仅是江充的一招狠棋。杀了这么多人,刘彻的病好了没?没有。既然病没好,肯定还有人玩弄巫蛊。整来整去,就差没将地掀开了,还有谁在玩巫蛊呢?哦,想起来了,还有一条漏网大鱼。

在江充眼里,这条鱼就是刘据。

绕了一圈,假打了一通,原来是制造了好大一个烟幕弹。他最后的目标就是锁定太子刘据。

宫中是个大江湖,江充跟太子有隙,竟然想趁办查巫蛊案拿掉太子

一切斗争规律,都是从斗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在的江充,越是折腾,底气越是足。江充发现,他仅仅是扩大打击范围,并没有满足刘彻。之所以没有满足,是因为刘彻很多疑。多疑生暗鬼,刘彻认为,江充整巫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不应该在天下,而在皇宫之内,在他的前后左右。

江充抽狠刀了。

江充和胡巫串通,由胡巫告诉刘彻:宫中有蛊气,不除之,您老人家的身体肯定好不起来。

刘彻马上将江充叫来,授权他入宫抓鬼,同时还替江充找了三个顶级助手。此三人名单如下: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

江充可乐坏了。他不熟门熟路,可是苏文行。皇宫行家苏文配合他,这简直就叫同流合污,两人誓将歪门邪道进行到底。

江充的罗天之网,撒向了皇宫。

宫中是个大江湖,江充跟太子有隙,竟然想趁办查巫蛊案拿掉太子

他对刘据的打击,采取的是包围折磨法。他故意在皇宫里瞎折腾一番,然后再将包围圈收紧。最后他将目标锁定皇后寝宫和太子宫。

大鱼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为将皇后和刘据这两条大鱼逼出水面,江充使出了人生最狠毒的一招,将皇后寝宫和太子宫,通通挖了遍,连室内,甚至床底都不能错过。

可怜的卫皇后和太子,连睡觉的床都没地方挪了。

江充折腾这么辛苦,只为寻找一样东西:木偶。

木偶找到了没有?江充从太子宫里翻出了许多莫名的木偶,更阴险的还有写有咒语的帛书。

刘据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突然之间,刘据明白了,这是一个阴谋,一个天大的阴谋。所谓巫蛊,被搞得沸沸扬扬,最后只有一个目的整死他。整死他一个,得利于二三小人。

这实在太可怕了。

有嘴说不清,想赖赖不掉,想躲不会钻洞,想跑那就更要不得了。现在怎么办?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刘据决定找一个人。

刘据要找的这位,是他的老师石德。

刘据问老师,江充放火,都快要烧到眉毛了,现在怎么办?

宫中是个大江湖,江充跟太子有隙,竟然想趁办查巫蛊案拿掉太子

石德果断说道:“前丞相公孙贺父子,还有你们卫皇后生的两个公主,甚至卫青大将军的儿子就是被来路不明的巫蛊害死的。如今你又碰上江充这烂人,你有嘴能说得清吗?说不清的,就是属实的。既然是属实的,你还能逃得掉吗?”

刘据听得眼睛都绿了。

石德又对刘据说:“江充不是想撒网捉大鱼吗?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拼个鱼死网破。”

石德身为太子少傅,太子死,他还能存留下来吗?概率几乎为零。那么,既然是死,为什么要死得那么窝囊?不如就跟江充拼了,跟苏文拼了,跟一切反太子的都拼了。就算死了,到了阎罗王那儿,说不定人家还发一个劳模干劲奖呢。

既然要拼,怎么个拼法?

石德接着说:“陛下目前正在甘泉宫养病,他病入膏肓,神智混乱,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难说的事。既然江充玩阴的,不如我们就来更阴的。矫造诏书,将江充等人全部捉捕,先斩后奏。”

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计;施行非常之计,需要非常之人。石德和刘据死与共,以诈还诈,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然而,刘据却犹豫了。

我身为太子,怎么能这样乱来。不如这样吧,我亲自走甘泉宫一趟,向陛下请罪。或许,我们还能躲过一劫。

刘据这个思想纯洁、为人厚道的孩子,跟刘彻这个当爹的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凭着多年交往的经验,他认为,刘彻那个当爹的应该是足够了解他的,他也应该是足够了解当爹的。正因为如此,无论外面别人怎么造谣中伤太子,刘彻都对他网开一面。

既然过去可以,现在也可以。这应该是刘据对刘彻心存幻想的内心隐密。

宫中是个大江湖,江充跟太子有隙,竟然想趁办查巫蛊案拿掉太子

幻想终究只是幻想。破坏刘据幻想的,不是刘彻,而是那个可怕的极品小人江充。

江充能动,刘据也能动。但他不知道,他没有江充动作快。当他准备起身,前往甘泉宫时,江充得知消息,抢先一步派人飞去了。

形势危急!形势逼人!刘据这才发现,做人不能太厚道。既然江充能逼人上悬崖,就休怪他抽刀砍人。

刘据决定走石德老师那步棋,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以诈还诈。

找人砍人,刘据不缺人手。首先替刘据冲到前面的是被他圈养在太子宫中的食客。刘据发假诏,派食客分别捕捉按道侯韩说、江充和苏文。

相关文章